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二元体制改革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西城市化与二元体制改革》提纲一、城市化与二元体制的关系(一)二元化体制形成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基础,是其时的管理者为了解决当时的城市与农村(人口)以及农业与工商业等社会现象矛盾的的极端调控手段。当时中国的经济的管理者为了快速发展重工业化,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城乡二元体制在当时虽然简单而粗暴的解决了城市化的矛盾,但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留下无穷的隐患。(二)二元化体制对城市化的影响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内需市场和取得城市化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是无法逾越的体制障碍。城乡二元体制形成新中国早期的城市化的过程矛盾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对中国的经济市场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巨大的破坏作用。城乡二元体制不改革,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和市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虽然对中国早期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城市和乡村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狭小空间。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而且只能在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上,农民进入城里和转变身份的路被堵死。同时大量的人口滞留在农村造成了农村的生产率的低下。这种制度下,对城市实行“统包”,在农村形成了“统制”,城乡在财产,户籍,粮食供给,教育和医疗,保险和养老等一系列涉及到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巨大差异,构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巨大的不平等的鸿沟,阻止农村人口正常向城市移动,从而也造成了中国的城市化停滞不前。可见,当初中国的管理者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就是无法解决当时城市化的自然进程问题。同样在今天我们谈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问题也回避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应该和未来中国的全局的城市化进程中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才会有更大意义。脱离了城市化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可能会是形式的改革,单纯的站在农业的发展的立场上谈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其危害的核心。二、广西城市化及二元化体制改革的现状(一)广西城市化进展情况广西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的省份。在全国31个省份中,广西的人口城市化率是严重偏低和落后的!广西5000万人口,城市人口不足1500万,人口城市化率不到30%,远低于新疆、内蒙古这种面积大人口少的省份。2008年,广西的城市化率为24.73%,全国的城市化率为45.68%。可见,广西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已有明显城市化的趋势。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偏低,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以下的地市个数占64.29%,行政区划面积占67.02%,相对城市化水平较高以上的地市个数占35.71%,其行政区划面积占32.98%,可见广西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城市化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广西是一个城镇化落后的地区。广西经济落后,实质上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落后。没有大工业,没有大城市,缺乏大工业、大城市牵引带动;缺乏大工业、大城市辐射支撑。2007年,广西的城镇化率为36.2%,约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6位,仅高于河南、甘肃、云南、西藏、青海5个省区,在全国的排位,比2000年不升反降。当年我区的城镇化率为28.2%,在全国排第22位,7年以后,反而退后了4位,被江西、河北、安徽、四川4个省反超。2007年,广西的工业化率为34.1%,比全国低约10个百分点。我区的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这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的综合反映。目前,全区总人口已经超过5000万大关,是全国第十大人口大省,而城镇人口仅1800万,约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而全区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8%。广西现有14个地级市,4年以前,广西就已全部地改市,步入全国没有地区、自治州的省区;广西有75个县市,由于一些原是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目前全区仅有7个县级市,即岑溪市、东兴市、桂平市、北流市、宜州市、合山市、凭祥市,尚不到全区县市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区有34个城区,平均每个地级市约2.5个城区,其中: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六个地级市仅有1个城区,这么多的单城区地级市在全国各省中也是少见的。按理说,广西地级市的数量不少,但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仅有2个,即南宁、柳州,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个也没有,均属于大城市Ⅱ,绝大多数地级市的人口在30-50万之间,均属于小城市;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在31个省会城市中,其城市人口规模排在全国的第26位,仅高于青海西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银川、海南海口,是城市人口倒数的第6个省会城市。县级市数量太少,仅有7个,而且规模小,这7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也就150多万,说明我区城市结构严重不合理。全区建制镇有600多个,城镇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尚不到四分之一,约有一半以上的建制镇城镇人口不足1万人。广西的城市可以这样概括为:大城市不多,大城市不大;县级市数量少,小城市规模过小;建制镇数量不少,但人口集聚能力太弱。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较低。二、广西城市化发展现状(一)城市化程度虽有较大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仍偏低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广西城市化严重滞后。根据霍利斯·钱纳里的观点,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时,城市化率应为53%。然而当广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时(1999年),城市化率仅有26.6%,滞后了26.4个百分点。与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速度相比较,广西城市化严重滞后。1980—2004年,广西的产业结构按一、二、三产业计算,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5.1%下降到24.4%,24年下降了20.7个百分点,就业人口由83.1%下降到57.83%。同期,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31.6%上升了38.8%,24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3.3%上升到36.8%,24年上升13.5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从16.9%上升到42.17%,提高了25.27个百分点。(二)城市化发展模式粗放,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上看,广西基础重工业、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轻工业和民用消费品工业及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比例偏高,非国有、外向型经济比重偏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普遍不足。城市化粗放式发展在城市建设上体现为城市用地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和人口的盲目膨胀,而基础设施却不配套。