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市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入学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所学专业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哈尔滨2011年8月】2提要黑龙江省**市地处我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周边与桦川县、同江市、集贤县等7个县(市)相邻,境内驻有农垦建三江分局及其所属3个国营农场。全市总人口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人。全境面积8227平方公里,约占三江平原的1/12.**市现有耕地面积484.49万亩,草地面积44.87万亩,林地面积52.43万亩,2011年水田面积为160万亩。多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的水稻生产呈现了增加到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市地势平坦,中低产农田居多,随着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为**市的水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预计远期**市可实现发展水田400万亩,1**市水稻生产的自然资源1.1土地资源1.2水利资源**市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种植。境内主要地表水为“一江四河”,即:松花江、挠力河、七星河、外七星河和莲花河。地形平坦,随着三江平原治理的逐步深入,全市的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至目前,全市有大型提水工程1处,中型提水工程2处,小型提水工程多处。提水工程设计供水总量为10371万m3,时间供水量3660.2万m3,其中工业供水量821.1万m3,农田灌溉供水量2839.1m3。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促使机电井建设迅速发展,全市机电井发展以农业灌溉为主,其开采井数和开采量都远大于其它行业开采量。截止目前**市共有机电井2723眼,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井2616眼。1.3气象资源**市气候处于高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5~C,年有效活动积温2600~C,无霜期146d,全年日照总数2500h。2**市水稻生产概况1978—1992年,**市水稻种植面积平均36.1万亩,到2010年已经达到110万亩,增加了75万亩,增加了2.08倍,稻谷总产量由1978年的12635t增加到2010年的49500t,增加了36865t,年平均增加1940t。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各时期影响水稻生产因素不同,水稻面积增加特点也不同,具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2.1缓慢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市水稻和陆稻均有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1949~1958年平均播种面积11万亩,到1979年已发展至24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近1.1倍;播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26.9%,比1949年的3.1%提高了近24个百分点。但由于受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同年份间稻谷单产波动大,如1949~1979年,水稻最低单产为200kg/亩,最3高单产350kg/亩,平均单产295kg/亩。水稻是当时生产风险最大的粮食作物,由此限制了水稻面积的发展。1980~1982年,**市水稻种植面积进入稳定的缓慢增长阶段。尽管国家也采取政策鼓励生产,但种植面积增加幅度仍十分缓慢。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农业生产为集体经营,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第二是水稻生产技术以直播栽培为主,稳产性差;第三是生产中主要靠人工除草,一般每个劳动力只能经营1.5-3亩,除草用工量大,生产效率很低。2.2波动增长阶段1983~1994年为波动增长阶段。此期水稻种植面积年平均增加3万亩,1992年种植面积最大,达到了45万亩,是1978~1982年这5年平均种植面积的1.8倍。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承包制,同时出现了粮食产销管理新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当时国家对粮食采取“定量收购”,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数量和价格“交足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剩余稻谷农民可以议价卖给国家,稻米也可以在自由市场销售。特别是市场对稻米需求量大,自由市场稻米价格一般高于国家收购价格,农民种稻不愁卖,种稻效益高于其他作物。2.3高速增长阶段1995~1999年为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市已进入粮食“丰年有余”时期,国家逐渐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但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对水稻仍然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种稻不愁卖,种稻与其他粮食作物比较经济效益高。这期间,**市出现了“种稻热”,5年问水稻面积增加了40万亩,平均每年增加8万亩。种稻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水稻单产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稻谷总产量迅速增长,结果造成**市全县出现大量剩余稻谷,并开始出现大量积压问题。当时全国稻米也进入“产大于销”的过剩生产时期,但我国剩余的主要是籼稻,粳稻市场并未过于饱和。黑龙江省东部及**地区由于稻谷和稻米销售发展相对滞后,才导致粳稻谷在粮库大量积压。2.4下降阶段2000~2003年为下降阶段。其中2000~2002年下降的原因是受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则不同,由于2002年秋季国家粮库采取了限制收购稻谷政策,当年生产的稻谷不能卖给粮库,农民生产的稻谷只能靠市场销售,结果导致市场上稻谷销售价格大幅度降低,一般稻谷销售价格1.5~2.0元/kg,比上年低了50%左右。按这个价格计算,农民种稻几乎没有效益。这是2003年**市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2003年**市水稻种植面积为65万亩,比2002年减少20万亩。2.5新增长阶段2004年开始,**市水稻又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2004年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2005年增加到76万亩。2005年比2003年增加11万亩(增长16.9%),比之前种植面积最多的1999年了增加了9万亩(增长13.9%)。到2007年面积已增至85万亩,为**市历史最大。4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恢复和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连续大幅度下降,稻谷生产量低于消费量,库存稻谷迅速消耗,全国出现了稻米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紧张局面,市场稻谷销售价格也大幅度攀升;“东北大米”的品牌也越来越受全国人民的喜欢,同时也受国际稻米市场涨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国家恢复了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而且又在取消的农业税的基础上,对稻谷生产还采取了比其他作物更优惠的生产政策,如增加水稻生产补贴和良种补贴等(又称“一免两补”)。