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社会和谐:关于“人民幸福”问题引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五位一体”。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紧迫性。群体性事件•《羊城晚报》2010年2月27日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日前在北京律师协会发表演讲谈到:•从1993年到2006年,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上升到了9万起,2007年、2008年、2009年都超过了9万起。这又是为什么?2011,你幸福吗?“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于2011、11、4日下午在北京发布,该调查由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开展。调查显示,近四成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不幸福,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而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参访者比例为60.2%。也就是说,超过60%的人,在2011年,感觉到了幸福。调查:普通公务员与领导幸福感不一样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87个城市,参访者男、女比例为52%和48%,年龄介于20岁与60岁之间,涉及农民、公司职员、公务员、企业高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等十余种职业。在被调查的人当中,哪些人认为自己幸福了呢?记者从调查中发现,受访者们的首选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第二名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然而,与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为同事的普通公务员,职业幸福感的排名却不高,还不及个体劳动者。职业幸福感排名:1、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2、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3、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媒体和IT等专业人员4、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5、机关/事业单位普通公务员6、农民、农民工分析:社保不完善影响幸福感提升2011年9月,个税新法正式施行。而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两年前的“税负痛苦与改革指数”排行榜也再度盛传。在这个榜单上,中国大陆的税负痛苦指数高居第二位。这个两年前的榜单被再度热议,是因为那些被税负困扰的人们,在此时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论据。这样的观点,在此次调查中也获得了佐证。在选择“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的社会因素”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25.6%的参访者选择),“社会转型导致人们压力过大”则排在第三的位置。家庭背景对幸福感影响作用大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90%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的权力背景、经济实力、人际资源等“具有很大作用”,然而另一种趋势,即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疏离,似乎又给幸福感的提升增加了障碍。在2011年7月,一位有15年教龄的老师发表博文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他的依据是“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者高考状元,基本家里都是条件很好的”,“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从见识上来说,起跑线上已经低了一个级别”。本次《小康》调查也显示,共计70.7%的参访者说他们“完全无法接触到”和“无法直接接触到”高官子弟和富豪子弟;而表示“经常有弱势感并因此觉得幸福感降低”和“曾经有弱势感并因此觉得幸福感降低”的,占到参访者比例的77.8%。一方面是受教育质量与家庭财富水平成正比的事实,另一方面是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占GDP总量4%的承诺近20年不能兑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近年来,这一比例不断上升,2010年达到3.6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4.5%是世界平均水平。2012、3、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提升:提高工资最能提升公众幸福感就“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作用最大的五个因素”这个问题,参访者给出的答案,则依次是“提高工资水平”、“降低房价”、“提高医保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和“改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中之重。幸福取决于哪些因素?近年来,国际上有“幸福学”的兴起,它表明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而不是钱财。我国一些地区也开始强调幸福,纷纷公布幸福指数,把幸福指数看得较GDP更重要。财富的多寡是不是社会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更多的财富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幸福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贫穷困顿之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地繁荣幸福。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仅仅拥有财富的问题,和社会幸福利害攸关的主要是财富的使用和分配问题,而不是财富的多寡。马克思则认为平等、自由、和谐都是幸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回答上面的问题是否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二是社会公平。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观心境有很大关系。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知足常乐”,可以过得很惬意;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贪得无厌,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就会感到不幸福。“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把“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写了进去。理性平和等良好的社会心态,也正有助于增进人们的幸福感。当公共服务成了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后,问题变得有点复杂,因为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民众倾向于从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感受公共服务水平,而政府将财政收入用于国防、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换来的益处却不易得到体认。仅凭可感知的公共服务收益判断是否幸福,似乎有失偏颇。如何认识?•一、社会和谐的目标是“人民幸福”二、人民幸福的衡量方法•三、当代中国的人民幸福状况•四、人民幸福状况不佳的根源•五、提升人民幸福的思路一、社会和谐的目标是“人民幸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终的总体目标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仅在这四大目标中位居其一,而且是最为根本的一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最终都是为人民幸福服务的。一、社会和谐的目标是“人民幸福”•毛泽东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讲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讲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这个理念一以贯之的体现。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幸福指数”,其后中国统计局准备出台“幸福指数”统计。2007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温家宝说:“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谢谢!”•(艾青《窗外的争吵》原文为: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2008年1月21日至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温家宝指出:“政策的好坏要由群众来检验,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因为政策来自于基层实践,来自于群众。”•在这里,温总理实际上提出了检验各项政策好坏的标准,这就是“群众满意”标准,实际上也是“人民幸福”标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人民幸福”何以成了一个问题?•当代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例如仇富仇官心态泛滥,群体性事件屡发,自杀率居高不下,犯罪现象升级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与“人民幸福程度不高”这个根本问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二、人民幸福的衡量方法•幸福指的是社会个体自身对其生活状态具有稳定性的满意状态。人民幸福指的是一国的人民群众对其生活状况具有稳定性的满意状态。•人民幸福有虚指与实指之分,有特指与泛指之分,有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之分。•人民幸福具有社会性、客观性、非实体性、可衡量性等特性。幸福的三类影响因素幸福自然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个人性因素人民幸福的衡量可以分为对个体幸福的衡量和对社会幸福的衡量。•前者指的是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幸福度有多大;后者指的是一个社会是不是幸福社会,幸福度有多大。•这两种衡量是不同的,但是后者往往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通过前者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幸福,然后再通过统计幸福的人在某个社会所占比重的大小来衡量某个社会是不是幸福社会。(一)幸福衡量的简易法•由于幸福不幸福说到底是个人的感受,因此衡量个体幸福的最简便方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是否感觉幸福。著名幸福学研究专家奚恺元教授指出,幸福感本来就是主观感受,对幸福最好的定义就是人们自述的自我感受。•衡量幸福的简易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三点式•这种关于幸福的标准问题问卷是由密执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SRC)和民意研究中心(NORC)所共同提供和展开的。该套问题如下:•“从总体考虑,您是否会说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或不是很幸福?”2、四点式•此种问法如下:“从总体考虑,您认为您有多幸福: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太幸福,或者很不幸福。”•这种方法是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哈特(RonaldInglehart)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ValuesSurvey)在调查居民幸福感时常用的方法。•其中,可以将“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两项相加归入“幸福”项目;可以将“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两项相加归入“不幸福”项目。这样的话,四个选项可以归结为两个选项,即“幸福”还是“不幸福”。3、五点式•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人们对生活满意和不满意的根源。《生活满意度量表》是迪纳在1980年设计的,自那以后被世界研究人员视为权威,并广泛使用。此表可以作为调查人民幸福度的重要依据。•此表要求回答以下五个问题,然后依据程度给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打分,从1分到7分。4、二十点式•请在以下这些涉及人们对生活不同感受的陈述中作出同意与否的选择;如果不能确定,就在选项“?”下打钩。5、其它简易方法•除了以上几种公认的方法,还可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