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孙冬梅主任中药师2012-3-28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种类达13000余种,临床常用500种左右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材好药才好优良品种道地产区科学采收规范炮制这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材品种药材产地采收中药质量炮制贮藏中药的品种药材的品种直接影响到中药真伪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一药多源(化橘红、大黄)•同名异物(拳参、重楼—草河车)•同物异名(金银花、双花、二花、忍冬花)草河车(同名异物)重楼拳参金银花、双花、二花、忍冬花(同物异名)12345678910111-5:化州柚(产地: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6:区别化州柚与柚的特异性成分:---香豆素类成分7-11:柚(产地:湖南、广西、海南、河南)0.000.050.100.150.200.250.30广东江西四川福建中药的产地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的中药,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其临床疗效也有差异“道地药材”的概念: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泽泻醇B单乙酰酯%不同产地泽泻中泽泻醇B单乙酰酯的含量道地药材—建泽泻泽泻醇B单乙酰酯的含量最高中药的采集植物药--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成熟程度为依据全草类: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茵陈例外,在嫩苗时采集)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花类:花正开放(金银花一天内以早晨9时采摘最好)果实和种子类: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根和根茎类:秋末至春初天麻冬季采收者为“冬麻”、质佳;春季采收者为“春麻”、质次树皮: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黄柏、厚朴)根皮: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牡丹皮、地骨皮)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冬麻春麻中药的采集栀子苷mg/g051015202530354009月27日10月03日10月09日10月15日10月21日栀子苷mg/g不同采收时期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产地:湖南)果实成熟期栀子的最佳采收时期是当年10月中、下旬,其栀子苷的含量较高,此时为栀子果实的成熟期动物类药物矿物类药物大多可随时采收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鹿茸须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下旬锯取,过时骨化为角)中药的采集鹿茸片—骨片鹿茸片—蜡片中药的炮制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炮制的含义纯净药材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制川乌)增强药物的作用(醋延胡索)炮制目的改变性能或功效(制首乌)矫臭、矫味(酒制乌梢蛇)改变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火制炒、炙、煅、煨、烘焙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洗、淋、泡、润(闷、伏)、漂、水飞炮制方法水火共制煮、蒸、潬、淬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浙贝母切片朱砂水飞焦山楂制草乌麦芽中药的贮藏中药在贮存保管过程中受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变质现象有:霉变、虫蛀、变色、泛油、酸败、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含芳香成分薄荷、花椒、藿香等因光照或久藏,易造成气味散失杏仁、桃仁、柏子仁贮藏温度过高,会发生粘连、走油甚至虫蛀湿度太大时,有些药材如芒硝潮解,枸杞、熟地因吸潮而发软、发霉当归(走油)芒硝(潮解)中药的性能寒(甚于凉,大凉)凉(次于寒,微寒)热(甚于温,大温)温(次于热,微热)四气性质基本一致(属阴)性质基本一致(属阳)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养阴生津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用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辛—发散、行气活血(多含有挥发油,eg.麻黄、薄荷、红花)甘—补益、和中、缓急(多含有苷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eg.枸杞、党参、甘草)酸—收敛、固涩(大多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酸、鞣酸等,eg.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苦—泄降、燥湿、坚阴(多含有生物碱和苷类,eg.黄连、大黄)咸—软坚散结、泄下、潜降(多含有钙、镁、钠、钾及其他活性成分,eg.芒硝、昆布)中药的性能多归肺经多归脾经多归心经多归肾经多归肝经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性味质地升降浮沉温热辛甘————升浮(升麻、天麻)寒凉酸苦咸————沉降(黄柏、芒硝)中药的性能归经中药的性能含义指导意义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按经选药,便于临床使用药物,可执简驭繁便于掌握药物的作用重点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作用指导中药炮制加工理论基础理论依据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中药的配伍与禁忌配伍单行:一种药物单独应用(独参汤)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石膏、知母)相使: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提高主药的疗效(黄芪、茯苓)相畏: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相恶:即两药合用,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恶莱菔子)相反:即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乌头反半夏)七情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禁忌中药的配伍与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不易消化、有刺激性的食物妊娠用药禁忌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川芎、红花、番泻叶)禁用药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川乌、甘遂、水蛭)中药的用量与用法药物的性质性能(质量、质地、气味、毒性)用量用药的方法(配伍、剂型、使用目的)槟榔:行气消积6~15g,驱绦虫60~120g患者情况(体质、年龄、性别、病程、病势、生活习惯与职业)因时、因地制宜(四时气候冷暖及地域的干燥潮湿)中药的用量与用法用法煎煮方法水以浸过药料上一寸为宜,浸泡半小时,先急火煮沸,后小火慢煎,煎煮2次另有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包煎等服用方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饭前服(补虚药和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饭后服(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不拘时服(病情急险)服药冷热: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常用中药解表药概念分类辛温解表药:用于风寒表证(麻黄、桂枝、防风、荆芥)辛凉解表药