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假说与理论理论是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正是科学理论影响人类对世界的看法;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等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说;§7.1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一假说及其特征1假说的概念: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2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3假说作为知识形态的表征:是理论体系、概念、判断或模型。4假说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是在事实和已有的科学理论的土壤中生长的。–(2)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假定性和或然性。二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获得必要的科学事实之后,必须进行整理、加工和概括,从思维中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达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7.2形成假说的方法一形成假说的三个阶段1是孕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分析最主要的事实;B在这一阶段想象、联想、灵感等思维形式尤其重要。C类比和归纳的作用较为突出。D初步的假定具有明显的尝试性和暂时性。2是形成阶段。主要特点:A以初始的假定为中心广泛地综合解释已有的事实材料;B演绎论证的作用较为突出C预言未知的事实或新的现象。3是检验阶段。对假说进行全面检验特别是专门设计的实验检验,使之向理论过渡。关于这三个阶段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意义。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假说是理论的过渡形态,因此科学理论本身的特性与功能,就成为提出假说时应考虑的原则:1解释性原则。假说和已知事实的关系。是基本的原则2对应性原则。指假说和已知科学理论的关系。3简单性原则。要求在假说体系中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可以减少造成不自洽的根源。这是一个美学原则。4可检验性原则。检验科学假说的推论:实验针对的是具体的科学事实。§7.2科学假说向理论的转化一检验假说方法逻辑分析和实践检验两个步骤。A逻辑分析:判断假说的可检验性。此外逻辑分析的内容还包括:分析假说中的概念是否具有精确性、明晰性和简单性;分析假说在逻辑结构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分析假说是否得到已有的科学理论与科学事实的支持等。在实践检验中也常用逻辑方法。可检验假说是否相容的和自洽的,但是不能判断假说的真伪。B实践检验: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直接观测科学假说的实质内容,以证实或否证科学假说。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观测来检验假说基本命题所推演出来的结论或预言。通常用逻辑推演与实践证明相结合的方式。二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条件:在实践检验中,如果有愈来愈多的事实和假说相一致,且并未出现与之矛盾的事实;假说所作出的预见得到证实;§7.4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一理论体系的结构:反映理论成分(即概念和相应的判断、推论)之间的关系、联系的总合,是理论的结构。理论的结构特点在于它是逻辑上严整的、连贯的系统。结构的基本分类:公理化体系和演化体系。二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1公理化方法: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公理化方法的一般原则:无矛盾性;完备性;和独立性。2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理论体系既符合逻辑规律又符合历史的进程。两种具体的类型:符合逻辑程序又和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原则的理论体系。符合逻辑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过程相一致的原则的理论体系。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中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7.5科学理论的评价一理论评价的意义及内涵理论评价是在对理论作历史的、多方位审视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的把握。–1理论评价的意义:(1)规范构造理论的进程;–(2)对理论选择给予指导。2科学理论评价的内涵:(1)真理性评价(可证伪性);例子:–星期三从来不下雨。–所有的物质受热都膨胀。–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松手将重物放开,如果不遇到阻挡,就垂直下落。–当光线从平面镜上反射时,它的入射角等于它的反射角。–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在欧几里德圆上,所有的点与圆心等距。–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的。–体育竟猜可能有运气。(2)价值评价解释力评价–歌德对电的描述(《颜色的理论》1970):–它是无,是零,只是一个点,然而寓于所有显而易见的存在中,同时它是原点,由此对最微弱的刺激,就呈现双重外观,一种只是显示自己消失的外观。这种显现被激发的条件,随特定物体的本性而无限变化。实用价值和社会效果二理论评价的标准1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2理论内在的完备性3理论的简单性4理论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