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法布尔于1833年中学毕业,1839年当工人。然而,勤奋好学的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840年,法布尔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史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1844年与教师威拉德结婚。法布尔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昆虫学的荷马”——雨果•“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罗曼·罗兰•“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茅盾“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称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一、《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英文名称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原法文版的《昆虫记》共有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法布尔:他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揭示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三、一句话评价:•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四、艺术特色:•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贡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进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②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智的哲思。•五、典型情节:•1、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2、螳螂利用心理战术捕食;•3、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4、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5、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6、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阅读练习]:•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2、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昆虫,不少于五种。蝉、蜜蜂、蚂蚁、螳螂、蜘蛛、蜣螂等等。•3、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蝉。生活习性: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附在树干上,吸取树的汁液;天气炎热时,发出鸣叫声。。•4、《昆虫记》中的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蝉和蚁•蝉和蚁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丹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但在这个寓言中的昆虫,并不一定就是蝉,拉封敦所想的恐怕是螽斯,而英国常常把螽斯译为蝉。就是在我们村庄里,也没有一个农夫,会如此没常识地想象冬天会有蝉的存在。差不多每个耕地的人,都熟悉这种昆虫的蛴螬,天气渐冷的时候,他们堆起洋橄榄树根的泥土,随时可以掘出这些蛴螬。至少有十次以上,他见过这种蛴螬从土穴中爬出,紧紧握住树枝,背上裂开,脱去它的皮,变成一只蝉。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振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2分)•2、该部名著是文学经典著作,请结合文段分析。•文章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蚂蚁“厚着脸皮去抢劫”“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的”。用拟人手法写了蚂蚁和蝉的形态动作,生动活泼富有情趣。•3、文章为什么要使用伊索寓言的《蝉和蚂蚁》开头?•为了说明蝉不是懒惰者,而是勤苦的生产者。(2分)•4、如果班上打算开一个有关这本书读书会,你打算如何写段班会开篇语•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法国作家法布尔耗尽一生所做的《昆虫记》,这是一部揭示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的著作,它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它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智的哲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答题思路:称呼+作者+作品+艺术特色或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4分)•阅读P254——258页的内容,回答问题:•本段介绍的是什么昆虫,它有什么特点?•塔蓝图拉毒蛛。精明、勇敢。•捕捉它作者用了几种方法?•1、刀挖2、用麦穗引诱;3、用小刀斜插堵住后路。•1、本文选自《》,作者是(国家)的(人名)。(3分)•2、选文作者采取了几种捕捉塔蓝图拉毒蛛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答:①用小刀或斧头等蛮力来捕捉;•②用麦穗做诱饵,引其出洞来捕捉;•③探明位置和方向后,堵其后路来捕捉。•3、结合选段,说明这部名著的语言艺术特色。(1+2分)•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塔蓝图拉毒蛛一时冒昧行事昏了头,就连躲避我的捕捉时也显得异常笨拙”,“蜘蛛就会跟着麦穗一同舞动”;•②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智的哲思。•如在捕猎塔蓝图拉毒蛛的过程中“我”发现光用武力是不行的,得用头脑,“需要是创造之母”.•4、你也一定读过这本名著吧,请再简要叙述书中提到的蜘蛛的另外的一些特性。(3分)•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阅读P258——260页的内容,回答问题:•1、本段介绍了螳螂捕食的情景。•2、它不仅有锋利的武器,而且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克敌制胜。•3、这种昆虫的形象和特点各是什么?•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