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栽培的技术,加工工艺,茶礼茶仪,茶俗茶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因此,我国被称之为茶的祖国。作为一名值得骄傲的华夏子孙了解茶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十位爱茶的同学就组成了一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学习小组。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使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清楚了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还采用了采访老师、茶馆工作人员,上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茶的发展过程,懂得去分辨茶的优劣,去用心地品尝一下我们本地茶。这次活动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学知识的好处,这一次非课堂的知识学习、全方面提高了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学到的知识非常深刻,我们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够我们一生受用!在这次研究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多学习、多磨练,但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们能做得更好——不管在哪个方面。希望下次还能组织此类研究学习小组,令我们能够对一些文化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编者:飞天退出上页目录下页封底封面主办:中国茶红领巾研究小组出版:雪儿出版社地址:梅溪路8号邮编:242000主编:飞天编委:淳儿帅帅网址:电子邮箱:yufan@163.com定价:9.50元邮发代码:78-35国内刊号:CN30-302333出版日期:2007年4月退出上页目录下页封底封面卷首语茶与文化品茶之道中国茶具名茶聚集茶与名人饮茶健康神龙尝百草与茶的发现茶叶文化的缘起茶文化交流中国十大名茶茶叶分类家乡的名茶--敬亭绿雪茶道泡茶技法中国茶道与道家我走进茶楼、品味茶茶具介绍紫沙工艺茶具中国古代茶具珍品欧阳修与茶白居易与茶陆羽与茶茶的保健功能喝什么茶对健康更有利?隔夜茶能喝吗?如何选购茶叶如何保管好茶叶?儿童能否喝茶?…………………………1……………………………………1………………………………………1…………………………………………2………………………………………………3………………………3…………………………………………………………4……………………………………………………5………………………………………5……………………………6………………………………………………7…………………………………………7………………………………8……………………………………………9……………………………………………9………………………………………………9………………………………………10………………………10……………………………………10………………………………………11………………………………11………………………………………111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郭淳整理)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但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僮约》中有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晋代及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是在三国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国时,孙吴据有的现在苏、皖、赣、鄂、湘、桂一部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地的东南半壁河山,也是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西晋时期正如杜育《荈赋》所形容的“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发展。(章晶格整理)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唐宋时期茶的对外传播,得力于佛教僧侣甚多。当时僧众不但种茶自用,还常办茶招待香客与外来僧人。饮茶文化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茶文化交流(方帅整理)退出上页目录下页封底封面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的出名的茶叶就有一千多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这里是根据历史影响、产量和著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出了下列十大名茶,予以简介: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浓郁甘醇。祁红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外形条冻顶乌龙茶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特点:外形平水珠茶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独特产品,整个产区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环抱。特点: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特点:条索紧结,色泽绿褐滇红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特点: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区域。特点: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婺绿(屯绿)婺绿是指江西婺源的绿茶。特点: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安溪铁观音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特点: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2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中国十大名茶退出上页目录下页封底封面3红茶:红茶属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它的品质特点是:红茶的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优质红茶的干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绿茶: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清汤绿叶,十分诱人。它的品质特点是:绿茶的种类很多,品质优良的绿茶其特点是干茶色绿,冲泡后清汤绿叶,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等,滋味鲜醇爽口,浓而不涩。乌龙茶: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乌龙茶种类因茶树品种的特异性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品质差异也十分显著。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晾晒、干燥。白茶的品质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味甘醇。白茶是我国特产。它的品质特点是:白茶最主要的特征是色银白,真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黄茶:黄茶属轻发酵茶绿茶,但在制造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制造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属此类。它的品质特点是:黄茶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黄汤黄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花茶:花茶,又名窨花茶、熏花茶、香片茶等。茶叶吸收了花香,饮之既有茶味又有花的芬芳,是我国北方非常适销的一种再加工茶类。有茉莉烘青、珠兰大方、桂花绿茶、玫瑰红茶等品类。山东茶:山东产绿茶和黄大茶,以炒青绿茶为主。我的家乡--宣城盛产一种名茶--敬亭绿雪。敬亭绿雪成名于明代,曾为贡茶,据《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关于敬亭绿雪茶名的由来,还有个传说呢。传说古时敬亭山下有位绿雪姑娘,她心灵手巧,制出的茶香如兰花,开汤后杯中白毫如雪花纷飞,杯顶如见祥云升腾。后来,城里一个恶霸看上了绿雪姑娘,抢了她的茶园并要霸占绿雪姑娘,姑娘坚贞不屈,纵身跳下山崖。人们为纪念她,遂把敬亭山茶改为“敬亭绿雪”。敬亭绿雪约于清末失传,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场研制恢复,1978年研制成功,后多次获名茶称号。现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合称安徽省三大名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王熠整理)(夏萌整理)退出上页目录下页封底封面4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