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音韵学的性质和本课的内容1,性质:汉语音韵学,通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历代的汉语语音系统、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2,学科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部分:第一,为了了解古音和研究古音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包括研究方法、名词术语、古代音韵学著作的编纂特点等等。而重点是介绍音韵学的经典著作《广韵》音系。第二,历代的汉语共同语和方言的语音系统、它们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演变的规律,也就是现在被称为“汉语语音史”的那些内容。第三,本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音韵学史的内容。3,本课教学内容:(一)从古到今有关汉语语音研究的一系列术语、概念;(二)研究古音的方法;(三)古代音韵文献的原理和特点;(四)音韵学的经典著作《切韵》的音系;(五)《切韵》音系与现代普通话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汉语音韵学产生于公元二世纪,至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以前,音韵学属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称为“传统音韵学”;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音韵学也吸收了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重要改进,称为“现代音韵学”。1,传统音韵学是“小学”的一个门类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它是“经学”的一部分。隋唐以后,人们习惯于把小学划分为文字、训诂、音韵三个门类:讲文字形、音、义关系的是文字学,讲词义的是训诂学,讲字音的是音韵学。清朝纪昀等人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分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最明显地体现了古代小学的学科划分。音韵学是三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2,现代音韵学可定位为“汉语历史音系学”音韵学是汉语语言学—一门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我们讲它的学科性质,需要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它定位。现代语言学中有“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的分别。把探讨人类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作为目标,那就是普通语言学。把研究对象规定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特定的语言,就算是“具体语言学”的研究。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属于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的研究也有两种不同方向:一种是所谓共时的研究,即对于某一时代的语言进行断代的研究;另一种是所谓历时的研究,即对于一种语言在各个时代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探讨其变化规律。音韵学研究历代的语音,它是历时语言学。不管那一种研究,都要因语音、语法、词汇诸对象而有所分工;或者反过来说,语音、语法、词汇这些部门里都可以分别进行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三个分支中的语音。学科定位:汉语音韵学是这样一种具体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语音,所以它属于语音学的范畴;它进行的是历史的研究,所以它属于历史语音学;它的研究范围在于古今汉语,所以它是汉语的历史语音学。音韵学的方法主要是音系学的方法,所以,要比较恰当地给汉语音韵学定位,它应该是汉语的历史音系学(ChineseHistoricalPhonology)。音韵学是小学的一支,它的内部还有更细的学科划分。清朝人把音韵学分成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又叫古韵学、今韵学和等韵学。《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三》:“韵书为小学之一类,而一类之中又自分三类:曰今韵,曰古韵,曰等韵也。”古代关于三个分支学科的最完善的定义,见于清末劳乃宣《等韵一得·序》:“有古韵之学,探源六经,旁徵诸子,下及屈宋,以考唐虞三代之音是也;有今韵之学,以沈陆为宗,以《广韵》《集韵》为本,证以诸名家之诗,与有韵之文,以考唐宋以来之音是也;有等韵之学,辨字母之重轻清浊,别韵摄之开合正副,按等寻呼,据音定切,以考人声自然之音是也。”“古音学”这个名称里的“古音”专指现代人所说的上古音,即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音。古音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是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诗歌韵文和文字里的形声字,从《诗经》《楚辞》等韵文可以归纳出韵部系统,利用形声字可以探求上古时代的声母和韵母的类别。其他的材料还有古籍中的假借字、异文、直音等。至于劳乃宣所说的“唐虞”时代的语音,古人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确实可靠的材料,只是把《尚书》某些韵文误认作了尧舜所作。今音学,或者叫今韵学,是研究南北朝唐宋语音的学问。现代人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古音”。主要研究对象是《广韵》、《集韵》和《平水韵》这些韵书,和《通志·七音略》、《切韵指掌图》之类的韵图,以及诗歌押韵、古籍注音等。这样的研究,为什么又被清朝人叫做“今韵”呢?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平水韵在清代是“官韵”,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尤其是在科举考试中,或者平时作近体诗,都要遵守平水韵,这在当时确实是有实用价值的“今韵”;其二,清代的许多学者有浓厚的厚古薄今意识,他们重视《广韵》,以为《广韵》是正音的准则,所以他们把《广韵》音系称作“今韵”。提示:《广韵》音系和平水韵音系有很大的差别,却被笼而统之地都看成了今韵。在诗歌领域,所谓今韵主要指的是平水韵;在音韵学界,所谓今韵主要指的是《广韵》。明清时代的实际语音,反而不叫“今韵”,而叫做“时音”。等韵学不像古音学、今音学那样,以某一段时期的语音作为特定的对象,而是由于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形成的一门学问。