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与结构性矛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与结构性矛盾引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全赖你所处的阶层。片断一:这是六月一个和煦的星期六下午,4个30多岁的男子正在从事休闲活动。S1这个星期刚开始就被他的私人秘书安排要把他送往洛杉矶市郊的别墅休假。如果是冬天,他肯定会去滑雪。此时,一大群佣人正在准备晚上的活动,为几十个客人筹备晚宴,大多数客人是事业有成的高级商人和律师。S2正在令他愉快的城郊小镇的大街上漫步,他的妻子正在商业大街为晚上去市里商业区一家酒店吃饭买了一件新衣服。然后,他们将顺便去参加在市里的大学同学聚会,待上几个小时。大约在同一时间,S3正在离他家几公里处的一个公共场地参加一场运动比赛,他家住在一个古老的社区,房子很普通,妻子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晚上他要回去吃妻子给他做的炸酱面,晚上和亲戚们在一起看电视。S4正在和他的几个朋友在他家附近的球场上打篮球。还时不是地拿出一瓶啤酒喝上一口。然后他可能顺道去他的妹妹家吃饭并待上几个小时,或者在街上逛逛。片断二: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这艘巨轮大约在3个小时后才完全沉没。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人们后来非常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很多人遇难,但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也许这一说法是必要的,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也可以找到一些安慰。妇女和儿童确实更有可能幸免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灾,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但是只有17%的男乘客得以生还。然而,就像在其他许多事件中一样,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在这个案例中事情并不完全如此。一个社会学分析表明,轮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住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以及更低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如果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阶级比较计算的话,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以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中的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也许这样表述可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故事只是说明社会阶级之重要性的一个例子。在所有社会中,生活中所欲求的东西是不平等地分配的。大多数人不愿意多想社会阶层问题。我们不愿意公开讨论阶层,可能是因为人们广泛接受这样一种思想造成的,即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几乎完全反映了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因此,在人们的头脑中,承认某人没有社会地位就无异于骂他无能或懒惰。谈论阶层简直是不礼貌。不过社会学家们没有礼貌的习惯,他们必须按其本来面貌来描述社会。在我国,“均贫2富”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如果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心里上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打破平均主义和对效率目标的追求,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但直到现在,在国有单位内部,工资的等级差异还是很小的。前几年,北大、清华设立岗位津贴制,分了很多等级,结果掀起轩然大波。有的教授甚至说,我可以接受低收入,但不能接受“分级划等”。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其实,“谁得到了什么?是怎样得到的?”这一社会分层研究的经典问题,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特别是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又被社会学者们视为一个研究热点,并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如此,一是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结构性变化,使得原计划体制下的优势群体(如原国营企业的工人)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面临下岗、转岗、失业、收入下降以至贫困问题;二是中间阶层的出现。出现了一个边界模糊、但雏形已现的“新”中间阶层,他们开始以其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新的社会分配格局中居于优势地位;三是贫富差距在扩大。曾在20世纪80年代那一轮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且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化的一个结构性现象;四是社会流动在改变社会结构。在改革初期阶段社会各阶层均不同程度地向上流动并获益,而至今天,有些阶层则不同程度地向下流动,且社会地位和机会结构开始出现一定的刚性;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基本现状(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过程。建国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表现为两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新中国的建立,打破了旧阶级体系,使中国不再真正具有政治和经济意义上的“阶级”;第二次是改革开放,打破了区域和政治身份地位体系,使中国社会阶层由身份分层向经济分层转换。1.第一次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结构转换,则是在农村和城市分步实施的。一方面,解放初期,在农村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用革命的手段重新对土地进行了均等化分配,3并以财产的多少(包括土地),对农民身份进行了确定,划分了地主、中农、富农、贫农、雇农等社会阶层。虽然中国农村社会在建国后长达50年间,表面上仍然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实际上地主等“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不同的社会阶层,除强烈的政治运动(如文革)导致的“出身歧视”外,在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上各阶层使相对平等的,整个农村整体上就是农民阶级。另一方面,从1956年起,中国开展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把城市中的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同时完成了对民族资本家和个体工商业主的改造,并参照个人职业划定了城市中的阶级成分。这样,在中国城镇,原有的“剥削阶级”也已经被消灭,划分整个城镇社会身份的就是干部和工人。所以,建国以来第一次社会结构的变迁,就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在整个社会大体确立了分属农村和城镇的农民、工人和干部三个阶层。2.第二次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使城乡区域身份和农民、工人、干部身份体系在相当程度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由政治主导下的身份分层向市场主导下的经济分层转变,且经济分层越来越占据社会分层的主导地位。突出地体现在:农民突破了区域和户籍身份的限制,进城务工经商;多种类型单位出现,城镇工人和干部档案身份被突破;社会职业分化产生了新的阶层,既有社会阶层被大幅突破;社会阶层流动加快,固定身份和阶层确定产生困难。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环境的巨大变迁,使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处于高度的分化和组合过程中,原有的农民、工人、干部阶层被彻底分化,呈现出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决定社会阶层地位的,已经由政治主导下的身份确定,演变成了以财富多寡的唯一评判。