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重点掌握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依然故我:人内传播的良好状态人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的动机和特点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领域第一节人内传播一、概念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二、作为生理机制的人内传播要素与环节: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结构: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和肌肉神经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1.感觉2.知觉——感觉的集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主我与客我”理论最早从传播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主我”——I: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客我”——Me: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某人打算到邻居家借把斧子。到了门口,突然犹豫邻居会不会借他,因为上次邻居找他借锤子时他没有借人家,邻居肯定认为他是小气鬼。他自言自语道:“真是,为了一把锤子就不愿意借我斧子!”越想越气,敲开邻居的大门,气鼓鼓地对开门的邻居嚷道:“留着你的斧子好了,小气鬼!”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客我”,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significantsymbol)。“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米德认为,“有意义的象征符”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人内传播的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认为,人能够和自己本身进行互动,这就是人的自我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认识的对象中不但包括外界和他人,也包括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认识并拥有自己的观念,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为。有人爱吃肉,一天不吃就难受,可是吃多了肉会发胖,而且饱和性脂肪对健康有害。面对肉,其态度是“想吃”;可是常识说:“肉含饱和性脂肪对健康有害”。一旦吃起肉来(行为),实际上的认知不和谐就出现了:吃,对健康不好,还发胖;不吃,舍不得,不舍得。接下来自我传播是······布鲁默指出,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内省式思考内省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反思,也是人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目的是完善个人的修养,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其二,短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称为“内省式思考”。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后者。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作出判断之际,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无法以过去的习惯做法立即作出反应,因而内省式思考就会活跃起来,通过人内传播来作出决策。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见诸文字的内省:日记依然故我:人内传播的良好状态人在社会中总以某种身份(角色)与外界发生联系。然而重要的是:人必须明确认识自己的基本角色,不能由于在社会中扮演了某个角色就陷入其中。要能够始终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想什么,自己为了什么而做什么,想什么。自我认知过于偏执,也会影响到人内传播,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伤痕实验”“投射效应”即人们常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从而产生认知障碍。四、人内传播的特点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种具有独自的特殊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内传播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二节人际传播一、概念人际传播(personal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婴语斯图尔特指出,“人际的”这一词语用来修辞“传播”时,不只具有“两个人的”、“面对面的”、“非正式的”等表面的意味。在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人际传播有许多种样式,如相遇、倾心的交谈、争论、讲演、会议、教学,甚至包括电话、电子信件形式的交谈等。对什么是人际传播最适当的理解应该是:“当人们最大限度地以表现个性的方式,在一起谈话和倾听时,这种传播的样式就发生了。”二、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编码解释者解码解码解释者编码讯息讯息人际传播情境个人生活经验个人生活经验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三、以是否使用媒介为标准,人际传播分为两种:1)个人或个人的集合对个人或多人的传播(使用基本传播技术):媒介为声音、形象或文字,例如说话、讨论、集会、演说、击鼓、姿势、旗语、展示、表演等。2)个人或个人的集合对个人或多人的传播(使用复杂传播技术):媒介为电话、录音、录影、电报、闭路电视、网络等。四、人际传播的动机1.获得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关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镜中我”理论;4.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库利的“镜中我”概念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就是镜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我所想象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②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这种形象的评价;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如自豪、屈辱等。镜中我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五、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5.人际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六、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领域1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人角度: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角度: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自我观念的形成个人的观念社会化社会观念的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等等)2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亦称“创新-扩散”、“创新-传布”)理论等等。七、人际传播的主要形式:面对面的传播优点1)面对面传播可以刺激全部的感官。2)以回馈多少论,面对面的传播最易获得回馈。3)对速度的控制使面对面传播效果上更显著。4)在运用非语言传播上,面对面传播可以加强传达讯息的效果。面对面口传的三种形态1)单个的面对面交谈2)小团体的传播3)大众集会与群众集会总之,面对面传播具有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和直接的效果。但面对面传播亦有不能复制、保存的缺点,更有无法由自己选择的困扰。如我们很难打断别人冗长的话。面对面传播对购物、看电影、服饰和左邻右舍和朋友的消息上影响力较为显著,但对于重大的公共事务还是大众传播的影响力较大。因此,要利用面对面传播的优点,结合大众传播的特长,取长补短,才能最大达成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