:用于风热表证(柴胡、葛根、桑叶、薄荷、菊花)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特点味多辛(桑叶、蝉蜕除外)能发散质轻善走表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解表药配伍原则根据四时感邪的不同配伍体虚外感配伍扶正中药春季(风热、风温)夏季(伤暑)秋季(干燥)冬季(风寒)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解毒药凉燥,发散风寒药+润燥药温燥,发散风热药+润燥药阳暑,发散风热药+解暑药阴暑,发散风寒药+化湿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阳虚—补阳药气虚—补气药血虚—补血药阴虚—养阴药解表药使用注意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阴亡阳虚汗、疮疡、淋病、失血者慎用因时、因地、因人而权衡用量的轻重味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煮沸10~15min为宜)解表药现代药理研究发汗作用(麻黄:增加汗腺的分泌;桂枝:扩张血管促发汗)解热作用(柴胡挥发油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镇痛作用(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降低痛觉感受器对痛的敏感性)镇静作用(影响交感-肾上腺功能)抗菌、抗病毒作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抗菌谱广)抗炎作用(细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属辛、温兼苦味—麻黄、羌活、苍耳子兼甘味—桂枝、防风归经:多入肺、膀胱经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功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发汗力强)麻黄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来源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草质茎(木质茎不入药)桂枝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要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等生物碱主要成分挥发油(桂皮油),其中主要含桂皮醛、桂皮酸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功用共性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麻黄:兼微苦,为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兼甘味配白芍治表虚有汗者,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个性用量用法发散力强,虚汗、虚喘者均当慎用使用注意1.5~10g;生用发汗力强,炙用润肺止咳平喘力佳麻黄支气管哮喘:麻黄碱口服液,可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鼻塞:0.5~1%麻黄碱溶液滴鼻,可治疗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现代应用桂枝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风湿性关节炎:以桂枝为主的复方制剂有较好效果冠心病:桂枝水提液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慢性心功能不全、肾炎、肿瘤等现代应用热证、阴虚、血证忌用;月经过多、孕妇慎用3~10g;古方有用去皮桂枝,药力甚微紫苏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主要成分紫苏醛、异白苏烯酮、白苏烯酮、紫苏烯、亚麻酸乙酯、亚麻酸及β-谷甾醇苏叶生姜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主要成分挥发油,油中为α-姜烯、1,8-桉叶素、芳樟醇和α-姜黄烯等生姜紫苏生姜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轻证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证止呕—治呕吐证解鱼蟹毒—治食鱼蟹中毒、腹痛吐泻功用常相须为用共性性味—辛,温;归肺、脾经生姜:发汗解表力较弱,温肺止咳力大于紫苏呕家圣药紫苏:行气安胎个性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紫苏治疗高血脂:紫苏总黄酮具有降血脂作用治疗肿瘤:紫苏的正丁醇提取部位对人皮肤黑瘤细胞具细胞毒活性预防细菌感染:紫苏叶(紫苏醛)能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成现代应用气虚者不宜单用3~9g;入煎剂不宜久煎用量用法生姜防治血管性痴呆:生姜水提物能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治疗支气管哮喘:生姜挥发油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生姜总黄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脂现代应用3~9g,煎服荆芥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成分挥发油,单萜类成分,黄酮类成分荆芥来源伞形科防风植物的根主要成分挥发油,色原酮,香豆素,聚乙炔类,多糖类等防风防风荆芥防风功用常相须为用共性性味—辛,微温发表散风:治外感表证(风寒、风热)消散疮疡: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治风疹瘙痒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兼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祛风力较强,兼能胜湿止痛个性用量用法使用注意荆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荆芥挥发油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平喘作用治疗出血症:荆芥炭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治疗荨麻疹:荆芥分离得到的苯并呋喃类等,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现代应用表虚自汗者慎用3~9g;解表透疹生用(入汤剂不宜久煎),止血炒炭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防风治疗风湿病:防风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改善风湿病的临床症状预防破伤风:防风水提液能抑制或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治疗肥胖伴发无排卵症:日本用防风治疗肥胖伴发无排卵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代应用3~9g;炒炭止泻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羌活辛、甘,温膀胱、肾经1.解表散寒:治外感风寒或挟湿之头痛、身痛2.祛风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证3~10克血虚痹痛忌服白芷辛,温肺、胃、脾经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治外感,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量多2.消肿排脓:治疮痈肿毒3~10克阴虚血热者忌服藁本辛,温膀胱、肝经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2.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3~10克血虚头痛忌服细辛辛,温肺、肾经1.散寒解表:治外感风寒或阳虚感寒2.祛风止痛:治头身痛、牙痛3.温肺化痰:治肺寒咳嗽痰多1~3克阴虚阳亢头痛、热咳不宜;反藜芦香薷辛,微温膀胱、胃、大肠经1.解表祛暑:治夏季暑湿表证2.利水消肿:治小便不利,浮肿3~10克表虚多汗者慎用其他辛温解表药简表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多属辛,凉(微寒)兼苦味:牛蒡子、蔓荆子、柴胡兼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