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总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推拿的起源及发展简史(略)第二节推拿知要一、推拿的适应症1、伤科中的各种扭挫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胸胁岔气、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漏肩风以及骨折后遗症等。2、内科中的胃脘痛、头痛、失眠、胃下垂、肺气肿、胆囊炎、胆道蛔虫、高血压、心绞痛与糖尿病等。3、外科中的乳痈初期、褥疮和手术后肠粘连等。4、妇科中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5、儿科中的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疳积、痢疾、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与小儿麻痹症等。6、五官科中的声门闭合不全、咽喉痛、鼻炎与近视眼等。二、推拿的禁忌症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2、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3、各种出血症,如便血、尿血等。4、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等。5、结核病、肿瘤及脓毒血症等。6、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等。三、推拿的注意事项1、除少数手法如擦、推、掐等法,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操作外,治疗时必须用治疗巾覆盖被治疗的肢体或局部。2、治疗过程中要操作认真,态度严肃、不能边操作边嬉笑,谈话等。3、要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操作时伤及患者皮肤。4、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发生意外事故。5、孕妇的腰骶部、臀部与腹部等均禁用推拿,女性在经期不宜用或慎用推拿。6、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极疲劳后,或剧烈运动后,或过饥过饱后以及酒醉之人等,均不宜用或慎用推拿。7、每次推拿的时间,一般在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四、推拿的介质介质,是在手法操作前,先涂擦在治疗局部的一种药物制剂。(一)介质的作用1、发挥与利用药物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2、便于手法操作,增强手法的作用。3、增强润滑作用,以保护患者的皮肤,防止造成破损。(二)介质的种类1、药膏2、葱、姜、薄荷水3、药水4、清水5、滑石粉6、其他第二章诊法第一节四诊八纲(略)第二节常用临床检查1、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斯布灵氏试验)患者正坐,,医者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颈痛和上肢放射痛为阳性,提示颈神经根受压。2、叩顶试验患者正坐,医者用拳隔手掌叩击患者头顶,如引起颈痛并有上肢串痛和麻木感,提示颈神经根受压;如引起患侧腰腿痛者,提示腰神经根受压。3、屈颈试验(奈利氏征)患者站立或仰卧,两下肢伸直,主动屈颈(或被动屈颈)1~2分钟,引起腰痛或下肢放射痛者为阳性,提示腰神经根受压。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部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者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做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五、肩关节外展试验1、肩关节功能丧失或只能轻微外展,并伴有剧烈疼痛者,可能为肩关节脱位或骨折。2、肩关节从外展到上举过程均有疼痛者,提示为肩关节炎。3、肩关节在外展开始时不痛,越接近水平位时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4、肩关节在外展过程中疼痛,但在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5、肩关节从外展到高举60~120度的范围内有疼痛,超过这个范围反而不痛或痛减,可能为冈上肌肌腱炎。6、肩关节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痛者,可能为锁骨骨折。六、搭肩试验(杜格氏征)正常人手搭在对侧肩上,肘关节能紧贴胸壁,若肩关节脱位,则患侧手搭在对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靠胸壁,即为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七、肘三角检查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三点关系,当肘关节屈曲90度时,呈一底边在上的等腰三角形,称“肘三角”,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直线上。若肘关节脱位或组成肘三角的骨骺发生骨折并移位时,这种正常的三点关系被破坏。八、网球肘试验(米氏征)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病人不痛,如前臂旋前并将腕关节屈曲后,再伸直肘关节,此时桡侧伸腕长肌张力较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试验阳性。