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诗四首诗作原文•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整体感知•[注释]江:赣江。帝子:指滕王。槛:jiàn栏杆。[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细节探究•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细节探究•3、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怎样的地势特点?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细节探究•4、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时空笔触是如何转换的?哪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5: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如何赏析?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6:“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如何赏析?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小结•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学习《望海楼》和《登拟砚台》简介景点•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楼有宋襄的题字“望海楼”。•拟岘台:在抚州(今属江西),因其地山川之形很像湖北襄阳的岘山(晋代羊祜登高游览处),故名拟岘台。把握字词•飘渺•三峡•樽•画角•茫然•萦回东凤装修公司小榄装修公司东升装修公司阜沙装修公司柛痋爿整体感知•米芾是一位画家诗人,《望海楼》就是他结合语言艺术和画家所长,采用多维度多视角丰富立体描绘景致的“画卷”;陆游的《登拟岘台》写得飞动潇洒,尤其是颔联、颈联情景交融,使自然景观变成了物我交融的有我之境,呈现出雅洁冲淡清新洒脱的格调。细节探究•1、从读题目入手去看诗,“望海楼”和“登拟岘台”写景的角度和内容有区别吗?•2、两首诗都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但从读尾联入手,两首诗中作者抒情的方式、流露的感情一样吗?细节探究•明确:两首诗中的楼和台,有的作为写景的立足点,有的作为写景的观察点•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感情,可谓“一忧”、“一乐”,不尽相同。小结•《望海楼》更多的着墨于绘景,角度多层次丰,只在尾联出人意表地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登拟岘台》的写作异于前者,它在写景中渗透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情景交融。两首诗风格各异,气韵不同,各具魅力。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作者简介•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元好问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横波亭由来•青口镇历史悠久,南朝宋泰始三年,淮西、淮北大片土地被北魏侵占,大批的士族和流民南迁赣榆,宋太宗明帝在赣榆侨立青州,赣榆也就是侨立青州,原地名不变,原籍贯不变。赣榆县境内有一条大河叫小沙河,经县治南六里向东流入黄海,“青口”即“侨立青州小沙河的入海口”,因而得名,距县治十余里,当时南迁的青州士族和流民在此居住,形成一个居民点。青口小城形成后,“小沙河”也更名为“青口河”。后来,有好事者集资,在青口河入海口的南岸,修建一处亭台。亭台坐落在海边,大约有二十多米高,六角亭盖,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傲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波涛汹涌,横无际涯。极目东眺,浩浩荡荡,风云开阖。文人墨客题匾额于亭上,曰:“横波亭”整体感知•阅读《横波亭》一诗。着重体会其悲壮雄健的风格。细节探究•1.这首诗首联写了什么意象?请简析其特点。2.颈联所写情景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本诗为青口帅所作,既赞颂青口帅,又借此表现自己的心怀志向。你读了本诗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己怎样的心怀和志向?细节探究明确:1.这一联的意象是“孤亭”,其特点是孤危、挺拔,上插云空,下临飞流,气压群楼,气势凌人。2.颈联以六个名词平列,贯一“秋”“夜”时间,勾画出雁唳长空,鱼潜水底的凄清江景图。在全诗中,这一联不仅在结构上造势生澜,在构思上推进文意,更包孕对国家时局艰危的担忧,为赞颂或期望青口帅张本。3.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无出其右的将军形象,借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将帅真诚深切的期望之情,表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作业•以“登……”或“……游记”等为题,写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