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内容:一、认识的本质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实践的基础作用2、感性认识3、理性认识4、检验标准——实践三、真理四、价值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唯物与唯心)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恩格斯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人的认识先天主观唯心主义上帝后天直观地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心灵主观自生康德客观唯心主义笛卡尔柏拉图黑格尔实践地能动地辩证地反映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先验论反映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总特征:实践基础上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基本过程基础上的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后天发展来的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质膜)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神经系统)人脑的形成生产劳动(实践)语言人的意识实践的基础作用思维、观念、意识等等无非是这一感性活动过程(实践)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3-574页)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三要素原始人劳动收割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手段)生产劳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人缺水,需要打口井,在打井的实践活动中会形成哪里有水,哪里没水的认识。李时珍遍尝百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古代埃及的几何学比较发达,是因为尼罗河水定期泛滥,冲毁土地后又要丈量土地、规划田亩,丈量土地的实践需要便促进了几何学发展。几何学的英文原意就是土地丈量术。中国农业知识(二十四节气、农历知识)二十四节气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二十四节气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人生感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生在世,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笑笑。(林语堂)不要将昨天的失败之感带到今天,也不要将今天的成功之感带到明天,永远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天。有时我们看错了这个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知觉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本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水果理性认识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是否有某种属性的断定。判断把概念中潜存着的对立统一部分,如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既区分开来又统一起来。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推理表现为判断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F=GM1M2/R2另一方面,感性认识一方面,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手语培根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与经验相结合培根:“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教条者。实验家象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象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的,它在庭园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它既非完全或主要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累置于记忆当中,而是把它们变化过和消化过放置在理解力之中。这样看来,要把这两种机能、即实验的和理性的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经验主义认识论只限于从直观的和表象的具体得出抽象的规定。其局限性在于,不能真正认清这些抽象规定的片面性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难以自觉地通过理论思维把这些片面的抽象规定综合起来再现出一个具体的总体。培根:“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蜂蜜来。”“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知识就是力量”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事实胜于雄辩:永动机、水变油、临床试验)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伽利略说,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那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些的速度下降。要是我们把这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那这块重量等于两块石头重量之和的新石头,将以何种速度下降呢?如果仍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势必得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小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上了一块以较慢速度下降的石头,会使第一块大石头下降的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又应大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大于第一块大石头。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不能同时成立,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不合逻辑的。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认识过程从实践到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感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习惯、动机、本能、信念非理性思维主要包括情感、意志以及想象、直觉、灵感等意识形式。非理性思维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高中分文理、世界杯、兴趣爱好)布鲁诺面对大火毫不畏惧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考冲刺)我一直坚信思想着的女性是最美的,而且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张海迪陈景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头悬梁,锥刺骨。莱特兄弟由天上的飞鹰想到了飞机想象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复制人——克隆技术)魏格纳与大陆飘移说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人的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谬误错误正确人们对于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们对于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认识。三、真理真理客观性检验标准客观内容客观真理谬误真理一元论二者相互对立二者相比较存在二者相互转化二者相斗争存在检验标准实践确定性非确定性“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1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5页)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指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唯一性和最终性。就是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此外没有别的客观标准,一两次实践不能证明认识的真理性,但实践最终能证明认识的真理性。UFO外星人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和具体实践的局限性。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往往不能一、两次完成而要经历一个多次进行的过程。具体的实践由于受历史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否证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茫茫宇宙真理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客观性认识发展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认识对象正确程度相互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一位书生到访朋友家时,由于天一直下了雨,客人于是就在朋友家里面逗留了好几天。主人家有点不耐烦了,但是又不好意思明明白白的赶朋友走,于是就在墙上留下了这段话:下雨天留客天天留客不留书生在墙上加了这么一两个标点:下雨天,留客天,天留客不?留!于是,书生便继续在朋友家里面住了好几天。咬死了猎人的狗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实践真理价值认识改造四、价值价值:外部客观事物对于人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价值观价值的特性:•客观性—怎样才能构成价值?事物属性的客观性。人的需要的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主体性—价值的多少、大小由什么来决定。事物有什么价值、有多少价值都是受到人的需要这一因素的影响。主体能动地认识、发现和利用客体的属性。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海南毒豇豆山西疫苗湖南郴州血铅中毒一次性毒筷子地沟油价值观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个人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价值观价值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辩论:科学知识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