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增养殖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虾蟹类增养殖学绪论虾蟹类增养殖学:研究虾蟹类增养殖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一门学科以增加水产资源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生存、生长、繁殖等内在规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人为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一、开展增养殖的意义1.食用价值高蛋白15~20%低脂1~3%低糖1~5%多维Va、Vb₁、Vb₂、尼克酸矿物质Ca、P、Fe等。2.工业原料壳的主要成分:聚氨基葡萄糖,即2-乙酰胺葡萄糖缩合物(C32N54H4O21),作为工业原料,其应用广泛。(1)可溶性甲壳质经过去钙、脱脂、漂白、脱乙酰基化学处理制成,溶于1%稀醋酸成透明胶体溶液,黏度高,与水稀释不起沉淀。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医药、食品工业。(2)医药缓释药物胶囊隐形镜片(对氧气是半渗透膜)外科缝线与尼龙线比较,可减少疤痕、可自体吸收、在碱性环境中稳定,避免引起排斥反应,即过敏,尤其是在尿殖系统方面的手术聚安康(β(1,4)聚D—葡萄糖胺)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活化淋巴细胞、强化人体免疫等(3)农业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科学家用壳聚糖处理麦种,激活麦种中的抗病因子,抗病虫害,并能增加木质素的生成,抗倒伏,提高产量。从甲壳中提取的天然色素虾青素,添加到配合饵料中养殖鲑鱼,能大大改观鱼肉的色度。饲料添加剂乳清富含蛋白质,但不易被消化。加入几丁质可使动物(牛)获得消化乳清的能力。益力素(低聚糖)作为添加剂与Vc配合使用,前者与饲料比1:1200、后者与饲料比1:2000。8d为一个服用周期,连续服用间隔15d。可提高大黄鱼血液中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甲壳中还含有少量的葡聚糖(1,3/1,6葡聚糖),能激活吞噬细胞,促进先天淋巴组织的发育。该物质在酵母的细胞壁中含量较多。酵母的菌株不同,其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也有很大的不同。该产品,美国于21世纪初开始使用。壳聚糖的提纯方法和应用是我国21世纪海洋高科技产业之一:海洋生物化工技术重点发展方向的一部分。3.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虾蟹类由于价格高,养殖经济效益高,成为一些沿海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连瓦房店交流岛乡水产总产值达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虾蟹类的养殖发展,可以说是一业兴,百业旺,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如饲料、加工机械、冷冻、贸易、制药、环保、检疫检验等。美国是虾产品消费大国,87%依赖进口。2003年进口虾约50万吨,从中国进口8万多吨。2003年出口虾产品11.9万吨,6.9亿美圆,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的5.6%和12.7%。2004年1~6月出口虾6.2万吨,3亿美圆。2004年下半年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反倾销,使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4.恢复和增加水域虾蟹资源的重要手段由于发展水利事业,阻碍了某些种类洄游通道;而工农业污染,使繁殖场受到破坏,资源减少,典型的如中华绒螯蟹,因此必须进行增殖放流。二、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有利条件1.经济价值高,能承受高成本,具备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条件,可提高养殖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工厂化养殖,预防疾病)。2.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换汇。3.适应能力强,养殖方法多样化,易于管理和推广。4.生长快、周期短、资金周转快。5.食性广,饵料易解决,向配合饲料方向发展6.苗种来源有保证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许多种类可按需要大批量生产,为规模发展增养殖奠定基础。7.可利用养殖的地域、水域面积大,向海洋要粮食。其他如:劳动力资源、水产技术力量、饵料资源、可供养殖种类、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三、虾蟹类增养殖发展概况世界虾类捕捞量1958年44养殖产量1985年22(万吨)1968年68(万吨)1988年601974年1241991年701981年1301993年1001983年1601995年后2001990年后180~2002006年3282006年3112007年3252007年3272007年的养虾产量中白虾230万吨、草虾60万吨。黄渤海中国对虾高产年份达到3万多吨,低产年份数千吨,资源量变化较大。虽然捕捞力量增强,但资源有限,同时过度捕捞又破坏了资源,限制了可捕资源量。当前世界养虾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拉美国家,养殖种类30多种。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养殖方式多为粗养,以后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了半精养和精养。养殖发达地区通常与下列条件有关:自然条件—温度(纬度高低)、海岸线、地域大小、可养种类(在某一养殖地域选择余地大)、饵料资源等。经济发达程度—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1.中国1999年我国渔业产量即达4212万吨,捕捞1800万吨、养殖2400万吨,2004年达到4500万吨。虽然我国的渔业产量世界第一,但入世以后,水产品的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尽管原因很多,但能出口的精品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发展精品,提高规格,扩大出口规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工作重点。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在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章。