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一堂好课-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怎样才是一堂好课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更多关于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信息与资源请见即将开通的个人主页“教学设计工作室”同伴牵手结网欢迎访问http//的学生达到80%的具体目标;2.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3.目标、策略(方法)、练习与测试对应匹配;4.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5.学生参与度大,师生/生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里有心理安全感及心理自由感;6.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7.教学富有吸引力,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特征1.情知一体,手脑并用2.亲身经历,主动体验3.知识建构,意义生成4.温故知新,迁移活用5.心理安全,成功满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特征6.积极期待,合理归因7.共同发展,关注差异8.贴近生活,模拟现实9.学科整合,主题贯通10.人际互动,对话交流11.表现自我,协同努力五星教学原理(首要教学原理)2002M·戴维·梅里尔(M.DavidMerrill),博士,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是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的核心人物,又是第二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教学阶段梅里尔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环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和有四个明显学习阶段的教学,即:(1)激活已有经验;(2)展示知识技能;(3)应用知识技能;(4)将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生活中。整合激活问题应用展示图1有效教学的阶段原理1——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centered):当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交待任务(showtask):当向学习者交待在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能够做什么或学会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任务水准(tasklevel):当学习者介入问题或者承担任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操作或活动水平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问题序列(problemprogression):当学习者解决了一系列经过比较、澄清的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激活阶段原理2——激活旧知(activation):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原有经验(previousexperience):当引导学习者依据相关的原有经验,回忆、联系、描述或应用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提供经验(newexperience):当向学习者提供作为新知识基础的相关经验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内容结构(structure):当引导或鼓励学习者回忆用来组织新知识的结构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展示阶段原理3——充分展示(demonstrationorshowme):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告知相关的信息,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匹配一致(matchconsistency):当教学展示论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1)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2)展示程序的递进逻辑;(3)尽量直观形象地提示出“过程”;(4)示范行为样式。推论——提供指导(learnerguidance):当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1)引导正确方向;(2)采用多种呈现表征的手段;(3)对不同的展示论证过程给予明确比较。推论——善用媒体(relevantmedia):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并且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应用阶段原理4——尝试应用(applicationorletme):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推论——一致练习(practiceconsistency):当应用(练习)及后测与已经陈述或隐含的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来说有:(1)操练信息——回忆或记忆信息;(2)操练各个部分——寻找、称呼或描述各个部(3)操练种类——确定每一种类的新类别;(4)操练发生情境——预测某一条件运作后的结果或发现缺陷的条件如何导致未曾预料的后果。推论——渐减指导(diminishingcoaching):当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得到恰当的反馈和指导,包括错误核查与纠正并逐渐减少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推论——变式问题(variedproblems):当要求学习者解决一组不同的变式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定向与反思挑战生成观念公开交流尝试应用多种视角研习修正知识建构的教学过程循环圈中的“定向”(lookahead)旨在提供学习情境与目标;“挑战”(challenges)是指要解决的问题。“生成观念”(generateideas)是一种激活活动,旨在让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彼此分享经验和学习所得。“多种视角”(multipleperspective)是创设机会让学习者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及解决之道同别人的认识与解决之道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同专家的认识和解决之道进行比较。在“多种视角”这一概念中,要展示论证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可能需要的程序和原理。“研习修正”(researchandrevise)构成了“展示论证”阶段并向应用阶段过渡,此时学生搜集众多不同的观念并作出尝试解答。“尝试应用”(checkyourmettle)是让学生在公开自己的解决办法之前有机会运用知识并得到反馈。“公开交流”(gopublic)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解答办法及作合理辩护。“反思回顾”(reflectiveback)是让学生复审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是整合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1)教学有没有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2)学习者是否参与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水平或行为水平?(3)教学是不是涉及了一系列逐渐深化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只呈现单一的问题?2.教学中是否努力激活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1)教学有没有指导学习者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使之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2)教学有没有提供那些作为新知识学习所必需的相关经验?(3)如果学习者已经知道了这些内容,教学中是否能为为他们提供展示先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3.教学是不是展示(实际举例)了要学习什么而不是仅仅陈述要学习的内容?(1)展示(举例)是不是和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是否展示了所教概念的正例和反例?是否展示了某一过程?是否对某一过程做出了生形象地说明?是否提供了行为示范?(2)是否采用了下列学习指导?――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在展示时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法;对多种展示的结果或过程进行明确比较。(3)所采用的媒体是不是和内容相关并可以增进学习?4.学习者是否有机会练习和应用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1)应用(练习)以及相关的测验是否与教学目标(已说明的或隐含的)相一致?――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习者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习者找出、称呼或者描述每一部分的内容;针对知识类型的练习要求学习者辨别各个类型的新例子;针对“应怎样做”的知识进行练习要求学习者实际去完成某一过程;针对“发生了什么”的知识进行练习要求学习者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2)教学有没有要求学习者使用新的知识或者技能来解决一系列变式问题?针对已经表现的学业表现行为,学习者有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3)在大部分应用或练习中,学习者是不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和指导?这种帮助和指导是不是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减少?5.教学能不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1)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公开展现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2)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反思、讨论及辩护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3)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创造、发明或探索新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途径?上课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调整——补救/补充结束——小结/照应/提示作业加涅(Gagne,1985):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注意2.交待目标3.复习旧知4.呈现新课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巴特勒(Butle,1985):教学过程七要素模型以“情境”为中心--基于情境,始于情境超越情境,改变情境1.动机2.组织3.应用4.评价5.重复6.概括罗米索斯基(Romiszowski,1984):通用教案格式启动--展开--结束1.引起注意与激发动机2.说明教学目标3.回忆与补救相关旧知能4.展开教学活动5.展开学习活动6.反馈活动7.学习迁移8.课的评价(必要时)9.总结与加深学习(必要时)亨特(Hunt):直接教学模式1.目标2.定向3.呈现4.示范5.导练6.检查7.自练乔纳森(D.Jonassen,1999)1.示范(modeling)2.指导(coaching)3.支架作用(scaffolding)梅耶(R.Mayer,2003)1.选择(Selecting)2.组织(Organizing)3.整合(Integrating)“从求知到表现”的教学过程(2000)获取(Accessing)释义(Interpreting)表现(Producing)交流(Disseminating)评价(Evaluating)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的程序1.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2.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并启发引导出某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解决由教师引发的问题的能力3.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并指出学生自己可以从哪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由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既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教师指明的知识来源来解决问题。4.教师引发某个问题并协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据此评价学生的相应能力。5.教师确认一个问题情境并帮助学生定义该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师生共同[评价所要求的能力。6.教师提供有可能让学生确认一个问题情境的经验。学生定义该问题并寻求解决该的知识,教师本身也同时作为学生解决该问题的一种资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7.学生从现实生活或课堂情境中分析和综合已有经验来确认问题情境和定义问题。学生从多种来源寻求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主要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与教师分享。四种一般教学方法刺激者反应者方法教师教师授受教师学生问答学生教师探究学生学生发现学生教师教学活动量授受问答探究发现•学习中的两种关系内隐变化外显结果学习过程思考、识记、激情、愉悦、厌烦等(心理活动)朗读、记录、操作某一工具、微笑等(教学活动)学习结果掌握规则、概念;形成了某一技能或态度等(学习任务、领域)能进行新的计算、能流利地进行朗读等(教学具体目标)•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卡罗尔•学习度=所花时间/所需时间•=学习毅力+学习机会/•学习性向+学习准备+教学质量•布卢姆•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或学习时间•优生/快生----差生/慢生•学习度=所给时间+所用时间+•所得时间/所需时间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