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群落的演替复习:1、什么叫群落?2、你对“同一时间”如何理解的?3、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1、群落演替的实例一:光裸的岩地到森林的演替。(阅读P79,回答问题)(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是什么植物进入这个地区?它具备哪些能力?(3)从什么阶段开始有动物进入这个地区?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动物进入?(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2)光裸的岩地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岩石中获取养分。(3)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土壤、有机物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5)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大量进入,在哪一个阶段?许多鸟类和其他比较大的动物呢?动物种群的变化与什么密切相关?(6)演替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结果?能找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群落到了相对稳定阶段。植物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1)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布满裂隙的冰川侧碛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阅读P80,回答以下问题。(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农田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群落演替的实例二:(2)经过演替一定能形成森林吗?为什么?不是,受气候条件限制。(3)此演替与初生演替过程有何差别?次生演替:(1)概念: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演替的类型2:第一种演替是一个原来从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而第二种演替是原来就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仍然保留。第一种演替过程多经过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演替过程更漫长和艰难。二、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1)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概念: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哪些影响?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P81思考与讨论3、你认为影响演替的因素还有那些?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外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林下贫乏的生物多样性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外来物种入侵美国白蛾外来物种入侵水葫芦(凤眼莲)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何意义?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少了蓄洪面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1.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演替表明:A.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C.生存斗争无积极意义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种群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种群稳定性的提高DD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农田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初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