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111号(2012年9月22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陇南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支持陇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部,东连陕西汉中、宝鸡,南接四川广元、阿坝,西邻甘南、定西,北依天水,是我省通往西南地区的桥头堡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陇南市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是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四大发育区之一。陇南市是我省唯一地处长江流域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是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陇南市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农林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陇南市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的潜力较大。但陇南市贫困面大且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支持陇南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实施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省经济进一步扩大与大西南联系合作的重要步骤,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灾后经济振兴,坚持开放开发,实施转型转移,加快创新创业,推动民族民生。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促进陇南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着力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突出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旅游开发五个重点,实现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三大突破,加快推进陇南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三)基本原则。———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壮大农林特色产业,加快推动旅游等现代服务产业和园区经济建设,努力增强发展能力。———开发开放,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陇南市融入成渝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全省区域合作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建设徽成经济区,在川坝河谷区和高半山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林特色优势产业,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力更生,强化支持。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感恩奋进”的灾后重建精神,充分利用好市县财力和民间资本,立足自身努力快速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省上扶持政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战略定位。依托丰富的矿产等资源优势、潜在便利的区位条件和趋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陇南灾后经济振兴,把陇南市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连通成渝、关中经济区的战略通道和桥头堡,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中药材基地、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五)发展目标。2012———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0%,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5:4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取得成效,以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和农林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二、着力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六)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快兰渝等铁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天平铁路南延伸线、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陇南成州民用机场,适时启动宕昌、文县等直升机起降点前期工作。建成武都至罐子沟、徽县(大石碑)至天水、成县至武都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渭源至武都、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加快宕昌至迭部、洛门至礼县二级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礼县至武都、礼县至成县至康县公路。提升改造文县东峪口至九寨沟、康县(陕甘界)至武都(马街)等公路,打通我省向东南、西南的出口通道。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的连接。优先建设农村“通畅”、“通达”工程和便民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提高乡村通达水平。到2015年,陇南市境内所有县区政府所在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75%以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实施嘉陵江、白龙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着力推进城乡防洪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争取建设徽县宋家湾等重点中小型水库,新建一批小水库、橡胶坝等山间河流、泉水拦蓄设施,支持“两江一水”干支流自流引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现有水利灌溉设施更新改造,完善田间末级灌溉渠系配套。支持陇南市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农田水利工程和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川坝河谷区、徽成盆地浅山丘陵区高效节水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成县磨坝峡、宕昌缸沟、礼县宽川双崖、徽县伏镇等城乡饮用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当县云屏水源地保护。(八)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陇南市区和县城道路改造进度。加快武都城区二期、文县县城等供水工程和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居民户用天然气管网建设。集中实施一批城区和重点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项目,确保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快城区及重点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镇电网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天水晒金———武都330千伏Ⅱ回输电线路,完善110千伏变电站布局。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光缆延伸度。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三、着力加快产业富民步伐(九)壮大农林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油橄榄、核桃、花椒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统筹安排有关专项资金和设立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等方式,重点扶持陇南市油橄榄、核桃、花椒、茶叶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低产园改造、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村、示范乡镇和科技示范基地。到2015年,油橄榄、核桃、花椒和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3万亩、350万亩、200万亩、18万亩以上。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省级有关专项资金向陇南倾斜,支持优势道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一步推广大宗中药材人工种植和加工技术规范,提升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改制重组,加快建成一批从事中成药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扩大“秦巴药乡”品牌。支持陇南高半山区50万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推广川坝河谷地区50万亩“粮经间套”,发展以冬播马铃薯和春提早、秋延后露地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壮大蚕桑、银杏、食用菌、蜂蜜等地方特色产业品牌。扶持“鸡茶共生”、“羊———草———果”等林下生态畜牧养殖和健康水面养殖。支持吉石坝、泥阳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力争建成若干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2012———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2015年特色农林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力争农民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十)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加大省地质勘查基金投入,优先安排陇南市重点成矿区地质勘查、矿产远景调查。提升矿产资源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发展壮大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到2015年,力争锌年冶炼能力达到40万吨,黄金年产量达到4吨以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整体产业技术优化和档次升级。加大重晶石、硅石等重点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进一步规范非金属矿业权配置,促进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向陇南市倾斜,支持矿产资源加工等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一)提升旅游产业层次。支持陇南市旅游景区道路、停车场、环卫、通信、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接待能力。围绕大九寨国际黄金旅游圈、先秦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旅游圈,加快阳坝、万象洞、天池、三滩等生态旅游景区,仇池古国遗址、西狭颂等先古文化旅游景区,哈达铺、两当兵变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嘉陵江漂流等休闲度假项目。打造兰州———陇南———九寨沟、天水———陇南、西安———陇南———九寨沟等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创建“陇上江南”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到2015年,陇南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十二)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快陇南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开发,支持秦西垂陵园等出土文物研发,加快乞巧、池哥昼、高山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支持白龙江文化传媒基地和礼县先秦文化、西和县乞巧文化、康县茶马文化及陇南生态民俗文化研究开发,扶持山核桃工艺品、白马人刺绣、木雕、奇石、十二相面具等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挖掘整理哈达铺红军长征“加油站”、习仲勋早期革命、徽成两康战役等革命史诗、仇池古国等民间文化传说、民歌、戏曲等人文资源。扶持大戏、大剧创作开发,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独具陇南特色文化产业。(十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争取中央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省级循环经济、节能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向陇南倾斜。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支持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企业提高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加强冶炼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鼓励实施锌冶炼烟气制酸利用、余热发电等国家循环经济项目。加快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立体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批以经济作物为主的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链。支持农业种植、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陇南市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十四)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陇南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支持陇南市建设农特产品大中型专业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实施农产品综合流通体系建设工程、新农村现代网络建设工程,加快运输场站、配送中心、仓储等商贸设施建设,做大做强重点骨干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引进大型连锁商贸企业,提高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倾斜支持陇南市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城镇农贸市场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乡村综合超市、便利店等农资服务网点。培育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鼓励发展保险、法律、会计、金融租赁、信用担保、咨询、广告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现代管理技术。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水平显著提升。四、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以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屏障建设。争取国家启动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加快实施“两江一水”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