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新体育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许多体育教师也正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尝试进行体育教学,特别是运动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围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目前也存在不少的讨论或争议,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一问题,关注得越多,思路越容易明晰,误解、误导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这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课程标准》高度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基本理念,从未排斥运动技能或运动技术的教学。《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例如,水平一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要求学生“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四要求学生“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水平五要求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要求学生“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等。《课程标准解读》(第26页)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改变方面。这就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没有身体力行,体育学习就无法进行。……这就是体育课的最大特征。”《课程标准解读》(第56页)还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课程标准解读》(第213页)进一步强调:“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原来的‘三基’中的基本知识是构成新‘三基’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要素;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则构成基本行为表现中运动行为”。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不仅没有忽视或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为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和内容。二、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前,由于少数同志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理解不深、领会不透,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曲解,造成了一些误导,实践中存在一些偏差,这是正常的和可以理解的,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新的实践尚需要有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以下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有关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一些误解作出解释和说明。误解之一:新体育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树立“健康第一”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课程标准解读》,从未强调要淡化竞技运动,树立“健康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从水平一到水平六关于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田径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类运动、新兴类运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勿庸置疑,这些运动许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课程标准解读》对新体育课程中竞技运动的教学问题也作出了清楚的说明,新体育课程“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竞技运动项目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竞赛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所强调的竞技性运动技能,新体育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不能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即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等,使这些竞技运动技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当然,有些竞技运动项目如果适合某一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就无需对其进行改造,直接应用于教学之中。在重视竞技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这些非竞技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竞技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误解之二:新体育课程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新体育课程从未强调要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这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窥见一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课程标准》(第11页)明确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高中《课程标准》(第17页)特别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已掌握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从某种程度上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误解之三:新体育课程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才能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以及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关注学生一时的运动技能表现更重要。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运动技能,是不可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的,也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多年的事实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体育学习的内容很多,应该选择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好处、同时又趣味性强的运动技能。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需要满足,还需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不断激发。学生可能对某些运动技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如果这些运动技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话,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承认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没有必要去培养所有学生对诸如铅球、铁饼等等这样的项目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将学生原有的、已经形成的运动兴趣由于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而变得没有兴趣。激发运动兴趣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练习,也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不能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理解成“放羊式”教学,更不能将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课看成是休闲课,而应理解成教师通过选择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有趣、有效。三、提升新体育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新体育课程尤为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建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得到发展。首先,新体育课程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运动技能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由于运动项目很多,且每一运动项目中的运动技能也很多,而学生的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有限,这也决定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应该有所选择,不可能也无必要将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教给学生。其次,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故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初中和高中应有所区别,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那么应以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成套的技术动作为主,这一学段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要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儿童化”,趣味性强,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应与体育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进行,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初中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术或战术或完成一些运动项目的成套动作,这一学段同样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因为学生学的运动项目相对较多,而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系统和完整地学习哪一个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少年化”,应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主,同时辅以有效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高中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所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方面提高技能水平及其运用能力,这一学段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所选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运动技能的教学要“青年化”,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来实施运动技能的教学,毕竟高中生不等于运动员,要防止单纯追求运动技能的教学而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育人功能。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能单纯地“为运动技能而教,为运动技能而学”;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课程标准》划分五个学习领域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一新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四、结语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学习运动技能并不矛盾,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技能教学应有别于竞技运动的训练,竞技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高密度、超负荷的运动训练,这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是有好处的,但对运动员的健康是有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运动技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增进学生的健康这一角度考虑,在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我们需要的是适宜的运动量,即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量。由此可见,现在需要积极探索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然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既无现成模式,也无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新模式。目前广大体育教师正在努力尝试如何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产生了许多的优秀案例,令人欣喜和鼓舞,但一些体育教师由于对有关问题的理解不深,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偏差,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既然是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就难免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是体育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实施者的角色向设计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从课程的“奴隶”向课程的主人而迈出的勇敢的一步。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没有必要讽刺挖苦、横加指责,影响体育教师敢于求新、求变的积极性,应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新体育课程所倡导的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