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圣母让顽皮天使尴尬了上帝。(一)顽皮天使的快乐之源•卢梭“自然主义”与“种子说”。•美国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论。•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1卢梭“自然主义”&“种子说”•卢梭:“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卢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2杜威:“儿童中心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1/3孟禄的“儿童模仿说”•在论述教育时提出,由于原始人的意识尚处于初步发展的状态,因此,原始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活动,是最早的人类教育形态,文明社会的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当下,在儿童低幼时期,其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正是由于他们对周围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天使在人间为差生代言究竟是谁差差≠别样=优2/1天使就是为“差生”代言•皮皮鲁就是天使,他的出现,就是为差生代言:作品中的皮皮鲁学习成绩令老师头疼,而且他顽皮捣蛋、好管闲事、贪玩……但与此同时他也聪明、勇敢、充满正义感、敢于冒险……•皮皮鲁的出现,就是作者针对现在的教育传统表现出来的从怀疑到否定,进而为差生言说,为当代可怜的学生言说。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2/1天使就是为“差生”代言•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那个向大人过渡的阶段,有区别于大人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比如好动、好奇、自控力差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心理特征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使他们不可能那么“正经”,那么“循规蹈矩”。•既然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又为什么苛责那些调皮鬼和淘气包呢?2/2究竟是谁差?•在阅读过相关作品后,我们也开始纠结,究竟是谁差?谁落后?是这群可怜的孩子吗?•郑渊洁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他还说“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们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什么地方不行”2/3别样儿童=顽皮天使•郑渊洁他不是第一个写顽童的儿童文学作家,但他却是第一个肯定“差生”在学生群体中的正面形象的作家:一般作家都不愿把差生写成正面形象,而是让差生“改邪归正”。郑渊洁的“五拒”顽童•拒绝传统。•拒绝既成的道德规范行事。•拒绝循规蹈矩。•拒绝压抑自己,去适应社会、父母、其他人。•拒绝成为好学生。(三)让天使常驻人间•郑渊洁作品中暗含着一种人性关怀,他让儿童在阅读中通过自己在与作品中所出现人物的一一映射,寻得自信,进而拥抱快乐,这些是让儿童可以自由言说,成为天使的必须条件。•儿童的自我为中心会在儿童成长中渗透出一丝竞争意识,于是在阅读中一些儿童会在与作品主人公的一些行为暗暗较劲,但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一份天使的勇气—敢于对生活中的不愿意与不喜欢说NO。(三)上帝的尴尬:启迪成人•正确认识儿童、正确对待儿童:儿童是成人之母。•上帝莫尴尬•作者的启示1/1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引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在教育儿童之前,首先要回忆自己的童年,努力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儿童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于成人。他们有着内在的心理驱动投入到他们愿意进行的工作,并从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他们乐此不疲,充满精力的去工作并不是因为为了获得成人世界的功利性目的。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做过的工作……全都“吸收”进来,为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渐聪明的儿童。1/2郑渊洁的教育观针对谁?•答案很唯一:成人。•你会质疑:儿童文学不是写给儿童的文学吗?那为何不是教育儿童。而是教育成人。•“儿童是成人之母”。1/3儿童是成人之母•儿童文学中的主人公身上散发着“自然”的光芒,而这份光芒正是由儿童这个舞台发散出来,儿童,他们是舞会的导演,而成人在儿童成长的旅程中一方面会不自主的“控制”儿童,去争夺导演权。另一方面他们也会与儿童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而这份不足也恰恰是在成人社会中习得的:功利、攀比、嘲讽……最后成为了自己人生的编剧。1/4儿童是成人之母•孩子们单纯,诚实,快乐,自信,谦让,富有想象力等等,这些优点,随着我们长大再渐渐丧失。所以成人很多地方要反过来向他们学习!•问题在于如何学?•儿童是天真的,所有人在他们的的视野里处于平等的,但是他们的思维里只存在表面认知、单线认知:胖瘦、高矮、美丑、快乐、痛苦……在处于自我本能的情况下他们不会从人内部特征去选择,他们待人接物是充满母性的感性选择。1/5儿童是成人之母•投射到儿童文学当中,他们的内心、视野等等也就充满灵动的光彩,他们于是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而合理性的表达也真正体现在儿童文学这种循循善诱,尊尊教导。•郑渊洁的作品就是这样,在成人社会的描绘中,他们的愚昧、顽固,作者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什么之后说),把他们变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欢虐。成人并没有感到难受,而是以贻笑大方的方式面对自己早已熟悉的成人恶习,这份贻笑大方也正是儿童文学圣母脸上最美的一浅微笑。上帝莫尴尬•正确对待现实:莫盲从、莫俯就,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实在做不到,请在面对顽皮天使时,不要低头,热情参与,尝试与他们灵魂一体,拾起成长路上有意无意遗落的单纯、自信、信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其中,做他们人生舞台的主持人——不决定一切,但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莫忘圣母,在圣母的参与下与顽皮天使一起“顽皮”,一起快乐。如何一起快乐:寓教于乐•郑渊洁的创作核心在于其一直强调的“寓教于乐”。儿童文学一直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寓教于乐性,但一直以来过度重视“教的目的忽视儿童成长过程中“乐”的过程发挥的巨大作用。•郑渊洁说“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自由地,孩子们置身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娱乐场所,小读者们可以在书中洗个痛快,从早笑到晚”。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批判,对儿童童真的赞扬,对儿童本性的呼唤,以现实为底,加以想象的夸大,看似荒诞的故事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乐园,在玩中感悟成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3、作者郑渊洁的启示其实“所有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从大人身上模仿来的学来的’小孩本身没有缺点它的模仿能力很强你要想让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你就先改他的父母改他的老师那样孩子就改过来了’小结:天使与儿童观?经验主义之上的儿童观浪漫主义诗人的儿童观••反对教训主义•反对少年老成•从教育性发展到娱乐性•从教训性发展到解放性天堂里的狂欢欢愉疏导讽刺欢愉“再教育”“再”教育本我提升反思总结•郑渊洁童话告诉精神释放以及自我疏导——它帮助儿童读者健康、完全成长,同时它们也告诫成人不要过分干涉。寓教于乐的教究竟指向谁?这并非单向的,而是多元的。•儿童文学不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而是儿童进行自我疏导的文学,教育是来自于成人,最终应该归于成人。•儿童终究要长大,但是社会所追求、所需要的的人才并不是只追求机体的自然成熟,而是更渴望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强大。社会帮助我们成长了精神大厦的外部轮廓,而儿童文学的陪伴,为我们描摹幸福的人生提供了种种方法……THEEND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