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国际货币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1、1973年以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2、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3、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1、1973年以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历史演进•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各国之间货币兑换,汇率制度的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清算和储备之间的供应等问题。各国政府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际货币信用的发展水平以及某些公共的标准或国际协定,就上述几个方面所达成的各种协议、制定的原则以及建立的组织方式,就是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各国对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所作出安排与规定即为汇率制度。汇率,即货币间的比价。汇率制度是国际间经济交易和国际结算与支付的基础,主要包括:(1)汇率确定的原则和依据;(2)汇率波动的界限;(3)汇率的维持与调整方法;(4)汇率管理方面的法令与政策;(5)相应的外汇管理机构。•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反映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关系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各个方面。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金本位制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国际金本位制:1816年英国制订的《金本位制度法案》,确定了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发展过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最大特点是,金币可以按规定的重量和成色自由铸造。根据金币的重量成色,确定黄金官价。金币在国内的价值相当稳定,是国内结算的主要工具。同时,各国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一国对外支付没有任何限制,实行的是自由多边结算制度,黄金是国际支付和结算的最后手段。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由于各国对其货币单位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所以货币发行额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各国的货币可以以黄金量为基础彼此兑换,汇率的波动限制在黄金输送点之内,汇率可自动调节,因此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比较稳定,波幅小。铸币平价:各国货币以金币形式按法定的含金量铸造,两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之比称铸币平价(MintPar),它是确定两国货币交换比率的基础。例如,1英磅法定含金量是7.32238克,1美元法定含金量是1.50463克,则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是:7.32238/1.50463=4.8665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受外汇供求的直接影响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有限。黄金输送点:典型的金本制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波动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引起黄金的输出入,我们称这个限度为输金点(GoldPoints)。它是由铸币平价±1单位黄金运送费、包装、保险费构成。若英美两国1单位黄金的输送费为0.03美元,则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如图所示:黄金输出点:$4.8665+0.03=$4.8965铸币平价---------------------£1=$4.8665黄金输入点:$4.8665-0.03=$4.8365可以知道铸币平价是汇率的决定基础而黄金输送点决定了汇率的波动范围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商品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金币本位制发展到后期,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金币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消弱,银行券大量发行,黄金兑换越来越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止了银行券对黄金的兑换,金币本位制随之解体。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一种带附加条件的金本位制,金币虽作为本位货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纸币,国家储存金块以作储备,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纸币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但不能象在金币本位制下一样自由兑换金币。纸币的兑换附有一定的条件,它只能按规定的用途和数量向本国央行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首先明确与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国家,将本国货币与这些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同时在这些国家设立外汇基金,将黄金和外汇作为国际储备。本国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兑换外汇,黄金是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数量同样满足不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运用黄金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又使黄金显得更为短缺。黄金的不足,使得金汇兑本位制变得十分虚弱,经不起任何冲击。于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使得金汇兑本位制彻底瓦解。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货币集团,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极度混乱,严重妨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设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支柱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支柱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支柱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政府必须确认美国政府规定的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各国政府或央行可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政府有义务协助美国政府维持黄金的官价水平。支柱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各国政府需要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各国货币黄金平价与美元黄金平价的对比,确定它们对美元的比价,这一比价不得随意变更,波动幅度必须维持在货币平价±1%以内。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按布雷顿森林协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可调整的盯住汇率,成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的情况下,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可变更其货币平价,在一定的幅度内调整与美元的比价关系。因此从实质上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这种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作为世界货币,美元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供应量必须不断增长;而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黄金储备的增长又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样随着流出美国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能否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也就受到人们的怀疑。随着历次美元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趋于解体。73年以前的美元历次危机:第一次,1960年,美国的对外短期债务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额,黄金价格涨到每盎司41.50美元;第二次,60年代中期,因侵越战争,美国财政金融状况恶化,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美元对内不断贬值,导致68年出现第二次美元危机;第三次,7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突然出现逆差,在1971年,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日元、德国马克等硬通货风潮两度迭起,比任何时候都猛烈。美政府应付美元危机的对策:第一次,60年代初,美国分别与若干主要工业国家签订了“互惠信贷协议”和“借款总安排”,建立“黄金总库”。前二项措施旨在用其他货币补充美元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黄金总库则旨在用其他国家的黄金来补充美国的黄金,以维持黄金—美元本位制;第二次,60年代后期,美国决定实行黄金双价制,即只允许外国央行按照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市场黄金价格则任其按供求情况自由波动,不再干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节约用于国际储备的黄金和美元,取代美元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第三次,在1971年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外停止履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现美元与黄金脱钩。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2美元。3月,金融危机再次来临,西方国家开始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2、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浮动汇率制、国际储备资产和黄金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于76年形成牙买加协定。该协定使自由浮动汇率合法化,废除黄金官价,使特别提款权逐步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制度进入牙买加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系:区别:(1)黄金非货币化,既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也不再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2)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美元发展到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3)汇率制度的多样化,浮动汇率有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和联合浮动等多种形式。联系:牙买加体系废除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继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在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对外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央行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成为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即为该种商品的价格。当外汇供大于求,汇率上浮,本国货币升值;供小于求时,汇率下跌,本国货币贬值。浮动汇率制的类型:(1)按政府是否干预来划分自由浮动管理浮动(2)按浮动方式来划分单独浮动盯住单一货币盯住一揽子货币联合浮动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利:(1)浮动汇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供求关系和各国真实的经济实力,从而避免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偏差,也使得对偏差的纠正不需要大幅度地动作;(2)浮动汇率的变化,起着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3)浮动汇率可减轻国际游资对硬货币的冲击,减轻顺差国货币升值的压力;(4)可大大减少作为干预手段的外汇储备。弊:(1)汇率的波动和供求的失衡,既提供了机会,也加剧了风险,使汇率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偏离其均衡状态;(2)浮动汇率制自动调节的机能,消弱了稳定物价的约束,使国内通货膨胀更容易发生。85年后的管理浮动:美元汇价在86年达到最高,同时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美元汇价过高,偏离其长期购买力平价平衡值,美国政府面临不负责任的指责,美元面临下调的巨大压力。85年9月,美法等五国政府达成了普拉扎协议,联合干预降低美元汇价,于是美元连续下跌。87年2月,七国政府在巴黎举行首脑会晤,就协调七国经济政策,在外汇市场维持美元在一个公开的目标范围内达成一致意见。然而美国政府虽然降低了货币供应增长率,但预算赤字的削减未达到预期目标,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未达到预计的强度。87年10月,当股票市场狂泻风暴席卷全球时,美元又开始了下跌的势头。我国的汇率制度:双重汇价制度公开牌价对外贸易内部结算价单一计划固定汇率81年1月单一汇价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度85年1月91年4月94年外汇体制改革内容:(1)汇率并轨,取消人民币官方汇率,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政府只在必要时干预;(2)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和银行售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3)建立全国联网的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取代过去的官价市场和分散割离的调剂市场;(4)取消境内外币和外汇券计价结算,逐步取消外汇券,实行单一货币流通和计价。特别提款权:(1)起因美元危机,使各国都认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和危机性质,而寻找一种完全替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折中各国意见的基础上,设立并发行了特别提款权,旨在用特别提款权来补充美元,使国际货币制度从黄金—美元本位制转向黄金—美元/特别提款权本位制。(2)性质特别提款权可以和黄金、外汇一起计入国际储备,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各会员国上年底缴纳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可用来换取可兑换的外币偿付逆差,或作为债务担保和偿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但不能兑换黄金,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的支付,也不能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只是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帐户上的一种帐面资产,具有信用便利的性质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