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刘建文对高血压的认识•血压世界上最早有关动脉压力升高的文献是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按尺寸,观浮沉滑数,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高血压1733年英国皇家学会斯蒂芬·黑尔斯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此后,法国医生普赛利采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改制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袖带血压计,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测血压时,加上了听诊器。•高血压病1957年,Framingham研究首次定义高血压为血压≥160/95mmHg,把高血压带进了数值时代,高血压正式成为一种疾病。中国在1999年发布了由中国高血压联盟领导制定的第一部高血压防治指南,并分别在2005与2011年进行了两次更新。高血压现状•CHC2017:中国50万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公布:患病率23.2%,知晓率42.7%,治疗率40.7%,控制率14.5%;•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病人数达2.43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4%,患病人数4.363亿。•据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10.5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降压药物治疗策略•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1.诊断性评估•(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2.分类与分层•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备注:当SBP和DBP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3.血压测量•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电子血压计的原理表2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变化•➤增加130~139/85~89mmHg范围,列入危险分层表;•➤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3期和CKD4期进行了区分。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表3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5.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5mol/L•➤将房颤列入伴随的心脏疾病(新增);•➤将糖尿病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情况,分别根据血糖(空腹与餐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诊断;•➤将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改为≥15µ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根本目标和治疗原则•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降压药物,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降压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Ⅰ,A);能耐受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Ⅰ,A)。可以理解为,双目标,分阶段,两步走。••(2)老年高血压••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Ⅱa,B);≥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mmHg(Ⅱa,B)。•(3)特殊患者•➤妊娠高血压患者150/100mmHg(IIb,C);•➤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为140/90mmHg(IIa,B),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180/110mmHg;•➤冠心病患者140/90mmHg(I,A),如果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IIa,B),应注意DBP不宜降得过低(IIb,C);•➤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130/80mmHg(IIa,B),老年和冠心病140/90mmHg;•➤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蛋白尿140/90mmHg(I,A),有蛋白尿130/80mmHg(IIa,B);•➤心力衰竭患者140/90mmHg(I,C)。3.降压治疗策略••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4~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90mmHg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Ⅰ,A)。••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水平:••➤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评估靶器官损害,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低危患者,可对患者进行1~3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治疗策略•1.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Ⅰ,C),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Ⅰ,C)。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1)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置。•2)长效降压药物:优先使用长效降压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顶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治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3)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4)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5)药物经济学:高血压是终生治疗,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常用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互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本指南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规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可显着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这类药物而受性良好,2.强化降压理念与措施•➤对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可有益;•➤对血压≥140/90mmHg者,可开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对一般高血压患者初始用常规剂量降压药,降压目标140/90mmHg,若能耐受,部分可降至130/80mmHg左右;•➤积极联合治疗。单片复方制剂(SPC)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SPC是常用的一组高血压联合治疗药物。•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组成,与随机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应用时注意其相应组成成分的禁忌证或可能的不良反应。•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型的单片复方制剂主要包括:ACEI+噻嗪类利尿剂,AR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ARB,二氢吡啶类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1.血脂异常•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应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积极降压治疗,适度降脂治疗。••对ASCVD风险低、中危患者,当严格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者,则考虑药物降脂治疗。对ASCVD风险中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他汀治疗。采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I,A),必要时采用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一级预防:高血压合并≥1种代谢性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高血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级预防,可采用低强度他汀,如合并多重危险因素(≥3个)或靶器官损害严重,可使用中等强度他汀。••二级预防: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包括心、脑、肾、血管等),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高血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二级预防,初始治疗使用中等强度他汀,必要时使用高强度他汀或他汀联合其他降脂药物治疗(特异性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2.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伴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I,A)。•二级预防: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进行长期二级预防;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ACS、缺血性卒中或TIA、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应按照相关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包括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一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获益主要体现在高危人群,例如高血压伴糖尿病、高血压伴CKD、50~69岁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不耐受可应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3.糖尿病/高血糖•血糖控制目标:HbA1c<7%;空腹血糖4.4~7.0mmol/L;参后2h血糖或高峰值血糖<10.0mmol/L。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老年人、合并疾病或并发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4.房颤••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荐RAS抑制药物(尤其是ARB)以减少房颤的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