2011届高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十八讲:地理计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8讲、地理计算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计算题,从思维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2011年高考地理计算可能会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图形计算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地理信息。【考情分析】2、表格型计算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呈现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3、图表结合型计算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图像、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原理、规律,通过对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4、文字材料型计算该类试题以文字形式呈现有关地理计算的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出地理结论。要点一:关于地球与地球运动的计算2010年南非世界杯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30在约翰内斯堡(26°S、28°E)开赛。上海的王先生要去约翰内斯堡观看这场比赛。自上海经迪拜至约翰内斯堡,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据此完成:(1)下列假设上海—约翰内斯堡的航班起飞时间中,王先生适宜选择A.10日21∶00B.11日3∶30C.11日7∶00D.11日9∶30(2)该场足球比赛过程中,下列地点日期发生了变更的是A.纽约(74°W)B.伦敦(经度0°)C.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D.伊斯兰堡(73°08′E)(3)一对英国夫妇于7月20日7∶55飞抵上海准备游览世博会,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7月20日7时55分B.7月19日23时55分C.7月20日15时55分D.7月20日23时55分1、时间的计算“知三求一”法:即已知两地的时间和两地的经度中的任意三个求另外一个。寻找“参照点”是时间计算的关键。方法如下:①光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②题干文字中:通常直接告知正午的时间(12时)、北京时间、某一经度的时间。2、日期计算此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某地的时间求全球的日期范围;二是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时间。(1)一般方法:关键是确定两条日期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和0点经线。(2)特殊方法:一般题目不必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南、北半球)和具体的经线,可直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地方时数”这一规律解题。3、昼夜长短的计算4、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5、太阳高度的计算(1)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晨昏线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线上h=0°。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昼半球中心),或为与太阳直射点对跖点的夜半球中心。(2)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H=90°-|φ±δ|=90°-两地纬度差两地的纬度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极昼区中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值相同。刚好产生极昼地区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值的两倍。tanH=杆长/杆影长。6、对跖点的计算依据:地面上某点与通过地心的延长线和地球表面交会的另一点,即为对跖点。计算的方法是对跖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跖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反。两个点关于地心对称:经度互补、方位相反;其纬度相同、方位相反。7、地球运动速度的计算(1)地球自转速度: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线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关系。(2)地球公转的速度(3)运动物体感觉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物体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要点二:关于地图的计算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1)四幅图中所示各项内容正确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2)四幅图中等高距最大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1、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单位统一;②比例尺大小;③图上距离的计算。(2)比例尺的缩放2、实际距离的计算(1)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距离计算3、地面高度的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2)等温线表示地形4、陡崖高度的计算5、坡度的计算要点三:关于温度的计算读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的范围:________℃<T1<________℃;________℃<T2<________℃。2881224(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3)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BB′之间属于____________。地形山谷(谷地)盆地(洼地)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年)较差的计算(1)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2)气温的日(年)较差的计算2、利用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2)逆温现象: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产生逆温现象。要点四:人口和城市的有关计算下面图甲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图乙是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甲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是A.①B.②C.③D.④(2)从1980年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数量A.增加了约13亿B.增加了约3亿C.减少了约13亿D.减少了约3亿1、人口问题的计算(1)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人口总数×100%。(2)人口生育率:=出生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女性)人数(3)人口死亡率:=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时段末人口数-时段初人口数)/时段初人口数×100%。(5)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现有人口-原有人口)/原有人口×100%(6)人口密度:=人口/面积(7)人口算术密度:=人口数/总面积。(8)人口生理密度:=人口数/可耕地面积。2、城市类问题的计算(1)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2)人均GDP增长率=某时段GDP变化量/该时段初人口总数。要点五:工业区位和原理指数的有关计算均质平原上某一制造业的产品中,R1的原料占40%,R2的原料占60%,全部产品提供市场消费。若不论是原料还是产品,单位重量的运费都相同且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结合图回答(1)~(2)题。(1)如果R1、R2两种原料的原料指数之和为1,那么工厂最佳应设于A.R1产地B.R2产地C.N地D.M地(2)该企业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B.电子装配工业C.制糖工业D.啤酒工业根据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费因素,工厂偏向运输费用最低的区位。原料指数(原料指数=消耗的原料、燃料重量/产品重量)越高,则运费越高;原料指数越低,则运费越低。设Mi为原料指数若Mi1:说明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余重量转化为废渣。原料指数Mi越大,原料运输费用越高。为最大限度降低总运输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区位会接近原料产地(原料指向型),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粗铜冶炼厂。若Mi1:说明原料经加工后会增加重量。原料指数越小,原料运输费用越低。为最大限度降低总运输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区位会尽可能接近产品消费地(市场指向型),如啤酒厂。若Mi=1:企业区位可在原料产地,也可在产品消费地,但多接近市场或劳动力供应地。现代区位理论认为:工厂从经济利益考虑,应综合各种区位因素,把区位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尤其是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311【典例】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9日20时48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在为期12天的行程中,“发现”号上的几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行走、继续建设国际空间站等任务。据此回答(1)~(2)题。(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12月9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2)“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时,全球各地的等太阳高度变化与下图最相符的是【典例】一小孩身高1.5米,隔河观察正午塔影情况。发现12月22日正午时,塔影达全年最长,且塔尖的影子正好位于他的立足处(见右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地位于A.北半球热带B.北半球温带C.南半球温带D.南半球热带(2)该河受侵蚀较强的是A.东南岸B.西北岸C.东北岸D.西南岸(3)若塔高70米,则这里的河宽约为A.70米B.60米C.50米D.40米课后作业(1)甲、乙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甲大于乙,S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乙地比丙地晚2小时。昼长:乙地8小时,丙地12小时,丙地比乙地长4小时。(3)23.5°(4)A(1)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2)1999200325322.752(3)生态退耕减小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