同时,市场稻谷销售价格也由2003年底的1.1元/kg上升到2005底的1.60元/kg以七。相比之下,水稻又成为种植效益最高的农作物,农民种稻积极性迅速提高。2009年稻米市场销售价格继续提高,曾达到4.O0元/kg的高价。3水稻生产主要栽培技术3.1直播技术的进展3.1.1旱直播水稻旱直播可分为在播种机圆盘开沟器上附加控制圈以控制播种深度的浅覆土播种法和与采用种子附泥的地面上播种法两种。由于后者操作简便,播种后灌水相当于水直播田,出苗整齐,被广泛应用,并取代了前者。3.1.2水稻旱种水稻旱种亦称水稻苗期旱长栽培法,要求整地保墒,播深3—4em。播种后及时镇压引墒。种子要精选、浸种处理以利出苗整齐。待齐苗后到3叶期,根据水源进行初灌,缓慢建立浅水层,并除草。此法宜在洼地或春旱缺水不能及时灌溉的河川流下游稻作区采用。3.1.3水直播水直播为**市长期沿用的栽培方法,老百姓俗称“漫撒子”,有撒播、条播、点播3种。20世纪70年代前为了便于使用除草机除草,改撒播为点播、条播;后由于条播进度快利于确保农时,在生产中又逐渐取代点播。3.2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市水稻栽培技术由直播栽培逐渐向育苗插秧栽培发展。20世纪50年代插秧面积不足1%;60年代随着保温湿润育苗技术的推广,插秧面积逐年增加;70年代**市插秧面积有11万亩,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1984年开始推广水稻旱育苗稀植技术,插秧面积迅速增加,1986年达2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5%;1995年全县水稻插秧面积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100%。3.3大钵体超早育苗人工摆栽技术大钵体超早育苗人T摆栽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又一项超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市于2006~2007年小面积试验,每亩产量可达550kg;2008年示范面积达3000亩,2009年大面积推广,面积达5万亩。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对**市水稻单产与总产的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4**市水稻生产优势54.1全部是粳稻我国人均消费稻米数量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是籼稻;粳稻米人均消费数量呈增加趋势。同内外粳稻生产量和商品量较少,**市生产的全部是粳稻,这无疑展示出**市稻米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销售前景。4.2生态环境好**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3.5%,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人口密度较小,工业发展较慢,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程度也小,较适合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也是**市“绿色品牌”稻米较多的根本原因之一。**市昼夜温差大,与南方水稻主产区相比,没有高温障碍,适宜发展优质食用米,所产稻米整精米率高,透明度好、垩白较少、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4.3化学污染少**市冬季严寒,很多病虫害的虫卵和病菌不能越冬。加之无霜期较短,水稻生育期间温度也较低,生产上常发性病虫害种类(除稻瘟病等个别病害之外)与我国南方稻区相比明显偏少。即使发生病虫害,也因病原菌和害虫基数较低,水稻生产使用农药数量也较少。鸡东县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养分含量较高,加之农业开发时间较短,土壤肥力消耗较少,水稻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数量也较少。4.4商品数量大一个地区人均稻米消费数量是比较稳定的,稻米过多形成陈米会造成浪费,少了又会涉及粮食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还有习惯性。为此,**市可以发挥稻米商品数量最多和绿色稻米等优势,与缺米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稻米供销合同。**市与浙江省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签订了稳定的供应优质稻米的协议,就是这种生产模式的探索。5**市水稻再发展的趋势5.1面积增加的可能性**市无霜期短,但是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光照资源并不少,适合水稻生长;昼夜温差较大,土壤肥沃,单季生产量不低;大平原较多,土地连片,可以种水稻的耕地资源充足,而且适合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今后能种植多少水稻,关键取决于可利用水资源状况。5.1.1地表水灌溉有灌溉水源的水稻种植面积在**市比例很大,共有40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59%。**市共有3个灌区,计划设计灌溉面积40.5万亩,其中已开发水田面积15万亩。目前**市规划建设**灌区,提引松花江水,可灌溉面积280万亩。5.1.3井水灌溉**市目前打井提水地区水稻种植面积145万亩,全市现有机电井2956眼,可有效灌溉水稻面积180万亩,至2015年还能增加机电井820眼,可增加水稻面积50万亩。但打井种稻不6仅存在水温低影响产量和品质,关键大面积集中打井,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形成地下水面积越来越小。为此,今后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现有生产面积,继续大幅增加打井种稻面积可能性不大。另外,还有一些小塘坝和小水库等蓄水灌溉种稻,但所占比例较少。这类灌溉水流大幅增加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很小。由以上分析看出,**市水稻种植面积的多少,不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今后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取决于如何有效利用过境地表水,在水利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水利工程配套,加大水资源灌溉措施,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等措施,在2010年水稻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增加至400万亩还是有可能的。5.2提高单产可能性据祖世亨等人的研究,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地区一般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600kg/亩,这比**市目前平均单产水平高11.37%左右。说明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市水稻单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5.3减灾降低损失量**市在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稳产性也在提高。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气象灾害频发,单产水平变化幅度加大。2002年大面积发生障碍型低温冷害,2005年、2007年普遍发生稻瘟病害,都给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深入研究灾害发生规律,推广各种灾害综合防御技术,减少灾害损失,也会提高水稻单产产。5.4总产量和商品量分析2004~2010年**市水稻平均单产为450kg/亩。。从水稻单产潜力分析,只要生产技术普及到位,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市水稻单产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