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软件系统特色及优势-201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软集团数字化医疗软件特色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数字化医疗软件特色——东软集团第一章新医改下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1.1新医改的总体框架与思路分析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1.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3.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4.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5.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6.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意见”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意见”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传统体制下政府管理“越位”和“缺位”的问题;第二,要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合力,提高效率;第三,必须要充分考虑政府资金拨款制度的基本框架,财权、事权统一,保证投入渠道的畅通;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方便群众,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价格比较低廉、质量比较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应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政事分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打破条块分割,按区域、人群配置和管理卫生资源的局面。在进一步明晰政府责任的前提下,重新构建政府、市场、机构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考虑,卫生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按照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机构从按部门、地方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按区域、人群设置,实行属地化管理,除卫生行政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再隶属和管理卫生机构。实行中央、省、地(市)三级卫生管理的体制。同时,消除现行体制下不同级次的机构承担同样任务、服务重叠的弊端,分清各级承担的不同职能和任务。中央一级,主要进行卫生发展的宏观管理,制定有关大政方针、行业监督管理的标准和法规制度;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引导和补助地方卫生发展建设;直接管理少数全国和大区域的医疗、卫生中心。省、市一级,主要负责本省范围的卫生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标准的制定,行使监督执法方面宏观调控的职责,举办覆盖全省的专科医院和少数在省内有影响的综合性医院,建立省级卫生防疫中心,主要承担检测验证和指导,对地市级医疗卫生建设扶持补助。地、市一级,为基本医疗卫生的主要提供和管理者,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城镇按人群的需要设置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四级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另一级为综合性医疗服务,与社区形成双向转诊体系。农村一般仍为县、乡、村三级体系,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倡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地、市一级的防疫和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的检查、监测、监督等职能。除此之外,医学教育、科研等也要根据功能和任务相应划分大体的级次。企业办医(为企业特殊服务的门诊部除外)不再是企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资,根据医院的服务方向纳入到社会卫生体系相应的级次中管理,私人、合资合作等其他形式的办医也要服从区域卫生规划的总体要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实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生发展的全行业管理,卫生部门要转换职能,真正实现从“办医院”到“管卫生”,从“管机构”到“管市场”的转变。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政府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缩小直接管理的范围,把重点放在包括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等在内的公共卫生、卫生监督执法、卫生科研教育等方面。对于医疗等更多地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首先,引导卫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等的市场准人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严格监督执法,规范医疗行为;其次,通过计划、资金、政策等手段对医疗机构大规模的建设、购置大型设备等进行调控管理;同时,作为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的代表,会同国有资产投资和管理部门对相应的机构进行服务状况、财务收支等的监管。新的卫生管理体制强调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并不意味着卫生部门一家办医,要努力营造办医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鼓励和吸引社会、企业、个人等对卫生的投入。为此,要处理好卫生管理部门与机构的关系。目前城镇医疗机构正在进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机构类别的划分,不同的机构实行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下一步,多数机构应逐渐与隶属部门脱钩,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公共卫生机构可以采取政府直接办和委托办等多种方式。基本医疗服务应通过独立机构与政府签订服务合同(协议)予以保证,而特殊医疗实行市场化管理。在这样的框架下,医疗机构自主运行,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经营收人。政府对于机构的投人,经常性费用更多地是通过“购买服务”和补助需方(补助医疗保险)的方式进行,一次性投资要与政府卫生发展建设规划相衔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出任维护人民健康利益的代表,依法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管理。1.2新医改政策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1.医改中关于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出要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2.新医改下,医院信息化新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变革带来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医院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医院,将成为一个医疗服务体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5年内,这个趋势将成为现实。既然是区域化和集团化,这里面就有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就会有城市医院和社区的合作,城市支援农村。要求医院既要考虑自身的信息化,而又不能单独考虑本院,要考虑一个集团,考虑一个区域,眼光要扩大。医院面临很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变革也会带来外部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部门提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口号,带来的审核就日益严格。同时药品管理部门,包括基本药品目录的实施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将对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成立以后,非常强调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开展绩效考核,开展管理评价,势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成为热点;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客户服务系统,和临床路径应用。3.医院信息化顺应策略架构方面,原来医院内部的模块是紧耦合的,从数据库到数据库有很多的接口。现在面临外部这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同时面临着区域化的前提,基于外部信息,区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基于管理要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架构必须松耦合,并建立一个整合平台。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来可能是一家医院埋头做自己的系统,可能对标准不是非常重要。现在要考虑区域,要考虑很多外部的管理要求,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更加注重标准化,不能只考虑自己医院的建设。应用方面,从医院来说要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这是经济的命脉。再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导向的电子病历,这是必然的趋势。1.3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在医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不足、技术更新、医疗政策调整、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暴露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不成熟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医院的诸多系统由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构成,进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医院的决策者、业务科室和患者对医院的管理、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对在用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新的挑战,针对系统的更新和改造,带来了原系统的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问题。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医院与分院、门诊部、卫生主管部门、医疗保险保管理部门、社区卫生之间的协同及信息交换需求越来越频繁,而原系统却无法适应变革需要。1.4国内医院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在新医改和市场化的影响下,医院开始专注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位;通过提高社会效益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增进经济实力,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这已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医院在信息化发展中要关注以下内容:1.临床信息化建设仍是重要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为核心,更多专注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学治疗的效率和水平,方便病人就诊。另外,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将带动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静态管理→动态管理;终末管理→环节管理;手工管理→自动管理。2.为了更好的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应加大医院信息化在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为医院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在医院内部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3.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医院信息化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最好选择当前主流技术,同时系统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用性等特性,使其符合医院的业务需求改变、流程优化等需要。4.医院信息化向着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医院内部实现HIS、lIS、PACS、EMR等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同时与疫情上报系统、银行、医保等外部系统间的集成,实现病人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高度共享。5.医院信息化开始关注安全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是头等大事。6.医院信息化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支持,国家卫生部2002年4月最新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还应考虑HL7、DICOM3、SNOMED、XML、ICD-10、医院基本数据集等相关标准。7.与实力强的供应商寻求全面的合作,为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东软公司及东软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介绍2.1东软公司介绍东软是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0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