九、握拳试验(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芬克耳斯坦氏征)患者握拳,如拇指在伸直位紧靠食指,将其腕关节被动内收(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部一般不痛或微痛;若将拇指屈曲包在掌心中,再将腕关节被动内收,则桡骨茎突处发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鞘炎。十、站立屈髋屈膝试验(川德伦氏试验患者站立,先以健侧下肢站立,患肢屈膝提起,如健侧(站立侧)骨盆下降,患侧骨盆上升(髂前上棘或臀皱襞升高)即为阳性。然后变换,以患侧站立,健肢提起,如健侧臀皱襞或髂前上棘反而下降,上身向患侧倾斜,即为患侧试验阳性。此征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臀肌瘫痪、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十一、掌跟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足跟放在医者的掌面上,在正常情况下,足直竖在掌面上,如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截瘫患者的髋关节松弛时,则足向外侧呈外旋位。十二、髋关节屈曲试验(妥马氏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先观察腰椎前凸程度,如有代偿性前凸,应以一手掌插入其腰椎下,手掌朝上,另一将健侧膝关节与髋关节屈曲,使腰椎与手掌接触为止,以矫正腰椎的代偿性前凸,然后观察患侧髋关节。正常者仍处于伸直位(阴性),如呈屈曲位,患腿离开床面,即为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结核、髂窝脓肿、增生性关节炎和骨性强直等。十三、足跟叩击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一手托起患肢,使髋、膝关节伸直,用拳叩击其足跟,如髋关节发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有病变;如小腿或大腿某处发生疼痛,则提示该处有骨折或骨病。十四、屈髋屈膝分腿试验(蛙式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对紧,自动将两下肢外展外旋,一般大腿可完全分离。如大腿不能完全分开,若被动分开即发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病变,骨内收肌综合征等。十五、浮髌试验患者仰卧,膝部伸直放松,医者一手拇、食指将髌骨上方的髌上囊内液体挤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按压髌骨,一压一放,反复数次,如关节腔内有积液,则食指可感到髌骨叩击于股骨髌面的冲击感;如关节内多量积液,则按压髌骨时,有明显的浮动感,即为试验阳性。十六、侧向活动试验(膝关节侧副韧带侧向运动检查)患者仰卧,将下肢伸直,股四头肌放松,医者一手握患肢小腿部,另一手在膝内侧或膝外侧作为支点,使小腿内收或外展,正常时无活动亦无疼痛,如侧副韧带损伤,则引起疼痛;如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可出现“开口”样活动,即为试验阳性。十七、抽屉试验患者仰卧,患膝屈曲90度,检查时固定其足不使移动,先将小腿上端放在正常的位置,然后再检查,否则可能产生前、后抽屉试验完全相反的错误结论。将小腿向前拉和向后推,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动,即为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如小腿能向后推移,即为后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十八、麦氏征1、仰卧位: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膝关节屈曲成角,医者一手握其足部,另一手压住膝部固定大腿,检查内侧半月板时,将小腿内收外旋,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如膝关节内侧疼痛或有响声,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将小腿外展内旋后再伸膝,注意膝关节外侧是否有疼痛或响声。膝关节伸直角度越大时出现疼痛或响声,提示其损伤部位越近半月板前缘。2、俯卧位:患者俯卧,健肢伸直,患肢屈膝,足跟抵住臀部,医者握住患肢小腿,按上述方法检查。十九、半月板移位检查法(费希尔氏试验)患者坐位,小腿自然下垂,医者以拇指压在膝眼处,另一手旋转小腿数次,有时触及一鞭条状的半月板碎片在拇指下滑动。二十、膝过伸试验患者仰卧,患肢伸直,医者左手压住膝部,右手抬起小腿使膝过伸,此时半月板前缘受股骨于胫骨挤压,如其前角损伤,则膝关节的前缘处出现疼痛。二十一、研磨试验此试验为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断裂的方法,患者俯卧,健肢伸直,患膝屈曲90度,有助手将大腿固定不使移位,医者两手握住患足,做下列三个试验:1、旋转试验:将小腿向内、外旋转,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断裂均可产生疼痛。2、研磨试验:先将小腿向下压,使侧副韧带松弛而半月板呈受挤压状态,然后旋转小腿,如半月版断裂,则会出现剧痛,侧副韧带损伤,则不会疼痛。3、提腿旋转试验:先将小腿提起,然后再旋转,此时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如有损伤,外旋时会引起疼痛,而半月板因关节间隙增宽不受挤压,故不引起疼痛(内侧副韧带撕裂时,常合并有内侧半月板破裂或移位)。