例如,广西自来水用水普及率由2000年的98.4%下降到2004年78.74%,而全国平均自来水用水普及率由63.9%提高到88.9%;广西平均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由2000年的8.7公里下降到2004年的6.0公里,而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由4.1公里提高到6.5公里。城市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城市化发展中推动力不足。农业产业化速度慢,城乡经济互动性差,城镇经济实力弱。在小城镇中,大部分城镇只能以初级职能为主,即以地方行政职能、文教卫生和商业及贸易等职能为主,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非农经济以商贸为主,工业职能相对较弱,欠缺对人口产生巨大吸引力和促进生产要素集聚的主导工业部门,进而造成城镇自身增长的动力不足,对周围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三、广西城市化滞后的原因(一)产业支持不足是广西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东部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及省份,都能寻找到产业在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浙江模式、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洲模式的城市化过程中,如果没有产业的推动作用,其城市化速度必定减慢,其进程也不会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完成,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就不会迅速提升。所以,产业推动是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反过来看广西,其城市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非农化和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对城市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有限。(二)工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1950年开始,广西开始出现一批工矿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广西的工业产值也随之迅速上升,但50年代中国经济的重工业特别是采矿业比重过大,效益较差,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而且在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又过多强调“山、散、洞”,企业远离城市,未能有效发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作用,城市化长期徘徊不前。(三)扶贫任务重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地形切割强烈,峰丛连绵,峡谷深切,地下水深埋,可耕地少,旱涝严重,交通闭塞,而且面积巨大(有8.29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32.63%,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由于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多分布于喀斯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回报率低,效益不高,难以吸引投资,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广西的社会发展及城镇化水平。总之,广西的城市化还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要想从根本上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在总结国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走符合自身条件的模式。只有工业化先发展起来,带动各种要素的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才能提高生产率,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促进城市化发展。所以,城市化发展,就需借鉴基于产业集群的模式。四、基于产业集群广西城镇化政策措施寄望: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城市化过程中,广西地方政府应遵循产业集群的内在发展规律,借鉴我国东部地区成功模式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化政策。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制度创新,消除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产业集群推动下的城市化必须要大胆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彻底打破过去的“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着眼于良好制度环境的构建,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开放度,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促进跨部门和跨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推进彼此间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加快户籍制度、城镇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城镇综合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二)加强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根据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编制和修订城市体系规划和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要把产业集群放在首要的位置,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和城市体系发展相结合,形成产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带动的良好趋势。把重点城镇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放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加强开发区、乡镇企业小区、城镇通信商贸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等的建设,相应推出一整套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城市化的发展步伐。(三)选择优势产业,引导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特色产业的选择是遵循产业集群的内在发展规律,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广西的优势产业,如制糖业、机械工业、铝工业、建材业和桑蚕业,政府制定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健全信用体系,引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关系、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独有的作用,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增加企业家之间信任,降低交易费用,促进集群发展。(四)专业市场建设专业化市场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降低中间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义乌小商品城都是小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很好案例。广西在实施集群发战略时应大力培育专业化市场,并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提升和改造已有的专业化市场,以此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集聚。(五)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者在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应定位准确,不应只追求数量增加,更应重视人园各企业间产业关联性,加强分工与协作,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创新。降低新企业衍生的风险和成本。产业关联性、企业间分工与协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外部经济和集聚效率是企业和所依托的工业园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形成方式的多样性,工业园区的发展不宜照搬某一成功的模式,而应根据区域内已经具有的产业集聚基础或者可能形成的产业集群来加以引导和扶持,以提高园区的竞争力。(二)广西二元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现状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决定在农村实行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