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向前走~~回顧與展望~~(南一版第二冊)四育國中葉玲瓊一走過從前政治面:開放性色彩濃厚政權更替頻繁經濟面:對外貿易興盛積極進取的企業家精神社會面: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鄰近中國大陸:居中國大陸東南隅,隔著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亞太交通要道與樞紐:地處太平洋西岸邊緣地帶,是東南亞與東北亞來往的交通要道。地理大發現後,位居印度洋及太平洋航線上,成為各國從事東亞貿易必爭地。戰略地位重要:韓戰爆發以後,被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成為美國的盟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開放性色彩濃厚的國際關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臺灣在政治上帶有濃厚的開放性與國際性的色彩頻繁更替的政權臺灣的歷史命運與她的地理位置、地緣關係息息相關十六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的變動、國際勢力的介入常牽動臺灣的命運臺灣的政治史荷蘭、西班牙在臺灣建立政權。明鄭在臺灣建立反清復明的基地。中法戰役後清朝勵精圖治整備臺灣。甲午戰役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建立復興基地。活躍於這塊島嶼上的人十五世紀末之前:南島語族移居的地方少數走私者與海盜棲身地(漢人與日本人)十六世紀以後:荷蘭、西班牙、明鄭、清朝、日本等政權曾統治過臺灣目前:新台灣人活躍於這塊島嶼上多元族群原住民(南島語)原住民除漢化的「平埔族」外,分成十一族。(劭族第十族、噶瑪蘭第十一族)漢族移民(漢語)二十世紀以前:漢人移民以閩、粵為主民國三十八年以後:中國大陸各省人士族群融合族群衝突:漢原衝突、閩客械鬥、二二八事件族群的主流價值:新台灣人彼此互相尊重。各族群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對外貿易興盛的經濟十六、十七世紀:貿易轉運站(和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往來頻繁)清末開港通商後:國際貿易區經由雞籠(基隆)、滬尾(淡水)、安平與打狗(高雄),茶、蔗糖與樟腦行銷全球各地。(中國對外貿易成長最快的地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民生工業重要輸出國(紡織、食品、鞋類)•八十年代以後:全球資訊硬體產品的輸出重鎮。(對外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也是臺灣歷史的一大特色)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企業家精神的展現靈活操作、積極進取在農業耕作、土地開發、水利興修、經濟作物的栽種與銷售上展現企業家的精神。在中、小企業經營上展現企業家的精神多元文化以漢文化為主體融合有原住民文化(如:稱妻子為「牽手」北投、沙鹿、麻豆、烏來等地名,都與原住民文化有關)融合有中國大陸各省文化及其他國家的文化(如:飲食習慣,除了熟知的閩、客口味,還包括了日本和中國各省的佳餚美味)(多元族群創造出多元文化體系)多元文化不同政權的統治痕跡荷蘭、西班牙的建築(如臺南赤坎樓與淡水紅毛城)荷蘭的文件、遺物(如新港文書)日本的建築(如官署、學校、車站)日本的文化、語言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十字路口經濟成長與環境生態問題國際經貿大國、「亞洲四小龍」之一(平均國民所得在開發中國家名列前矛)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工廠林立帶來空氣、水源和噪音汙染)(山林砍伐和砂石盜採,土石流和洪水氾濫)過度消費垃圾堆積如山二十字路口社會開放與價值混淆問題民國六十年代以後,臺灣社會風氣大開,各種民間團體紛紛成立。民國七十年代以後,新興社會運動蜂起,臺灣變成一個多元而開放的社會。傳統價值崩解,社會混亂失序。二十字路口政治民主與公民素養問題現代化的民主國家:民國七十年代末期起政治自由化,人民的身體、言論等自由人權,獲周全的保障。民國八十年代以後政治民主化,修憲、國會改革、總統民選、政黨輪替一一實現。公民素養待加強尊重別人的隱私、寬容不同的意見、用理性方式和別人溝通、妥協,在公共事務方面有效建立共識等。二放眼未來站在先民精神的基礎上,自我反省與創新,提煉新的「臺灣精神」。先民的精神:順應環境、開創打拼、靈活積極、多元開放…新的「臺灣精神」知足惜福與永續發展多元開放與寬容妥協守法負責與團隊精神自我認同與國際視野三知足惜福與永續發展人類欲望無窮,資源有限,過度使用資源,將使資源耗竭知足惜福,保存資源,永續經營多元開放與寬容妥協多元的社會:不同的族群、宗教、黨派、階層、性別、年齡層…,不同的主張、不同的價值觀。培養民主素養:學習包容不同的意見,尊重不同的立場,欣賞不同的文化。建立共存共榮的公民社會透過溝通與妥協的方式尋求共識,凝聚向心力促進和諧。守法負責與團隊精神自由化、民主化後仍欠缺守法精神和負責態度。(亂丟垃圾、違規停車、逃漏稅、侵犯隱私)守法是最佳的權利保障,負責是最佳的生活態度。面對全球化必須培養團隊的精神,終身學習的態度自我成長。自我認同與國際視野凝聚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同的意識。自我肯定不是自我驕傲,自我認同也不是要排斥他人,而是珍惜台灣這一頁歷史、這一分感情和成果。面臨國際化、全球化。臺灣沒有理由孤芳自賞、自絕於國際社會。在自我認同的基礎上,放開心胸、放大視野,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彰顯臺灣新格局,打造臺灣新定位回顧與展望繁榮與成就政治自由民主、經濟繁榮富裕、社會開放多元難題與困境政治動盪、經濟危機、外交挫折挑戰與瓶頸經濟成長與環境生態、社會開放與價值混淆、政治民主與公民素養抉擇與衝擊本土化的生根、全球化的衝擊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