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爸妈系列讲座总结首先,养孩子的第一要求是安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想我们今天就从“孩子是什么”开始吧。古人有个成语形容小孩子的,天真无邪。那到底什么是天真无邪呢?天真无邪的含义到底有多深呢?我们看《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也有个“天真”。这个“天真”和形容小孩子的天真其实是一回事。那么《上古天真论》里面说的天真,孩子已经做到了,而我们做不到。那么“无邪”呢,孩子也做到了,所谓的“邪”,是指邪气。《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盈的话,那邪气就无法干预,也就不会病,身体和心理都会是健康的。那么说,孩子刚出生是天真无邪的,也就是说孩子生出来是不会生病的。那孩子的病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你们爸爸妈妈不会照顾才会有病的,他本身不会生病。我认为:孩子在12岁之前是不会得病的,怎么养都不会病。我想古人也会支持我这个观点。他的病是因为你养育的方法不对造成的。从解剖学上来说,孩子在怀孕的过程中,他的整个发育过程最重要的是脑,整个发育过程围绕着脑进行的。那么呢,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他的大脑和全身其他的器官,所谓的肺、肾、脾、胃相比较而言,脑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了。而肺、肾、脾、胃,是不太重要,可以在出生后离开妈妈的子宫后再慢慢长大。脑这一块决定人所有的信息的、聪明程度的、信息量的最重要的器官,是在子宫里就基本发育完成的。中医里说:小儿心脑有余,而肺肾脾胃不足。养育时注意到这一矛盾,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心脑有余,它还表现在心。中医说,心为思之官,而现代解剖学认为是脑才是精神的主体。好像以为中医是不对的。实际上,我觉得中医说的更准确。为什么呢?心和脑是思之官,在用脑的时候,心的供血量集中在脑部,如果说他的心脏无法供血集中在脑部,怎么能够思呢?所以,古人说,心为思之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准确。我们来看儿童的心脏和成人的有什么不同呢?明显可以看到,小儿心脏的比例和成人相比明显更大。看这一块,成人胸腺已经萎缩了,孩子有很大一块的胸腺,这个是保证孩子在12岁之前不生病的基础。我们换一个说法,用圣经的语言,圣经说:鸟,也没有食物,在自然界中生活的挺好,该吃的吃,该喝的喝,病了会自愈。那么也就是说,人的话反而把自己弄得那么复杂,鸟儿都是靠自己。所以人的本能就是在出生的时候就一定不会让你得病。那么在身体内有个抵御疾病的基础,这个基础至少体现在这个胸腺上。我们的孩子有病的时候,把他抱医院去的时候,你给他用药,那么每用一次药给他治好病的同时,也在消灭他的免疫基础,也在消耗他的胸腺。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小儿的特点的话,实际上,心脏和脑是发育好了的,那么呢,他的弱小的脾胃,他的肺胃都是需要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成长过程当中长成熟的。这是一对矛盾。那么另一对矛盾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他这种不协调就会病,对吧?那个是要不断长的,这个是已经成熟了的,那么在整个养育过程中,你这个一不协调就会病,因为他的胃是不足的,你让他多吃了一点,他可能就会病了。他病了之后,因为他的胸腺免疫功能很强,那么你如果说外在他的免疫功能很强,他就可以以发烧的方式表现出来。实际上他是在一个在自我调理你那个对他养育不当的过程。所以,什么是天真无邪这四个字,人什么时候是最聪明的状态呢?实际上的话,小孩的时候是。小孩时的脑容量的重量与体重的比重是这一辈子最大的,后面长得都是身体。因为生理的特点才是儿科养育的基础。所以说育儿的话,这是古人说的:醒脑益智。我们养孩子不光要不得病,不光要身体好,更多的是要他聪明。古人是围绕着这四个字来养育的,就是说如何让孩子聪明。只有孩子聪明了才会有用。我们也知道我们大脑开发出来的功能很多都被屏蔽了,没有开发完,所以古人说要“醒脑”。今天我们也会讲,孙思邈告诉我们怎么让孩子聪明。我在师傅传给我的小孩的这样的过程中,反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们来看,小儿生下来的特点,头大,就是脑容量大。道家追求人的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是什么呢?你看,这特点有几个,第一个,大块头。这说明一个问题,如果现在的人想长寿,就必须要脑容量要增大。学佛是什么呢?戒定慧,是要开智慧,开智慧是什么呢?是要让你变聪明,变聪明的话,脑容量就要大。