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黄昏时用三条腿走路?第五章幼儿的思维【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晚上已经下过雨的结论。——我们没有直接看到下雨,但是通过地面湿漉漉的“媒介”和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出只有下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间接得知昨晚下雨的结论。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反映事物。1、探知历史2、知晓现在3、预测未来2思维的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我们通过地面湿漉漉,间接知道是昨晚下雨的结论,那是因为下雨地面湿漉漉的情况曾多次出现过,我们概括了“下雨地面会湿漉漉”的经验,主要表现为经验。幼儿第一次入园,老师介绍自己说是班主任李老师幼儿每次入园,都看到班主任李老师幼儿概括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班主任是李老师,她每天都在幼儿园迎接我们。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概括为交通工具3思维与感知觉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知觉鲜花非常美丽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感知:红圆大是一个苹果记忆:在家里吃过想象:像小姑娘的脸思维:脆不脆香不香甜不甜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活动的核心3思维与感知觉、语言的关系思维与感知觉思维与感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是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材料。语言中的词都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联系的概括。如“灯”就是对各式各样的灯的概括。思维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借助于言语活动来实现的。二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总之,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三、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是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第二节幼儿思维的发生发展一儿童思维的发生1、发生的标志: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1)直观的概括(1岁前):儿童最初根据物体鲜明、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2)动作的概括(1岁后):在对实物作出行动的过程中,对物体用途的概括。(3)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小结: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2、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与语言真正发生的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二儿童思维发展趋势直观行动思维(借助动作)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抽象逻辑思维(借助概念)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前儿童思维结构中,三种思维方式并存,占优势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及特点(一)直觉行动思维(0~3岁)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与动作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工具:感知与动作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3~4岁儿童身上有所表现。例: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直觉行动性一直觉行动性二尝试错误2.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⑴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⑵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做就是想”动作停止,思维也结束。⑶思维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不会预见行动的后果。(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1.定义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头脑中具体事物的形象(即表象)以及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工具:表象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如问幼儿:什么是警察?穿警服、拿手枪的。例: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2.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3.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1)具体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2)形象性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例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的才是解放军;小白兔=兔子因此,常常听幼儿说“看:一只黑色的小白兔”。(3)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其他特点(4)拟人性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和他们说话。因此,幼儿常常问“天黑了,太阳公公睡觉了”“下雨了,天在哭吗?”(5)表面性(片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思维没有“可逆性”和“守恒概念”。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一块=一百(6)固定性思维缺乏灵活性,常常“认死理”。例:孩子=小孩小明争抢小强一个玩具,老师拿来一个同样的玩具给小明,小明说什么也不要。(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1定义:是指运用概念(词),根据事物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椅子。水平年龄A(动作)B(表象)C(语言)3~45517.504~58553.805~68756.4156~796.37222不同年龄幼儿用三种思维方式完成任务情况的比较(%)四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一)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二)思维工具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概念)动作和语言作用变化的规律:动作在其中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五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靠感知动作)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依靠表象)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依靠概念)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依靠概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思维。第三节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表现在: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①具体性②形象性③经验性④拟人性⑤片面性⑥固定性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二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包括肯定与否定。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一)幼儿对概念的掌握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1、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实物概念。如人称、玩具、动物等。各年龄幼儿给物体下定义特点幼儿初期:多属直指型幼儿中期:多属列举型幼儿晚期:多属功用型2、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数概念在3岁以后开始形成。林崇德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口头数数→给物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3、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幼儿对空间概念中的“上”、“下”、“前后”概念较易掌握,而对“左右”概念较难掌握。在整个学前阶段,儿童只出现最初的左右概念,不能真正掌握比较概括的、灵活的左右概念。如在教儿童舞蹈或在带早间操的时候,老师都是和儿童做相反的动作。(1)大多通过实例的方式获得。让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问:这些兔子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儿知道了“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4、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概念——“动物”。(2)个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1、什么是小鸟?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2、什么是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二)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词表述。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如:老虎是一种动物。鱼会游泳蜜蜂不是小鸟。1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例如: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皮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有些幼儿认为:“一家人才能结婚”。2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案例1】对斜坡上红色皮球滚落的原因,2~3岁的儿童说“因为它是红色的”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