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二)教材第十章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种类及其运行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种类及其运行机制;对比分析三大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重点在于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历程,探索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一、法定准备金政策1.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2.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3.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特点–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4.准备金政策的变化趋势–发达国家逐渐取消法定准备金。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比较•2007年2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回笼资金1700亿,银行股齐跌。–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上市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依然良好,此次调控对银行盈利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事实上,在去年三季度,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度降至2.5%左右,达到历史上最低点,而到了去年年底,又再度反弹到了4.8%。银行体系的资金相当充裕。–各机构依然认为,由于流动性依然充裕,调控并不会就此结束。接下来,央行可能通过加息或者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2008年10月8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放松将使银行增加可贷资金逾2000亿元,令资金面继续保持宽松。–此外,9月15日央行宣布下调除工农中建交和邮政储蓄银行之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将使得银行增加可用资金逾3000亿元。同时,公开市场操作连续3周进行了净投放,合计投放资金1080亿元。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额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再贴现的条件•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主体资格。•中央银行再贴现的对象–再贴现的利率•各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再贴现利率,可以等于、高于、或低于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有些国家还对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票据,规定了不同的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特点•是短期利率、官定利率、基准利率或最低利率3.再贴现政策的运行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他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和货币需求–影响和调整信贷结构(贴现资格和差别再贴现利率)–传达政策意图,告示效应。–防止金融危机,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4.再贴现政策的特点–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之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可能使再贴现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贷款的风险和费用补偿。预期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率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贴现率的调高调低并不一定带来商业银行再贴观借款的相应减增。•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对央行的依赖程度–再贴现利率的调节缺乏弹性,不能在短期内任意改变,否则将引起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无所适从。三、公开市场政策与业务操作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从而影响和调控社会货币信用量的行为。–公开市场:是指非金融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金融市场。•实践中公开市场业务是在同业市场进行的。2.公开市场政策的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计划•根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和存款货币银行的储备状况来确定的。–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操作方式)•长期性调节:即为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水平而使用。又称能动性操作。•临时性调节:即为抵消其它因素的影响,维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水平而使用。又称防御性操作。•组合操作:长期调节和临时调节结合–选取操作机构•与政府债劵一级交易商进行的。在政府债劵市场上,有众多的证劵交易商,但中央银行只在其中选择部分一级交易商作为交易对象。•选取资金实力、业务规模和管理能力各方面都优秀的金融机构作为一级交易商。–确定交易方式•现券交易(现券买断、现券卖断)•回购交易(正回购、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比较类型长期性操作临时操作公开市场操作购入债券售出债券购买—回购协议售出—购回协议对准备金的影响长期性增加长期性减少临时性增加临时性减少特点长期调节单向性调节用于货币政策重大变化短期调节双向性调节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参考资料:公开市场操作的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价格(利率)招标是指央行明确招标量,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以价格(利率)为标的进行投标,价格(利率)由竞标形成。价格招标过程是央行发现市场价格的过程,数量招标是指央行明确最高招标量和价格,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以数量为标的进行投标,如投标量超过招标量,则按比例分配;如投标量低于招标量则按实际投标量确定中标量。数量招标过程是央行用指定价格发现市场资金供求的过程。中央银行根据不同阶段的操作意图,相机选择不同的招标方式。自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公开市场操作以来,在历次正回购、逆回购及现券买卖交易中,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选择不同的招标方式开展操作,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假定中央银行决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债券500亿元,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假定银行体系仅有A、B、C三家银行,那么,市场就由中央银行和A、B、C三家银行组成。购买债券通过招标进行,招标前三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1-4、11-5、11-6。招标结果,A银行卖出200亿元债券,B银行投标失败,C银行卖出300亿元债券。卖出债券所获得的资金由中央银行转入A银行和C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中央银行以及A银行和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变成表11-7、11-8和11-9,B银行不变。A银行和C银行发现他们的准备金超额太多,应该去进行投资。于是,这部分新增资金被用于贷款,新增资金在银行体系内运转,并通过乘数进行放大。假如各家银行都想维持原来的现金和准备金比率不变。于是就有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表11-10,可知出售债券所获得的500亿元,使得存款增加了2500亿元。表11-4A银行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100亿元准备金100亿元贷款、证券800亿元存款1000亿元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150亿元法定准备金150亿元贷款、证券1200亿元存款1500亿元表11-5B银行资产负债表1表11-6C银行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250亿元法定准备金250亿元贷款、证券2000亿元存款2500亿元•试作出中央银行及A、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11-7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债券+500亿元准备金存款+500亿元表11-8A银行资产负债表2表11-9C银行资产负债表2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300亿元法定准备金100亿元贷款、证券600亿元存款1000亿元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550亿元法定准备金250亿元贷款、证券1700亿元存款2500亿元表11-10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750亿元法定准备金750亿元贷款、证券6000亿元存款7500亿元•美国式招标–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即“多种价格(利率)”。–美国式招标有试探市场利率的意向,是要各家机构各负其责。大家在投标的时候会更谨慎一些。•荷兰式招标–标的为利率时,最高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标的为利差时,最高中标利差为当期国债的基本利差;标的为价格时,最低中标价格为当期国债的承销价格。即“一种价格(利率)”。–由于最终形成统一利率,因此大家投标时只要“跟着大部队走就可以”,而美国式招标要求大家按照自己的中标利率承销。因此机构在投标时考虑到收益因素可能会将收益率投高一些。•材料分析:央票发行方式有变公开市场操作将启用美式招标–2006.03.15:第一财经日报美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室每天的操作过程时间08:3009:0010:3010:4511:1511:40活动清单收集经济金融信息,观察市场反映与公开市场交易商讨论市场发展情况与财政部电话联系,取得政策的协调一致制定一天操作方案与公开市场委员会代表举行例行电话会议与交易商联系,宣布公开市场操作17:00操作情况交流与检查3.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可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储备水平,从而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当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劵时,一方面证劵需求增加,证劵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劵,可直接改变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劵的供求平衡状况,从而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储备而不依赖中央银行再贴现时,就会使紧缩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这时候,中央银行若以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必然减少,紧缩政策目标得以实现。–降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税收高峰期买入债券,增加市场资金;在财政支出高峰期,卖出债券.回笼资金。•政府发行新债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入旧债、向市场供应资金和降低市场利率。•抵消因外汇储备流出入引起的金融市场波动。4.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主动性、灵活性、可逆性,–政策意图的告示效应较弱。–需要有较发达的证券市场,包括证券的数量和规模、适当的期限结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国际收支变化、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对经济的前景的预期和行为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仍然可能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策1.直接信用控制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基于总量和结构信用控制的目的,通过有关法规对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业务进行直接干涉的活动与政策规定等。2.直接信用控制的内容–信贷规模分配与调控–利率管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的管制–直接干预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坏账持别准备金。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交流等,影响其贷款的数量和投资方向。2.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金融市场的动向、货币政策的要求等,对银行的贷款重点和贷款规模进行指导。三、消费信贷控制政策四、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如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比率为60%,则买方要缴纳购进证券价格60%的现款,只能向银行贷款40%。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保证金比率,最高可达100%。这样,中央银行间接地控制了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数量五、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一、人行当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概述•1997年以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是贷款规模指令性计划管理;1998年我们宣布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以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按其重要性排列,各项工具位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经验,按其重要性分别为: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信贷政策等。二、存款准备金政策我国历年法定准备率三、公开市场业务1.概述–在多数发达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