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业发展24、(1)①政治角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发展了新型的民族关系。②经济角度: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③文化角度:西藏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西藏人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原因:①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②有违于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的发展目标。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09年: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千万农村人口饮水2007年: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支持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什么是“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聚焦“三农”说明什么?第一部分: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及促进农业发展的条件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上述史料共同反映了中国农耕文明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从史前文明到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再到距今约一万年前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早期农业直至清朝早期的农耕文明时期,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强国,农业经济一直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农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物产富饶、国强民富,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繁荣盛世,成为灿烂中华文明中的一颗最亮明珠。中国近代农业的衰弱•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逐步解体,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在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时期,田地荒芜、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农民负担深重(三座大山压迫)。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连续失误,农业遭受严重破坏,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农民生活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跃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这就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问题1: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是什么?问题3:同处北半球东半球、同纬度带的阿拉伯半岛和中国珠江流域,前者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后者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造成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问题2:我国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导致南北方主要农作物有何不同?水稻、小麦、玉米。季风影响。南方种植水稻为主,还种植茶叶、甘蔗、柑橘等;北方种植小麦为主,还种植棉花、甜菜、苹果等。地形复杂多样、适合发展多种农业。山地:林木种植平原:稻作文化高原牧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问题4:分析我国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提示:可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向我们展示了唐农业发展,社会繁盛的局面。1、从生产技术和政策两方面说明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2、这对我们今天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问题:结合考点内容,请列举我国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工程古代社会:朝代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发展成果战国都江堰的修建使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促进南方农业发展。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有利北方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春秋铁农具﹑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唐朝新农具筒车﹑曲辕犁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宋朝出现用于插秧的秧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促进农业生产的例子:A.杂交水稻技术用世界仅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B.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蛹、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农产品贮存新技术大棚种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农业转基因技术,优化品种南水北调……问题1:结合考点内容,找出古代和近代历史上政府、政党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或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力役,不误农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等地开荒成绩显著。问题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改革或政策有?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D取消农业税E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F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关注三农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出自()A、两宋时期B、明清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2、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是()A、湄南河平原B、美国中部大平原C、黑龙江北部D、西欧大平原3、我国古代一些封建帝王也十分重视农民和农业生产。下列封建帝王中曾经主张“轻徭薄赋”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4、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____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A、水利B、粮食C、渔业D、耕地【历史天空】(10分)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智慧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1)请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2分)帝王之道“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2)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4分)探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3)说出引起A点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历史事件,分析引起B点之后粮食产量变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4分)19491959196919791989年份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单位:万吨AB知识链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八年下发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思想品德》的哪些观点?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感受共和国发展历程”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在中国农村发生了3次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变革,它们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材料二:2010年,嘉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88亿元,增长3.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0.07万亩,比上年减少1.91万亩,粮食总产量134.44万吨,下降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65元。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说:“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许多代表认为“只有对民生问题进行改革,才能使人民生活得如同总理所强调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1、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三次变革,是指什么?变革后的所有制结构各是什么?2、从自然条件上分析嘉兴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3、根据材料二和三,联系收入分配,谈谈怎样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