实际上老年痴呆就是脑萎缩嘛,要是脑容量增大的话就不会老年痴呆,反而会长寿。所以说,修行的话提高脑容量就能够健康、长寿。小孩就给了大家一个榜样,道家说返老还童。就是回到小孩那种状态,天真无邪的状态。我们再看,我们养育孩子就是让孩子舒服。什么叫舒服呢?“舒”就是“舍”和“予”。一个人要舒服,那么,标准就是要“舍”,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予”就是我有的就不断给出去。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给出去。那么无牵挂了,就是舒服了。但是现在的成功学却让我们什么都要要。实际上,整个养育小孩和做人的道理一样。舒服就要舍,还要予。能不要的就舍弃,能够给别人的就予。舒服是心理和生理的一种状态。舍和予的结合是思维和行为的体现,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就很舒服了。你如果对孩子做到了,孩子就很健康了。大家想一下对孩子做到没有。咱们都怕孩子没有得到,都怕给少了,都怕吃少了穿少了。所以说弊就是给的太多吃的太多。孩子可以理解成是上天给父母的礼物。对于这个礼物呢,你是以什么心态来准备的呢?实际上养孩子更多的是养自己。你有没有准备好养育孩子的心态,所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上天给父母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当然,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如果一辈子生过一个孩子至少多活十年,道理很简单。再说个观点,如果多生孩子更可以多活很多年。为什么呢?一个女人,这辈子可能有400多个卵子,也就是说有400多次月经。然后就加速衰老,然后就死了。而古代的女人只有100多次,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那么少呢?当然啊,如果说生十个小孩,未来,怀孕的话,一个一个接着,十年没有。对不对?十年没有,那多少次啊。十年就100多次了,还有喂奶的时间呢?差不多有20年没有月经。古人生7、8个小孩很正常的事,所以说算起来这100多次是很正常的。所以寿命质量也不一样了。还有个,人的中心在人中。人中以上呢,有两个耳朵、两个眼睛和两个鼻孔,人中以下就三个孔,嘴巴和大小便的嘛。整个看起来就是一个泰卦的卦象。这告诉我们人中以上要保持温度比较低,叫清明。人家说头发烧了,就是病了。人中以下就要保持温度,所以才会有艾灸啊,泡脚的。这就是阴阳,实际上就是温度。现在很多妈妈们、美女们经常去美容院,实际上美容院的东西说起来很简单,看美容院里的声、光、电,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父母,就是提着你的温度。不管用什么机器、设备和物理疗法,实际上都是提高你的温度,而且是在人中一下为主。所以说养孩子的话,头上要保持低温,前后背、手脚没关系,冻不着。再说,孩子的病。孩子是大人的镜像。孩子的病实际上是大人心里的疾病,养育的过程中在孩子身上的反映。所以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有一些父母,理论一套一套的,什么都懂。但是他自己的表现呢,他没有想到,他的所有一言一行是直接给孩子最大影响力的这样一个状态。这样一个状态中,你言行不一,必然造成孩子的疾病。所以说现在的大人的心态、言行,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健康,你怎么能够让孩子健康,所以说你的所有行为、心态,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还有心理。养育孩子既要身体健康,也要心理健康。我们今天讲孩子,孩子还有个词叫赤子。我们说对父母、祖国感恩之情的时候,会说赤子之心。就是刚生下来孩子的心。孩子的心纯粹的,我们大人的心就不纯粹了。但是孩子有赤子之心,而德行没有建立。我们说厚德载物。我的解释就是:这里有一张纸,可以承受一根火柴。但是放茶杯就承受不了,就是纸的德行比较薄,承受不了茶杯。而一张桌子可以承受这个茶杯,这就是它的德够了,能够承受茶杯的重量,能够载物。反过来,如果这是一杯王水,泼在桌子上,那么就会被腐蚀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桌子的德行不足以承担王水的力量。那么我们的小孩就像纸一样的,他是赤子之心,他的德行还很薄。现在一般是一家六口,爸爸妈妈,加上四个老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小孩,他承受的了这么多爱吗?这些爱会把孩子压垮,这些爱是让他得病的根源。所以说,培养孩子不是给他更多的爱,而是培养德行,积德的一个过程。他才会健康。所以,包括其他民族,甚至一些贵族,他培养孩子不是给他钱,不是给他爱。而是对他要求严格,单单给他吃苦,然后积累这种品质、德行。我们现在养育的过程就是爱的太多。像那个李双江,什么爱都可以给,正因为你给了他,他承受不起,反而把你也拉下去了。