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2010-07-3000:01:00来源:南方网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现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今后10年,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此,特制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本纲要所指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新兴媒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教育、科技、体育、旅游、卫生均已制定专项规划,不纳入本纲要规划之列。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二、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三、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五、提高现代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广东文化辐射力六、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形成参与文化建设强大合力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八、组织政策保障附件: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附件延伸阅读:学习贯彻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强文化“软”实力推广东“硬”发展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文化发展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探索文化科学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形成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优势,为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方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改善文化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坚持协调发展。实现重点突破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区域、城乡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相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全民参与。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坚持“双百”方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营造文化发展宽松环境,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种学术观点、艺术流派和文化业态不断丰富发展,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坚持开放创新。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勇于破除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巩固影视、动漫、音乐、摄影、美术创作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推动文学、戏剧、舞蹈、曲艺、杂技、书法等跻身国内先进行列,着力培育引领时代潮流的名家大师,涌现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群众文化的活跃开展,打造文艺粤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优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理论学术精品,造就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学术强省。——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巩固提高党报党刊、广播电视、重点新闻网站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加快网络媒体和数字出版业发展,促进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建设国际性新闻传播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媒集团,建设传媒强省。坚持全省文化发展统筹安排,打破按行政区域和行业部门配置资源的现状,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广州、深圳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影响东南亚的文化自主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名城。——珠三角其他地区要结合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珠三角文化发展一体化,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文化知名品牌,创办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拓展粤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发展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粤东西北地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与珠三角地区文化建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四)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文化指标居全国前列,努力树立广东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一是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现代人文精神,建设广东和谐文化和现代文明社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二是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其中珠三角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建成“十里文化圈”,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三是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高端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4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四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传播技术和内容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华南现代文化传播中心和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枢纽。二、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一)培育广东人文精神。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广东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品格,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为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增添新的元素。大力宣传广东创业之星、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体现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的时代人物。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现代公民教育,开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价值理念。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使懂礼节、重礼仪、讲礼貌蔚然成风。加强道德品格教育,引导社会成员形成诚信、正直、敬业、守法、慈善、包容、感恩等道德品格。实施品德培育、精品供给、环境净化、心理护卫四大工程,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农村。实施科学知识普及工程,推广普及科技读物,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体验等活动,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群众科技水平。(二)提升思想理论研究和创新水平。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构建起具有世界视野、广东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社科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建立百个优质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理论学术精品,争取每年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逐步形成若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品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优势学科群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巩固特区经济研究、港澳台和珠三角研究、华人华侨研究、留学文化研究、粤商文化研究、精神文明学等特色学科。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实施南方智库建设工程,培育数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建立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决策研究相关机构,加强改革开放研究和科学发展观研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共建咨询决策机构,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加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志、档案馆和文史馆等部门研究、发掘、推广岭南文化的作用,形成以孙中山、康有为、容闳、梁启超、冼星海、黄遵宪、冼夫人、六祖惠能、张九龄等历史文化名人和岭南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全国学术研究中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港澳台的学术交流合作,设立岭南学术国际论坛、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平台。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经费的投入,确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全面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使广东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提供宽松有利的创作环境,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代生活题材、华侨题材、青少年题材、新农村建设题材等作品的创作。创新文艺创作扶持方式,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反映广东地方特色以及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争取每年能打造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市场叫得响的文艺精品佳作,使我省参评全国性文艺类大奖获奖作品居于全国前列。采取政府定制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