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speechacts)理论最初是由奥斯汀(Austin)提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源于下面的假设,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一、言语行为三分说奥斯汀区分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即以言指事(言之发),以言行事(示言外之力),以言成事(收言后之果)。以言指事就是言语的字面意义是什么,以言行事就是他的交际目的是什么,他要实施一个什么行为,这句话是有言外之力的,以言成事就是言后之果,也就是他实行了这个行为之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奥斯汀认为:“经常地、甚至可以说惯常地,话说了以后,会产生一定影响,及于听众,及于其他人,及于说话人自己,影响其感情、思想、行动。这些影响之产生,可能是说话人的心计,意图、目的。”拉出去喂狗!以言指事(或以言表意):字面以言行事:通过这句话,怂恿、命令、建议另一人把第三者喂狗。以言成事(以言取效):听话者听了他的话,把第三者喂狗了。言语行为理论公式:BysayingXanddoingY,IdidZ.通过说X和实行Y,我取得了Z。(1)我明天会来。(2)医生:你以后不能吸烟了。(3)大家以后出校门时要带着学生证。(4)要是再不听话就打屁股。塞尔(JohnR.Searl)将言语行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断言类或阐述类。这类以言行事行为表示说话人对某事做出一定程度的表态,对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做出真假判断。表示这种行为的动词有声称,陈述,声明,断定,否定,澄清等。2、指令类。这类以言行事行为表示说话人不同程度地指使听话人做某事,命题内容总是让听话人即将做出某种行动。表示这种行为的动词主要有要求,命令、指示、建议、乞求,邀请等。塞尔(JohnR.Searl)将言语行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3、承诺类。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说话人对未来的行为做出不同程度的承诺,命题内容是说话人即将做出某一行动。表示这种行为的动词主要有承诺、拒绝、威胁、保证、发誓等。4、表达类。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说话人在表达话语命题内容的同时所表达的某种心理状态,实施该行为的前提是话语命题内容的真实性。表达这种行为的动词主要有道歉、吹嘘、慰问、感谢、欢迎、祝贺、哀悼等。塞尔(JohnR.Searl)将言语行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5、宣告类。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表达宣告的动词主要有声称、任命、指定、宣布等。为了使行事行为的功用分类能够适应分析语言交际话动的需要,应该对塞尔的分类进行适当的补充。为此可以在塞尔的五种类别之后增加如下三个类别:6.询问,这是说话者要求听话者提供某些特定信息的行事行为。例如:“你能否告诉我……”7.应酬,它是说话者仅对听话者表示礼貌或者善意的象征性、仪式性的行事行为。例如:“你好!”、“久仰!”8.感叹,是说话者流露感情的行事行为。比如:“啊,多美!”其实,分类远远可以不止这八种,如有下列分类:命令、请求、询问、感叹、责备、劝说、威胁、讽刺、抱怨、打赌、证实、允许、安慰、指责、斥责、奉承、拒绝、承认、建议、批评、鼓励、表扬、祝愿、感谢、任命、命名、判断、描写、指认等。所以言语行为到底有多少类是这一理论的一个薄弱之处,因为这种分类可以无限细化。奥斯汀提出了“行事句”(performatives)的概念,它指那些实施行事行为的句子。一般行事句都有行事动词。所谓的行事动词是指示了行事行为的动词。在行事句中以行事动词作谓语动词并且说出该行事句时,所实施的就是句中行事动词所标志的那一种或几种行事行为。但是在一个句子中,行事动词并不一定出现。下列动词都可以成为行事动词:断定、认可、确认、承认、否认、肯定、指出、说明、申明、重申、答复、批准、命令、指示、乞求、请求、要求、恳求、祈求、请、祷告、请教、询问、推荐、警告、邀请、允许、同意、宣誓、发誓、告诉、劝告、保证、担保、接受、感谢、祝贺、道歉、哀悼、庆贺、欢迎、祝福、抗议、批准、谴责、定义、任命、命名、委任、宣布、宣告。一句话到底是实施了哪种言语行为,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如: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非本宿舍人员入内一律登记。母亲:你要是不按时睡觉,还看什么电视连续剧,我就告诉你爸。生了病还不好好休息。儿子:行,我向你发誓一定马上就睡。例中儿子的答话实际上施行了两种行事行为:1.承诺;2.阻止他母亲继续数落他。甲(对乙):生了双胞胎,还不请客?乙:生双胞胎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我养双胞胎可要花双份的钱呢。丙(对甲):哎,你升科长都三天了,还没有请客呢。丙的话实施的是断定行为,然而通过断定行为,他间接实施了两种不同的以言取效行为:1.阻止甲说乙;2.要求甲请客。二、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s)塞尔(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指一种以言行事行为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那个戒指真漂亮!(断定或感叹——请求:我要那个戒指。)别忘了,你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提醒——威胁:你儿子的命还要不要?)甲:我要减肥。乙:我就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宣告——劝阻:不用减肥。)你真好!(断定——表达)丈夫:老婆,门铃响了,快去开门。妻子:我没听见。(可能1:断定——拒绝。可能2:断定。)丈夫:真响了。妻子:没看见我在做面膜吗?(询问——断定:我没空开门;指令:你去开门。)我不是好欺负的。(断定——承诺:我一定会报复的。)你真是一个好人。(断定——感谢:太谢谢你了。)我再也不要看到你了。(拉开房门)(断定——表情,命令:你快走!)你做了这样的事,我还会容忍你吗?(拉开房门)(询问——表情,命令:你快走!)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审视言语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它对交际的大部分内容的分析都包含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并且在我们将要讲到的关联原则也会对会话分析提出更好的分析。所以一直有学者置疑这个理论在语用学中存在的必要性。甲:明天晚上咱们去看电影吧。乙:我得准备考试呢。会话含义推导过程:l.甲向乙提了一个建议,乙则回答说要准备考试。2.甲推测乙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因此乙是合作的。3.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建议的反应是接受、拒绝、反建议或进一步讨论,等等。4.但乙的回话在字面意思上看不切题。5.因此乙的话另有意图。这一点从字面意思上看不出来。6.甲知道准备考试要花去相当多的时间,看电影也要花去相当多的时间。7.因此乙不可能在同一个晚上既看电影又准备考试。8.若接受建议,则接受者必须具有履行建议中命题内容所指明的那种行为的能力。9.因此,甲认为乙的话表明乙不能接受建议。10.因此,乙实施了一个拒绝建议的间接行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