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对虾生物学的研究及养殖试验。60年代中期,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赵法箴系统研究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的生物学、生态学,奠定了人工育苗的理论基础。80年代,突破了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难关,掌握了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使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育苗能力:1980年育苗水体6万m³出苗量0.6万尾/m³1984年育苗水体10万m³出苗量8万尾/m³1988年育苗水体70万m³出苗量14万尾/m³单茬比较稳定的产量在10万尾/m³,高产的可达50万尾/m³。上述育苗水平系指中国对虾。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长毛对虾等多种虾类的人工育苗。年份养殖面积(万亩)养殖产量(吨)单位产量(kg/亩)1978年24501983年3010000301988年240200000851992年2402400001001994年240830001995年240600001996年24010000097~99年2401500002000年2402100002001年2403000002003年8000002006年10800002007年126000090年代以前池养单产最高是1吨/亩(连云港水产局),养殖产量绝大部分是由半精养提供的。进入21世纪后,养殖产量大多由精养提供。1992年,我国的对虾产量达到24万吨。其后由于病害原因,养殖陷于低谷,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探索,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01年,养殖对虾产量30万吨。2003年达到80万吨,其中海水50万吨、内陆河口地区30万吨。海南、广东、广西占总产的61%,平均产量5000kg/ha。海南达到8000kg/ha。而山东、辽宁、河北平均只有700kg/ha。在2003年的虾产量中:南美白对虾60万吨(海、淡水养殖产量各50%),该虾等渗点约20斑节对虾5万吨、日本对虾4万吨中国对虾、蓝对虾(细角滨对虾Peanutsstylirostris)、新对虾6万吨全国出口产值10.7亿美圆。1991年全国河蟹产量8400吨2000年23.2万吨2002年34万吨2004年41.5万吨江苏省养殖面积600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我国的台湾对虾养殖稍早于大陆,1977年开始进入规模化养殖。早期较多养殖日本对虾,之后养殖斑节对虾。1987年总产量即达到12万吨,而1988年跌落至3万吨。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养殖对虾大面积感染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使台湾的对虾养殖业从此一蹶不振。由于台湾的特殊政治地理位置及经济势力、技术水平,开始资金、技术的大量出口,此举对东南亚的虾类养殖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对虾养殖主要危害的病毒WSSV(白斑综合症病毒)TSV(桃拉病毒)YHA(黄头杆状病毒)IHHNV(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针对上述病毒,有目的的生产无特定病原(SPF)苗种和抗特定病原(SPR)苗种。开展高新技术育种,选育种中国对虾“黄海一号”正在推广;中国对虾三倍体、四倍体育种接近规模化。目前全世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16.2kg,第一位马尔代夫191Kg,第二位马来西亚58.5kg。虾类消费除美国外,日本是第二消费进口大国,人均虾年消费量3kg,每年约进口30万吨,1500亿日圆,占日本水产品进口总值的17%。2004年主要从印度、中国进口。2.日本1964年突破人工育苗关池塘精养3000~6000kg/ha水泥池养殖(鹿儿岛)20~30t/ha拦网式养殖(天草地区)年产量2000~3000t技术高,但地域有限。3.印度尼西亚1992年产量13万吨2004年产量24万吨2005年产量30万吨4.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河口、港湾众多,雨量充沛,海域肥沃。养殖对虾年产量10万多吨,养殖种类南美白对虾。5.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自然条件优越,年产量数万吨至几十万吨。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养虾国,2007年产量38万吨。6.泰国养殖面积120万亩,1992年18万吨1993年21万吨1994年24万吨,及至目前,产量较稳定,2007年养殖虾产量50万吨,世界第二大养虾国。精养面积占51%,产量占总产量的90%,1000~1200kg/Rai·2茬(Rai≈2.38亩,用于养虾的面积约½)半精养面积占21%,单产300~500kg/Rai粗养面积占28%,单产50~250kg/Rai泰国养虾主要位于三个地区:中部:中国海,早期很好,现在污染,产量只占5%东部:近中国海,养殖产量高南部:濒临印度洋,潮差3m,养殖产量高养虾病害防治措施:改善进排水渠道;苗种、种虾质量(PL15苗种,旋转水淘汰弱苗,养殖成活率60~80%;亲体主要采自印度洋,采捕水深20~30m,种质好,体长10.5~11吋,切眼柄,二周产卵,可用2~3次);饲料质量(配合饲料为主,收获前20天集中用优质鲜活饵料)化学药品、有毒物值质的控制;抗生素残留量鉴定;污水处理要求、排放标准、控制环境;池塘改造和清池(晾干池底,清淤并运出池外,补充新土)病虾池的消毒处理。基本的养殖技术:PL15上市,养殖密度24~45尾/m²,成活率60~80%;养殖周期3.5~4个月,规格30只/kg,产量600kg/亩;F=1.2~1.4,养殖成本1.2~1.4$/kg;水交换:放苗一个月不换水,第二个月补水,尽量少换水。蓄水池养水不一定消毒,但pH值要尽量一致。在不换水的情况下,每3天可投放一次石灰,每次15kg/Rai;增氧机:水车式,使水旋转,将脏物集于中间,通过底排水排出。增氧机的数量可随对虾的生长加多及加叶片,通常8/Rai。池水溶解氧标准3ppm;开机方法:30只/m²,白天可以不开机,晚上开;50~60只/m²白天也要开;投饵时停机,小虾停2~3hr,大虾停1~2hr;注意底栖生物群落浮起,其死亡沉淀后,产生大量的氨,一个月后会引起虾死亡;养殖池水色,要稳定,透明度30~45cm,pH值7.5(晨)~8.5(下午),调节时使用脱水石灰(HY)、白云石(Dolomite)、AgriculturalLime、生石灰等。透明度大摄食差,生长慢。池中有些藻类,如微囊藻属、颤藻属的藻类多,养殖虾的虾肉有泥土味,售价将降低。泰国内陆开始发展养殖Peanutsmonodon,盐度3~5‰,封闭式,慢慢加淡水,密度25~30只/m²,2.5t/Rai。养殖效果好的,10个Rai一季(120~150d)可赚30

1 / 4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