(二)我国阶层结构现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整个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是“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随着改革的深入,在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动4力的外部推动和主体行为动机转变的内在驱动的双重作用下,这种社会结构迅速解体,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1.目前我国总的阶层结构形态还是金字塔形,并非橄榄形。社会学者认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其成熟性和稳定性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属于上尖下阔的金字塔形。少数人冒尖,多数人垫底,如大量的城市下岗工人,农村庞大的农业人口等。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结构有变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部分人有所提升。但是总的说来,该扩大的阶层没有扩大,该缩小的阶层没有缩小,中间阶层规模过小。2.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现阶段,工人阶级由原来的两大部分即国有企业工人和集体企业工人已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一是蓝领工人阶层。即产业工人,主要包括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从事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者;二是白领工人阶层。包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主要是指党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党的各级干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各级干部以及工作人员。这类阶层人员1999年占从业人员的2.1%,他们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拥有文化资源;而且他们都具有不同级别的权力,拥有组织资源;有的拥有专业技术特长和职称,但大都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职业官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如果加上农民工人数9460万人,工人阶级队伍大约在34000万人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兴经济部门的出现,随着二、三产业中的知识含量的增加,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3.农民阶级内部的分化。改革开放前,农民阶级主要指以种地为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广大农业劳动者。农民阶级是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为显著的一个阶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5农民阶级的分化日益加快,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层:一是农民企业家阶层。农民企业家阶层是从整个农民阶级队伍中分化而来的,大多是乡镇企业的厂长。他们的经济来源已不是农业种植或养殖,而是工商经营。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他们大多是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者。随着企业转制,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己成为私营企业家。其中有些人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己从农村进入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企业。二是乡镇企业职工阶层。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为1.33亿.这一阶层的人员基本上属于“两栖”人,工会方面承认他们是工人,因为只要你参加工厂生产劳动,建立事实劳动关系就是工人,而农业主管方面认为他们不是工人是农民,不应该参加工会。事实上他们的“地位”确实很不稳定。在工厂做工时就是工人,失去工作就是农民。他们的劳动权益缺少保障,受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甚小。三是进城农民工阶层。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农民阶级阶层分化流动的一大表现。据有关方面统计,这部分人己占城市工人总数的30%以上。这部分人并非永久性工人,他们的家庭还在农村,当他们失去城市中的工作之后,仍然只能回到农村。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相比农民,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劳动强度相对较轻;相比城市工人,他们的劳动强度相对较高,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收入相对较低,且劳动保障相对较弱。四是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阶层。这一阶层实际是富裕农民阶层。他们靠勤劳和某一方面的种植或养殖经验致富起步,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或承包大片土地,或承包养殖场所等,在农副业机械等方面作一定投资,进行规模生产,常雇用临时农民工或农机手。五是普通农民阶层。这是农民中的大多数,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和最主要的力量。他们从事一般的农副业生产,除去国家税款和各种提留款项之后,有一定的纯收入,基本解决温饱,并有一定积余。家庭收入一般比改革开放前有较大提高,但总体收入增长速度较慢。这一阶层农民的思想进步程度、组织程度、接受教育程度、劳动生产率发展程度和富裕程度及其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整个农民阶级的6主流和发展方向,是我国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的最主要的着眼点。六是贫困农民阶层。全国还没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民据统计还有5000万左右。他们大多为家庭劳动力缺乏和土地贫瘠地区及边远山区的农民。与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不一样,这不是农民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新生成的阶层,是自然因素下的沉淀。由于中国农业长期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多而可利用耕田少,且大量属于贫瘠地,人均收入水平一直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开始提高,每年都有几百万农民摆脱贫穷,余下的贫困农民就形成了一个贫困农民阶层。4.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只把从事生产的体力劳动者视为工人阶级,而把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排除在工人阶级之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分析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阶层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阶层,既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是指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社会劳动者。具体为历年来由高等院校毕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会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社会各行各业中。包括理论界、文艺界、科技界、医疗卫生界等的人士。从事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知识分子作为第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