它被称作“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细致地考察汉语的各种语音现象,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对韵母分出韵头、韵腹、韵尾,同时还研究了发音器官的构造、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的动作形态和功用、每一个语音单位(基本上等于后代所说的音位)的特点(大致上相当于后代所说的区别特征)。等韵学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图表的形式来表现某一特定的语音系统,这种图表叫做“等韵图”,简称“韵图”。等韵图实质上是古代的音节表,可以比较完整地、直观地显现语音组合的系统性。这两个特点是韵书所不具备的。正是研究方法上的特殊性使得等韵学成为音韵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科,既有分别,又紧密关联。等韵学本身是一种方法或工具,古音学、今音学的研究都要用到它;古音学的研究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今音学。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古韵、今韵、等韵,“本自一家之学,至金而等韵合于今韵,至南宋而古韵亦合于今韵,至国朝(清)而等韵又合于古韵,三类遂相牵而不能分”。这就意味着传统音韵学时代人们已经对三者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了。古音知识在汉语现状的研究和历史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文字学、文献学、古典文学和其他涉及中国古代典籍的学科的研究中都很有用处。1,音韵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1)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解释现代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即声母、韵母和声调之间的结合规律的形成原因。比如为什么g、k、h只能够和洪音拼合,不能够和细音拼合,j、q、x为什么只拼齐齿呼和撮口呼,就从历史上解释原因。(2)参考历史音变的规律,做好现代语音的规范化工作。确定某些字的标准读音,是以中古韵书的反切为依据的。人们常常举的例子是“波”字定为读bo1而不读po1,确定正音的理论根据是“波”字在《广韵》的反切是“博禾切”,反切上字“博”的声母是帮母而不是滂母。其他如“触”不读“zhu”而读chu4,“胞”不读pao1而读bao1,也是同样的道理。(3)调查方言要以中古音的声类韵类作为参照系统,解释方音的特点和方言之间的对应规律。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基础工作是记录字音,这一步通常都是以《方言调查字表》作为记音的底本。该表的系统是中古汉语的代表《广韵》音系,参照这个坐标性的音系框架,就很方便地分析每个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方言之间的对应规律。(3)在推广普通话中,可以运用音韵学知识指导普通话学习。汉语方言之间的存在语音对应关系,这些对应关系可以在中古音参照系找到来源。专业人士可以把汉语中古音作为参照系,在这个基础上认识了方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知道哪些条件下需要把本方言的同类字音区分成普通话的不同读音,或把本方言的不同类字音合并成普通话的相同的读音。2,音韵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作用:汉语史学科研究汉语汉语发展的历史,包括了词汇史、语法史、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都需要借助于音韵知识。(1)词汇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语音。词的构成、形式变化与意义变化、语词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从音韵上予以说明。汉语词汇的发展造成很多同源词,一组同源词之间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都需靠古音知识断定。同源词必须有语音和语义两方面的联系,声音的联系是以古音为准的,就是几个词在古代声母相同或相近、韵部相同或者有对转、旁转的关系。例如“天”和“颠”、“背”和“负”、“分”和“别”。古书中有大量的“通假字”要破解。“通假”的条件是古代的读音相同或者接近,要懂得“通假字”,需要懂得古音知识。例如借“罢”为“疲”,二字在上古都为并母、歌部。清代大学者王念孙有一句名言:“训诂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2)在语法史的研究中,需要解决同源不同形的虚词、半虚词的形成原因,那些同源成分一般有语音联系。上古时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较多,从语音上分析,“我”“吾”“卬”为一组,“余”“予”“台”“朕”等为一组,每一组的几个字有相同或相近的声母,韵母有同部或“对转”“旁转”的关系,这些关系都得以古音的条件才能够分析出来。人们认为上古时代第一人称代词“我”“吾”“卬”是同一个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写法差别,因为它们的声母相同,都是疑母;韵母则是“吾”“卬”为鱼部阳部对转,“我”“吾”为歌部鱼部旁转。3,音韵学在文字学研究中的作用文字学要研究字形构造和字义的关系。汉字的形、音、义是有机地结合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则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古代的字形构成和字义关联。古音知识对于考释古文字字形和字义有极大的用处。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占绝大多数,要认识某个古文字究竟是不是形声字,就得利用古音的知识。4,音韵学在古典文献学中的作用:古籍的整理,离不开音韵学这个重要的工具。古书的校勘、句读和标点,常常用到音韵知识。传世本《老子》第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这段文字每两句押一韵,“身真”属古韵真部,“家余”属古韵鱼部,“乡长”属古韵阳部,唯有末二句不押韵(“国”属职部,“丰”属东部),与文例不合,应有错误。研究者认为,“国”字不是原文所有,原文应为“邦”字,汉代人为避刘邦的名讳而改了字。“邦”与“丰”同属古韵东部,合于文例。这是校勘中运用古音的例证。5,音韵学知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阅读、欣赏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骈体文等文学体裁,每种文体形式都包含了四声、平仄、押韵的要素。无论是研究或者欣赏这些文学作品,如果不懂得它们的声律要素,就没有真正懂得它们的文体特征,也就不能领悟它们的精髓。懂得平上去入四声,才能够分清平仄;懂得不同时代的和不同文体的韵部系统,才真正懂得押韵规则。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是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