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萍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分类•根据糖尿病的药物不同类型治疗糖尿病的常规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口服药物•二、胰岛素一、常用口服西药的分类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3、a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所以开始应用时要小剂量服用,防治低血糖的出现。适合于不胖的人。最佳服用时间是餐前半个小时。磺脲类的常见药物第一代: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哒、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力贻平)非磺脲类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较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它起作用快,作用时间短暂,不大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会造成人肥胖。进餐前服用。非磺脲类的常见药物瑞格列奈片(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片(唐力)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打胰岛素的可以于双胍合用。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一般适用于2I型糖尿病肥胖的病人用药首选双胍类药。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双胍类的常见药物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这个药适合糖尿病有肥胖的,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常见药物罗格列酮(文迪雅、安可妥)比格列酮(佳普喜、艾汀)a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这种药就是使得你吃进去的粮食或者你吃进去蔬菜里面的糖,减少它的吸收,因为它减少吸收,血糖就会延缓,它升高不那么高,吸收减缓了,血糖升高也缓慢了,因为它缓慢了,所以它高峰就不那么高了,所以这个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人这个药用得比较多。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a糖苷酶抑制剂常见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拜恬)二、胰岛素一、按来源不同分类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胰岛素二、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市场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胰岛素适应证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3、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4、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5、妊娠和分娩;6、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7、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8、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①局部反应:注射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出现硬块、疼痛、起红晕。②全身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甚至休克。•处理:局部反应轻者可以耐受,会自动脱敏,也可以更换胰岛素,反应重者可用抗组织胺药,休克时及时抢救。•胰岛素抗体•长期使用胰岛素可使人体内产生结合胰岛素的抗体,将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吸收和作用,解决办法是使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皮肤感染•感染常常是由于皮肤不卫生引起,注意皮肤卫生和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确保针头每次一个。可以避免发生皮肤感染,•胰岛素水肿胰岛素治疗初期,尤其使用剂量较大时,可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水肿。随着胰岛素的使用,常常可自动消失。因此要详细记录24小时水的出入量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疼痛•因为进针部位碰到了某根皮下神经,此时如疼痛尚能忍受,可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如果疼痛无法忍受,可更换注射部位再注射。注射后引起皮肤青肿•常常是由于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一般在注射后过一段时间才发生,不用专门处理,很快就能吸收。预防可在注射后多压注射部位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