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整合企业的资产管理和风险防范【摘要】煤炭资源整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并有望将这一高碳行业推向低碳发展的新平台。然而整合后的资产管理和风险防范是我们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管理和保护好这些资产是煤炭资源整合的的关键所在。创新理念、方式、方法,实现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企业资产规范完善,保值增值。[关键词]资源整合资产管理重要性主要问题对策及风险防范煤炭资源整合是指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储量及其它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储量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一个个产能过亿吨的大型煤炭集团和煤炭基地不断出现,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山东等主要产煤大省,正在或准备引领煤炭行业进入以大集团组建为标志的“恐龙时代”。而这一演化进程,无疑适应了当前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候,并有望将这一高碳行业推向低碳发展的新平台。以山西省为例,多年来,山西煤炭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几次整合,煤矿平均产能从小至几万吨逐步增加到10多万吨,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借助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山西省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主体煤炭企业年产量不得低于300万吨;注册资金不得低于2亿元;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型、中型煤矿经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90人。山西煤炭工业的结构调整分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高产高效3个阶段。目前,山西煤矿的数量已由2600座已减少到1053座;煤炭企业的个数由2200家减少到了130家;年产生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煤矿通过整合全部淘汰;90万吨以上的煤矿已占到煤矿总数的70%,并要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山西高碳经济也要低碳发展”,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社会和谐、城乡宜居、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发展改革委官员表示,山西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煤企兼并重组后,这个省办矿体制明显优化。从煤炭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对此,孔泾源评价说,山西的做法符合作为资源性产业的煤炭产业基本特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对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到了今天,只是做好了第一步,后续的工作做好更加重要。煤炭企业整合了小型矿井,对国家对省是件好事,但是给整合企业带来了难题和压力,如何介入,如何推动,如何管理,如何分配利益,将是一个拭目以待的问题。目前,资源整合工作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外部进驻、换证,内部实质性的管理和安全生产阶段基本到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各种资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管理和保护好这些资产是煤炭资源整合的的关键所在。笔者就固定资产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借鉴。一、认识和加强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矿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多达300万吨/年-1000万吨/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占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我国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46%-69%;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占吨煤生产成本13%-15%。再加上资源整合,民营和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势必存在。所以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缺乏制衡,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及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企业发展后劲。目前,煤炭行业完全面向市场,煤炭价格完全放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则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仅靠提高价格和产量的方法做大做强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才是其根本途径。可见,要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是十分重要的。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管理者对各经营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鉴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经营者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二)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般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政策、程序更为有效地得到遵循,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以上问题是煤炭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所以在资源整合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避免有关问题的发生,扎实有效地做好资源整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三、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及风险防范(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从而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二)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和权责运行体系通过科学、明细、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因此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与管理:组建各类专家型的招标委员会,确定所需资产供货商——供应部购货——专家协同供应总仓库、使用单位验收——机电、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过程监控,以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没有交叉也没有遗漏。(三)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夯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管好、用好、维护好、适时地改造更新设备;.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2、强化资产清查力度。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实质性地分开——不能把财产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实物资产管理一个部门去做,使企业资产管理形成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以保证资产清查的真实、完整性;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3、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对现场管理意识,与设备管理部门相互沟通也不够,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为杜绝财务与设备管理严重脱离的现象,通过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状况,做到资产状况清,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保证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同时,完善设备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设备台时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量的台时定额,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盘活存量固定资产,发掘其潜能。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环境的瞬变性,加之以往固定资产决策管理上的错误,使得企业既有的存量固定资产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功能、效率以及配置结构等方面出现滞后或不协调的现象与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聚合企业固定资产资源优势,对既有的存量固定资产从质量、功能、规模、结构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调整与配置组合。企业可以首先将相关的存量固定资产按照营运状况分为正常运转、带病运转、停机待修等类别。对于后两类,该修的修,该报废的报废,以实现资金的转换。对于正常运转的固定资产,也应从技术水平、经济合理性以及效率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技术陈旧落后、经济上不合算、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停用,以有偿的方式剥离让售,以收回资金,转换为技术先进、经济合算、效率更高的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技术结构与整体运转效率,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强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5、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与便捷化。(四)完善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审计监控力度1、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或推行审计人员委派制。更大的独立性赋予了审计人员更强的权威性,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屈从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听之任之,甚至不惜损害企业利益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相互庇护,进行个人利益的交换,以致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危局。2、拓展内部资产审计业务领域一是加强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随着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范畴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不仅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