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根据《中共开封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目标战略导向“十一五”时期,是开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随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的胜利完成,开封进入“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认真总结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采取重大举措,全面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开封复兴的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时代背景“十一五”时期,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经济发展总量实现了翻番,在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民生得到较大改善,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为“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一节“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引进等六大战略,启动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和开封新区建设,推动产城互动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服务业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开封市经济社会形成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我市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30.2亿元,比“十五”末的408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2.9%,比“十五”期间提高了将近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700元,是“十五”末的2.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21.5%。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9.7:40.2:30.1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3.6:43.1:33.3,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76.4%。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工业强市战略成效凸显。“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7家,比“十五”末增加了75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75.5亿元达到“十一五”末的276.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9%。“十一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23.3亿元,是“十五”末的近10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末的1.2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十一五”末的1.02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1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顺利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企业境内外上市实现了零的突破,“中阀科技”和“新大新材”分别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和深圳创业板市场。我市实施的“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有力推进了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整体竞争力增强,全市工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一五”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2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14.4亿元。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十一五”末粮食产量达到255.6万吨,比“十五”末增加52.3万吨,五年合计总产1230万吨,比“十五”期间增加243万吨。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80万亩,发展旱涝保收田面积368万亩。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十一五”期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累计达到19.7亿元。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市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体系,林木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1.9%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6.6%,空气净化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总量和层次明显提升,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个,其中清明上河园荣膺5A级旅游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中国清明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论坛、第五届全国豫商大会、第十届全国菊花展览会等大型活动。推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等文化精品节目。全面启动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实施了水系二期、古城墙保护与环境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开元名都大酒店、中州国际酒店、东京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酒店和文化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浦发银行,市商业银行在郑州设立支行。“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15.7%。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3229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11.3%,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增长149%。旅游业带动商贸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4.6亿元,年均增长18.8%。开封新区建设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郑汴新区”、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机遇,完善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开封新区开发和建设。通过国际招标,编制了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完成了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封新区中心区规划和修建性详规,以及新区基础设施、水系、管网、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了新区道路建设,郑汴物流通道、黑岗口调蓄水库、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奇瑞汽车、河南煤化集团大型空分设备、职教园区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迁村并居扎实推进。开封新区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省级十强开发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我市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了发展规划的编制,明确了产业定位,建立了投融资平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发展,规模效益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科学快速发展。“十一五”末,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219亿元,投产项目129个,在建项目217个。城镇化进程加快。通过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完善老城区的旅游商贸功能,加强新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小城镇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一般镇为纽带的发展格局,全市建制镇由“十五”末的10个发展到“十一五”末的34个。全市城镇人口由“十五”末的154万人达到“十一五”末的19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2%,比“十五”末提高8.5个百分点。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实施重点项目713个,完成投资780亿元。实施了京源发电、空分集团大型空分及化工设备制造、晋开集团扩建、河南煤化聚甲醛、开封炭素等一批对开封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郑开大道、日南、大广高速公路开封段等全线通车。连霍高速扩建、郑民高速开封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7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74.7公里,比“十五”末新增78公里。“十一五”期间,我市完成通信基础设施总投资约17.4亿元,增长35%,“十一五”末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92.5G,互联网光缆长度达到96499公里,比“十五”末增加26152公里。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161家国有及集体企业进行了改革、改组、改制。空分集团、东大集团等17家企业已完成改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涉企收费“一费制”有效实施,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由1485项压缩到182项,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32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改革和文艺院团等的改革。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十一五”期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年均增长21.5%,引进到位省外资金630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年均增长41%。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壮大,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等建设工程,河南大学、开封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新校区投入使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全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完善,实施了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疾控中心等建设项目。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8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1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52万人,城镇居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人数突破9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368.9万人,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经济适用房竣工137.5万平方米,新建和收购廉租住房4394套,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6124万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695元和5390元,年均增长13.7%和14.7%,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和2倍。“十一五”期间,我市居民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看,这五年是我们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就显著的五年,是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民生明显改善、广大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但由于我市处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不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任务艰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五”末“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完成情况2005年2010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