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矿物的识别地壳中的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叫做矿物。矿物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矿物,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在三千种以上。但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却只有几十种,叫做造岩矿物。中学生应能识别主要造岩矿物和一些常见的金属、非金属矿物。精确鉴别的方法很多,但必须有专用设备,在中学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识别矿物的方法主要依靠利用矿物的某些理、化特性,用一些简易办法进行观察和测试,这叫肉眼鉴定。它虽较粗略,却是地理工作者在野外常用的基本方法和应掌握的技能。一、利用矿物的形态识别矿物一定的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有独特的晶体形态,可以根据矿物特有的晶体形态来识别矿物。图4—1所示是几种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二、利用矿物的光学性质鉴别矿物矿物的光学性质指的是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这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折射时呈现的外观特性,可以用来作为鉴别矿物的一个特征,再结合其他鉴定特征,便可以用来帮助识别矿物。(一)矿物的颜色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叫自色,是矿物中含有的色素离子引起的,矿物中色素离子的呈色作用见表4—1。通常利用标准色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与实物对比的方法来描述矿物颜色的。如:紫色——紫水晶,锡白色——毒砂蓝色——蓝铜矿,铅灰色——方铅矿绿色——孔雀石,钢灰色——镜铁矿黄色——雌黄,铁黑色——磁铁矿橙色——铬酸铅矿,赤铜色——自然铜红色——辰砂,黄铜色——黄铜矿褐色——褐铁矿,金黄色——金矿物中如含有杂质,便会呈现与自色不同的另一种颜色,叫做他色。矿物表面产生了氧化膜,就会出现与自色不同的假色,如斑铜矿表面的锖色,方解石解理面上的晕色;但最有鉴定意义的是自色。(二)条痕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用矿物在粗白瓷板上刻划,观察留下的粉末颜色。(三)透明度矿物透过光的能力称透明度。通常以矿物碎片的边缘能否透见它物,把矿物的透明度分成三个等级,即:透明矿物,如水晶、黄玉;半透明矿物,如辰砂,闪锌矿;不透明矿物,如黄铁矿、磁铁矿等。(四)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自强至弱,按拟物类比可分四个等级,即: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金属光泽。三、利用矿物的力学性质鉴别矿物矿物在受到刻划、敲打等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称矿物的力学性质。有解理、断口和硬度。(一)解理和断口矿物在受到外力打击后,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叫解理。如打击后只裂成不规则的表面,就叫断口。解理分成五个等级:极完全解理晶体可裂成薄片,解理面光滑平整,如云母等。完全解理晶体可沿解理面裂成小块,解理面不大但也平整光滑,如方解石等。中等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既出现解理面,也出现不规则的断口,如长石,角闪石等。不完全解理矿物受打击后,常常出现不规则的断口,很少出现解理面,如磷灰石等。极不完全解理就是无解理,如石英,打击后只出现贝壳状的断口而没有解理。(二)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矿物的硬度。肉眼鉴别矿物时测试矿物硬度是相对硬度,也就是用与摩氏硬度计(表4—2)中的矿物来相互刻划比较以决定矿物硬度。在野外测试只带摩氏硬度计中的前七种标准矿物就够用了。也可用一些其它代用品来测试,如指甲(2—2.5),铜钥匙(3),小钢刀(5—5.5),玻璃(7)。测试时应选取矿物的新鲜面,因为矿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风化而使硬度降低。有少数矿物在不同方向有不同的硬度,如蓝晶石(Al2[SiO4]O),测试时要注意。四、用简易化学测试鉴别相似矿物有些矿物的外形和物理性质相近,仅凭肉眼或简单工具测试不易区分开来。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定性测试作为肉眼鉴定的辅助手段,便可把相似矿物区分开来。列表如下:五、上好一堂矿物鉴别活动课上好一堂矿物鉴别活动课的关键是要做好一定的物质准备和教学组织工作。(一)物质准备:1.准备好几套常见矿物的标本,其中最好包含一些相似矿物,并准备一份常见矿物鉴定特征表。2.其他工具:摩氏硬度计或其中前七种矿物;粗瓷板(也叫条痕板);磁铁;酒精灯及化学药品(见相似矿物简易测试表中所列);放大镜及小刀等。(二)教学组织准备:根据参加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人数分成小组,每组3—4人,进行矿物鉴别观察及测试活动。观察内容包括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测试其相对硬度。并填写记录表,再与常见矿物鉴定特征表对照,初步定出矿物的名称。对其中的相似矿物,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易化学测试,然后按下表填写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报告。格式如下:要结合标本,对照“常见矿物肉眼鉴定表”逐块逐项进行观察。但需注意,表中所列矿物的各项特征,在同一块标本上不一定能全部显示出来;所以,在观察时必须善于抓住该矿物最主要的特征,如云母的薄片状极完全解理,方解石的菱面体解理,赤铁矿的樱红色条痕、黄铁矿的浅铜黄色立方形晶体及晶面条纹。还要注意对比分析,如石英、方解石、斜长石、石膏等都是白色或乳白色的,但在晶形、硬度、断口、解理及与酸反应方面却有较大差别,经过对比分析,也就容易识别了。(选自曾浩然《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