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煤矿行业综合信息分析四川煤炭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发煤炭的省份之一。四川省虽然水电资源丰富,但每进入到枯水期,就不得不依靠火电厂供电,煤炭在全省能源结构中占到50%以上。四川全省已发现煤炭资源量为135.34亿吨,保有储量120.78亿吨,全省尚未被占用的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77.7亿吨。四川主要煤田:川南煤田、华蓥山煤田、南桐、松藻煤田、渡口煤田、广旺煤田、永荣煤田、资威含煤区、乐犍含煤区、龙门山含煤区、西昌含煤区等。2011年1-3月四川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3,110,462.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8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162,469.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23%。近年来四川煤炭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四川地区煤炭开发以中小煤矿为主,重点煤矿产量比例小,电煤供应缺少支撑力量。因此,四川从2006年起,就开始整合煤炭资源,旨在通过减少矿井数量,总体思路为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2008年12月,由川煤集团、川化控股集团、川投集团以及泸州兴泸集团共同投资15亿组建的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此举标志着四川省加快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步伐,也是四川省尝试煤电化冶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未来几年,随着电力、钢铁冶金等行业的发展,四川省煤炭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因此,四川煤炭行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川省煤矿资源分布图:【煤炭资源】全省共在8个时代地层中发现了煤炭资源:上二叠统内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95268万吨,占75.41%;上三叠统内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34051万吨,占19.72%;其它地层内占4.87%。全省21个市州中,除南充、遂宁、资阳三市外,均已发现煤炭资源。全省共有94个县、区、市有煤赋存,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川南、华蓥山中段和北段、攀枝花市、广元市、乐山市、雅安市、龙门山等地,其中:位于泸州市和宜宾市的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筠连矿区和芙蓉矿区赋存了全省70%以上的探明储量,而占全省国土面积近57%的甘孜、阿坝、凉山州仅赋存了约6%的探明储量。探明储量分别为:川南古叙矿区360818万吨,筠连矿区323856万吨,芙蓉矿区140859万吨,华蓥山北段(达竹矿区附近)53465万吨,华蓥山中段(华蓥矿区附近)69418万吨,攀枝花宝鼎矿区43070万吨。全省已发现13个煤类,其中:无烟煤约占73%,主要分布在川南煤田;炼焦煤和炼焦配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瘦煤、贫瘦煤、1/2中粘煤、弱粘煤)占18%,主要分布在华蓥山、攀枝花、广旺、乐山、龙门山一带;其它(贫煤、长焰煤、气煤、褐煤)约占9%,呈零星分布。四川省在全国属贫煤省份,人均煤资源量约370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0吨。全省煤炭资源赋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炼焦煤和炼焦配煤资源紧缺。占18%的炼焦煤和炼焦配煤资源的年度采出量占全省的72%,占73%的无烟煤资源的年度采出量占全省的28%,两大资源的数量和开发生产比例严重失衡,导致炼焦煤浅部资源枯竭。二是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断层、褶曲发育,煤层倾角变化大,多为极薄和急倾斜煤层,且赋存极不稳定;1.3米以上厚度的煤层仅占地质储量的30%,适合规模办矿和机械化开采的资源不多,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高,效益差;顶底板多为泥岩和沙岩,顶板管理难度大,巷道维护困难。三是矿井灾害严重。各含煤地层水文地质复杂,溶洞、裂隙水分布广,煤层瓦斯含量高;高瓦斯矿井占30%,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占35%,多数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部分矿井还存在冲击地压、地热等灾害;四川是全国煤炭行业少数几个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四是资源品质低。灰分在30%、含硫2%以上的富灰、高硫的煤炭储量占47%,中低硫煤(含硫<1.5%)占38.5%,中高硫煤(含硫1.5%~3%)占31.5%,特高硫煤(含硫>3%)约占30%。煤炭平均硫分2.29%,占全省探明储量约3/4的上二叠统煤层含硫量0.25%~11.22%,平均2.71%,以中高硫煤为主。华蓥山矿区平均硫分3.34%,以高硫煤为主,且较难洗选降硫。大巴山区平均硫分7.00%,龙门山区2.22%。占全省上二叠统煤炭探明储量92%的川南煤田平均硫分2.61%,其中:芙蓉矿区平均含硫量最高,筠连矿区次之,古叙矿区最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全省各类煤矿占用和消耗的探明储量约为28亿吨,保有储量约为92亿吨,部分矿区和矿段无法按原规划建设骨干矿井。川南煤田芙蓉矿区东部古宋矿段和中部的先锋矿段大部分分割给小煤矿开采,芙蓉矿段内尚未开发建设骨干矿井的珙县一号和二号、高县三号井田的浅部也多被占领。川南煤田筠连矿区小煤矿一般均开采厚度大、煤质好、稳定性好的8号煤层,8号煤层开采后上部煤层将无法开采。