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兰州石化总医院任东第一节精神病学概述什么是精神病?什么是精神病学?你是怎样认识精神病?一、精神病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精神医学的特点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精神病学的相关学科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的一门学科。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一些人格、适应不良问题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精神健康就是能够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精神健康精神障碍精神医学的特点精神医学是生物医学相对应的医学。即精神医学和生物医学两者解剖部位、生理机能、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多有不同。但都是临床医学范畴内。两者各有特点,但又不能分割的统一整体。精神医学在临床上几个主要特征:精神医学的特点患者特点病程特点检查特点病程特点患者特点精神疾病者中除神经症外,精神病者否认自己患有精神异常。即自知力缺乏。因而病人拒诊、拒药。如强制诊治往往发生暴怒、兴奋等。病程特点对精神病者的检查和观察应以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进行。要了解病人自出生后各个年龄阶段发育史、生长过程和家庭教养,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在心理学上要了解心理活动状态、性格特点、智力发育、学习成绩、爱好和能力等等。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两方面了解和分析。作为诊治的参考。检查特点精神疾病一般无明确的实验室检查支持,也没有影像学的特征,一般无特异检查方法。治疗特点精神疾病的病因迄今还未完全阐明。因此对因治疗是不适宜的。一般强调心理学治疗和环境治疗。药物治疗也是重要不可缺的。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进行预防、医疗及康复,构成一种完整医疗体系。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精神病学”的起源中世纪宗教和神学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现代精神病学概念的充实、延伸和发展精神病学的起源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中世纪宗教和神学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中世纪的西欧医学已沦为宗教和神学的附庸,出现了严重的退步。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因而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中世纪末叶,精神病人的境遇更为凄惨,比如他们的躯体被烙铁烧炙,舌头被长针穿刺,理由是必须要用苦刑来驱除躲藏在他们躯体内部的魔鬼。美其名曰:惩罚其肉体,拯救其灵魂。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随着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医学也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精神病人不再与魔鬼有关,精神病被看成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是第一个被任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他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他们从终身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放出来,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现代精神病学概念的充实、延伸和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几乎可以用偏离正常的生物学变量来评估、判断、解释和说明各种疾病,因而生物医学模式便成了现代医学的金科玉律。疾病变成了一大堆数据的集合。遗憾的是,这种纯生物医学模式没有给疾病的社会心理方面留下太多的余地。作为疾病的载体──人本身被忽视了。为此,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精神病学的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研究行为活动与疾病发生与预防、治疗,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Medicine)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即病理解剖改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所致的临床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第二节脑与精神活动脑结构与精神活动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脑结构图脑结构与精神活动脑的功能区脑结构与精神活动在目前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大脑的结构最为复杂。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种类繁多,例如位于视网膜上的间质细胞(无长突神经细胞)就达23种之多。更为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据研究,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而Purkinje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100000至200000个突触联系,这样算起来,我们人类脑内就大约有几万亿至10万亿个突触联系。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神经元电信号在突触处转化为化学信号,然后又转化为电信号,神经递质(化学作用)在这些转化中起关键作用。主要的神经递质有:1.乙酰胆碱2.单胺类3.氨基酸类4.神经肽类5.其他。如腺苷、组织胺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可塑性),这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功能、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等的改变;在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细微结构与功能变化。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的理化因素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神经发育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区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临床上共同表现出发育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感染如梅毒、单纯疱疹性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精神障碍的理化因素中毒外伤氧和营养物质缺乏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是构成影响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许多心理障碍如神经症、各种心因性反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关。研究发现,具有某种性格特征的人容易患某些精神障碍,有些人的性格从小就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患癔症;强迫性格的人容易患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病前具有敏感、多疑、孤僻、不善交往、好一个人幻想、做白日梦、情感冷漠、对于表扬或批评都无动于衷等性格特点。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小结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是单因素作用也可能是多因素作用,可能与前述病因是因果关系但也可能是互为因果,可能伴有器质性病变亦可能只是功能性障碍,总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状与展望中国精神病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伴随这种疯狂的速度而来的成功的压力、剧增的人口、纷繁的信息、乃至拥堵的交通、家庭的碎片化让中国人心理问题丛生。目前全国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现状与展望展望: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着手应对逐渐蔓延的精神健康危机。中国近来通过了一项法律,旨在通过教育以及增加精神健康治疗基金,以正视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权利。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精神卫生法(草案)》(下称《草案》)全文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精神病学?什么是精神障碍?与精神病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哪些?2.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有哪些?3.如何理解脑的可塑性?4.脑与精神活动是何种关系?5.精神医学的特点有那些?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制定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精神医学领域3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促进了学派间的互相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精神障碍分类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精神病分类的特点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例F20精神分裂症⑴G1在持续至少1个月的精神病性发作期的大多数时间内(或大多数日子里的某些时间),存在下述第(1)项中的综合征、症状和疾病至少一条或下述第(2)项中的症状和病症至少两条。(1)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一条:(a)思维鸣响,思维被插入或被夺及思维被广播;(b)被控制、被影响或被动妄想,明显地与躯体或肢体运动、或特殊思维、行为、或感觉有关;妄想性知觉;(c)言语幻觉,对病人的行为持续不断的评论或声音,对患者进行相互评论或来自躯体某些部分的其他内容的言语性幻觉;例F20精神分裂症⑵(d)其他持久的与文化不相应和完全不可能的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具有超人的力量和能力(如具有控制气候的能力,或能向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交流信息)。(2)或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a)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1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b)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例F20精神分裂症⑶(c)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腊样屈曲,木僵等。(d)“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应(必须明确这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药物引起)。G2需要除外的最常见的情况;⑴如果病人也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标准,必须在心境障碍发生前已符合刚G1⑴或G2⑵所列的标准。⑵本障碍不是由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酒精或药物中毒所致。例F20精神分裂症⑷G1是症状学及时间标准G2是排除标准多轴诊断所谓多轴诊断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等级诊断采用两种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