所以我认为,在今天这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从道、法、术的层面来说,我觉得,道德层面更重要一些。那么这里,现在的说法“爱得病,要健康”。这六个字我的解释是:你因为爱,才让他得的病,不是孩子爱自己,而是因为你太爱他了。他才会得病。“要健康”是什么呢?你应该对孩子有要求,他就会健康。而不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对孩子有要求,从要求的角度,从健康的角度,这个不能吃,这个不能给。那就好了,所以这个“要”是你要求孩子而不是孩子要求你。现在孩子得病是因为他要求什么你就给什么。他等于什么都不懂,你是懂得。所以孩子得病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父母。那是因为,你不是给他要求,而是他要什么你都给。也就是依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说小萝卜做的事功德无量,包括我都在想,应该弄个母亲工程,怎么养孩子,怎么养聪明健康的孩子。一个民族要想有前途的话,孩子必须是健康的。要想有健康的孩子先要教会母亲,母幼要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所以教育应该从母亲开始。儿科的病,你看古代的说法,“小儿属纯阳之体,形气未通,一旦患病皆属于热症、实症,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若父母过爱,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大家都怕孩子吃少了,都怕孩子没吃饱。实际上,没吃饱,是好事,是不得病。现在人是吃的太饱了。“脾胃虚弱,百病疯起,脾胃壮实,四肢安正。调理脾胃,儿科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祛病之良方也。”古时候说儿科是哑科,为什么是哑科,因为难交流。大家都说儿科比较难,实际上呢,要是把儿科弄清楚了,儿科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小儿只有二三十种病。通过虚实、寒热,从脸色、大小便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来了。判断出来的话也就那几个方法。来得快,调的也快。我们古人对小儿的调理养育,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我们中医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小儿治疗方法。古人对小儿的诊断啊,古人有个标准,就是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够治小儿的病。因为以前古时候治小儿没有大医院啊,大半夜的,可能就在村子里面,那个奶奶啊比较厉害,可能还在做饭啊,看两眼,就知道怎么样了。中华名族之所以能够繁衍下来,那绝对的本质是因为农村里有一群老奶奶懂得这个方法。你问她什么道理,她会说:没道理,我奶奶以前就是这样教我的。而现在大家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总喜欢说为什么。小萝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培养一批这样的老奶奶。现在的儿科用药,在西医,没有专门的儿科用药,在古代,是有专门的。“小儿之初生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娇嫩易饱易饥。为母者调摄不得其宜,必不免吐泻,惊疳之症及其为病。”“婴儿不能药饵。”就是小孩根本不能用药,连成年人用的中药,在儿科都不能用。我今天拿了几个儿科的方子,供大家欣赏。看看古代的方子是怎么样的。“小儿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另小儿服之。”葱煎奶。多简单啊。还有个很出名的理脾和胃散。山药、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黄连2克、麦芽20克,炒米250克。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前服一匙(约十克)。唯一用了一味药黄连,其它全部是食材。这个主要是炒米起效果。炒米和生米不一样,炒米消食。大家看这个名方,中华民族的孩子,而且看这个药怎么卖钱啊?这么一坨一小勺,还好意思卖钱吗?简直不好意思卖!你说这个可以吃半个月的话。医药产业怎么赚钱啊?就是这么一味简单的药,非常有效。小儿止泻方炒白术、扁豆、神曲、南山楂、茯苓、淮山药、赤芍各9克,醋半夏5克,化皮3克,白蔻2粒。上十味药水浸透,水两碗,煎取一碗,分两次服,日服一剂。都是香药,没有一味很重的药。古人对儿科的方子的仔细推敲,算了又算,每一个都很讲究,绝不会用猛药。为了让孩子不吃药,孩子发烧,发烧最常见的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