二十二、提腿试验(克尼格氏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者将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各屈90度,再慢慢伸直小腿,如有腰部神经根病变或脑膜刺激症状,则下肢肌肉极为紧张,伸膝受限并出现疼痛,即为试验阳性。二十三、挺腹试验患者仰卧,令其将腹部挺起,腰部离开床面,同时咳嗽一声,如引起腰痛者,即为阳性,提示腰神经受压。二十四、拇趾背伸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拇趾用力背伸,与此同时用手指压拇趾甲部以相对抗,测定其肌力大小,并作两侧对比,腰椎间盘突出时,患侧明显减弱,提示腰与神经根受压现象。二十五、端坐伸膝试验(别赫节列夫氏征)患者端坐床上,两腿伸直,向前弯腰,如患肢不能伸直,更不敢向前弯腰,若在患侧膝向下按压,即会引起患肢后部剧痛,提示坐骨神经痛。二十六、双膝双髋屈曲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两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同时压向腹部,如腰部发生疼痛,提示腰椎间关节或骶髂关节有病变。二十七、跟臀试验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握住其一足,使足跟接触臀部,如腰椎或腰骶关节有疾患,则引起腰痛,而且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起.二十八、“4”字试验(盘腿试验)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侧髋关节稍外展,髋关节屈曲,足搁在健侧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住健侧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侧膝部向上搬或向下压,如下压时产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患侧骶髂关节或髋关节有病变。二十九、直腿抬高试验(拉赛格氏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者一手压住髂嵴处以固定骨盆,另一手将患肢伸直抬高,如抬高不到70度患肢即出现电击样疼痛或腰痛,为试验阳性;当患肢抬高到出现疼痛时,将患肢降低5~10度,再作足背伸,则疼痛加剧,称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三十、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医者两手分别压在左右髂前上棘处,向内挤压或向外分离骨盆(或在耻骨联合处轻轻向后挤压)。如骨盆某处出现疼痛,提示该处有骨折;如出现腰痛,则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骨盆挤压试验也可用侧卧位,然后按压其髂嵴)三十一、压胸试验(胸廓挤压试验)患者端坐或站立,医者一手按住其胸骨,一手按住其脊部正中,然后轻轻对压,如有肋骨骨折,则骨折处会出现疼痛。三十二、腹壁反射患者仰卧,两下肢屈曲,腹壁放松,医者用钝尖物轻而迅速地由外向内划腹壁皮肤(两季肋部脐平面和髂部),正常见腹肌收缩,反射中心为:上腹壁在胸髓7~8;中腹壁在胸髓9~10;下腹壁在胸髓11~12。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某一水平的腹壁反射消失,提示相应的周围神经和脊髓损害。三十三、膝反射患者仰卧,医者以手抬起其两腿下部,使小腿自然下垂,足跟离地,以叩诊锤或掌尺侧缘叩击其髌韧带,则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前踢(其反射中心在腰2~4)。检查时两侧同时进行对比。第三章手法手法是以手或肢体其它部位(亦可借助于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动作,进行各种不同操作的方法,是推拿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吸定。持久:即指手法在应用中,能根据治疗的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有力:即指手法在应用中必须有一定的力量。力量的大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操作的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定。均匀:即指手法在应用中要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可快慢不定,轻重不一。柔和:即指手法在应用中既得气感明显,又舒适轻快,变换自如。深透:即指手法在运用中必须使气力达到病变部位,起到祛除病邪,调节机能的作用,即所谓“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吸定:有些手法要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切不可在皮肤上来回滑动,以免损坏皮肤。第一节基本手法目前多以手法的动作形态作为对手法的分类命名。手法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各类手法中又包括数种手法。摆动类手法以指、掌、腕或前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的一类手法,统属于摆动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等。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指面或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