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绝大多数井田(勘探区)内均有多个小煤矿开采,如:石屏井田,占全井田探明储量15.6%的3386万吨储量划给小煤矿开采,且小煤矿占用的储量基本上为高级储量;岔角滩井田小煤矿占用了浅部最易开发的储量1818万吨,占全井田探明储量的13.2%;正东井田内的1635万吨储量绝大部分被小煤矿占用。据不完全统计,攀枝花宝鼎矿区内小煤矿至少占用了保有储量4000万吨。在宜宾市、攀枝花市、达州市、广安市、广元市等主要产煤地区,发现有少数矿井存在采矿权设置的历史遗留问题,如矿区坐标拐点与实际不符、矿权交叉重叠等。有的矿井开采的是集群煤层,但仅设置了中间一层,导致上部煤层无法开采。古蔺县宏达煤矿,矿区内共有9层煤,但只允许开采第4层,由于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要先开采解放层卸压,可矿权中又无解放层可采。旺苍县葡萄石煤矿仅允许开采煤层的下部,由于下部资源已枯竭,增划上部资源后,原来生产系统无法利用,必须重新建设新井。相当数量的煤矿资源濒临枯竭,矿区下尚存少部分资源,按设计规范和安全规定无法再建新矿,若不能及时增划储量,这部分资源将彻底失去开采条件。【煤炭资源保障程度评价】一是勘探程度低,保障能力弱。煤炭保有储量中,可用于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仅有36.03亿吨;需进一步勘探的资源84.82亿吨,占70%。最具开发前景的古叙矿区保有储量36亿吨,其中:精查储量1.6亿吨,占4.41%;详查储量6.7亿吨,占18.67%;普查和找煤储量27.8亿吨,占76.92%。宜宾市累计探明的46.8亿吨储量中:精查储量21亿吨,占44.90%;详查储量17.7亿吨,占37.88%;普查和找煤储量8.1亿吨,占17.22%。筠连矿区共有储量32.6亿吨,其中:精查储量12.1亿吨,详查储量13.6亿吨,找煤储量6.7亿吨。二是部分资源达不到环保政策规定的开采标准。筠连矿区虽然储量大、勘探程度高,但是高硫煤富集矿区,煤层平均硫分2.85%。规划的沐爱、筠连、洛表、塘坝、蒿坝、大雪山六个矿段中有4个矿段主要煤层平均硫分在3%以上,其中主要煤层8号煤层硫分高达5%以上。按照《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标准》,硫分超过1.5%的必须洗选脱硫,超过3%的禁止开采,筠连矿区的开发必将受限于环保政策。三是现有生产矿井资源接替紧张。川煤集团25对生产矿井总生产能力1173万吨,2005年末剩余地质储量8.8亿吨、可采储量4.64亿吨;矿井资源平均回收率达70%;平均服务年限约25年(备用系数1.2),服务年限在10年左右的有6对矿井,其总能力为185万吨/年;大部分6万吨/年及以下小煤矿可采储量不足十年。全省煤矿生产能力现状【行业重大政策实施】自2005年6月开始,按照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全国煤炭行业实施煤矿三年整顿关闭政策。至年底,四川省实际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426处,这些矿井的关闭均经省政府公告。【存在问题】一是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九五”期间,全省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基本停止;“十五”期间,煤炭产量迅速提高,新建高耗煤项目数量多、速度快,多数煤矿开采强度过大,接替资源没有相应增加,矿区周边及井田深部的补充勘探工作没有启动。后备大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勘查程度低,可提供生产开发和建设新井的高级储量不足。此外,煤矿地质条件差。按煤炭行业的开采标准多数资源不可采,多数小煤矿必须关闭。二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多。如:主采大矿区边角、零星资源的小型矿井,矿权内的资源普遍较少,服务年限不足十年,部分矿井可采储量已经枯竭,若矿井报废,矿区下部或上部少量资源将彻底丢失;矿权转让数量和进度与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社会需求增长未能很好保持一致;环境保护和瓦斯、煤矸石、矿井水、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处理得不够好。三是煤炭勘查、建设资金缺乏。按“十一五”煤炭勘查规划,钻探工作量将达到69万米,勘探费用9.77亿元尚未落实。一些骨干矿井面临矿权延续交纳价款的问题,仅川煤产业集团“十一五”期间就需要交纳11亿元采矿权价款。多数煤矿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匮乏,特别是承担古叙矿区、筠连矿区大基地开发建设任务的川煤产业集团,按其发展规划,仅整合地方小煤矿的费用就高达5亿元以上,开发两个大基地矿权价款所需资金80元,矿井建设资金83亿元,老矿井技改需投入9亿元。四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省、市、县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不足2000人,人均费用不足3万元,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部分重点产煤市、县煤炭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造成难以胜任其承担的行业管理工作。行业管理的弱化,会导致煤炭管理职能的分散,且与煤矿有关的行政许可、技术认证、中介服务等管理项目增多,亟需煤炭行业管理加强。还存在:煤炭矿权设置、耗煤项目建设与煤炭发展规划脱节,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管理服务工作不能跟上,煤矿建设事中监管不到位等等问题。五是煤炭从业人员素质低。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企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煤炭大专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多数小煤矿位于偏远山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由于从事井下作业的熟练矿工流动性较大,新矿工往往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差,加之现场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会出现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