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哲学是什么?本人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博导,北京的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委员;北京市社科联常务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常委。研究领域:中国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知识论主要著述:一、著作类:1、《金岳霖》(20万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1月;2、《知识论引论》(23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3、《人性与自我修养》(译著),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4月;4、《哲学百年》(合著),北京出版社,1999年10月;5、《分析哲学在中国》(33万4千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位极北辰》(31万字),《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道与真——金岳霖哲学的研究》(39万8千字),人民出版社,2002年;8、《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哲学是什么》,台湾扬智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10、《哲学是什么》,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11、《诠释与建构》(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传统与创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3、《观澜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14、《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5,《金岳霖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16,《知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次印刷,2006年6月第二次印刷17,《探寻真善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18,《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19,《名家论人生丛书》(主编,共13种),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年1月19日20,《冯友兰论人生》(参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年1月21,《现代儒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22,《燕园哲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此外还发表有约160篇学术文章本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二,哲学是什么?三,哲学研究哪些问题?四,哲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上述的五个问题,尤其是后四个问题都是很大、很复杂的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更为复杂。其实答案对于哲学家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讨论、对话、思考。答案是确定的话,也就不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因此,哲学家永远在路上,在艰苦的探索的征途之上,哲学家就是智慧的探索者,思索就是他们的最大乐趣。为什么哲学家注重的不是确定的答案呢?第一,哲学思考的对象不是自然或社会或人类的某一个局部性的具体问题,而是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类的整体性的终极性的思考,比如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质、宇宙世界运动的规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是有限的而向往无限,上帝是否存在?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自然,我们能否认识,如果能够认识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可靠的途径?如果我们划分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那么认识主体能否以及如何把握或认识客体?你是谁?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对象?等等。对于上述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想法的立场和看法,争论不休。对于这些问题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第二,我们的智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上述的问题提供终极性的答案。之所以说我们的智力是有限度的,是因为:A,我们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的限度;B,我们迄今所把握的所有的方法都是有边际的,是有局限的,如归纳方法、分析方法、直觉方法、解释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C,人类的语言是限度的。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不可能提供确切的答案。第三,历史上哲学家所探讨的那些问题,一旦有了较为确切的答案,那么这些问题马上就进入了科学的领域,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领域在历史上不断的扩大,而哲学的领地却在逐渐地缩小。由于上述的原因,哲学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还必须要学哲学呢?我们要学哲学是因为:第一,哲学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比如科学的基础就是哲学。什么是科学?科学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理论构架,没有这样的理构架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第二,对于哲学而言,重要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答案可能会过时,且马上就会过时,但问题是新的,问题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学习哲学就是提高问题意识。第三,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的特点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论证的过程,就这点说,哲学类似于几何学。对于几何学来说,答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论证的过程。也就是说,哲学不是真理的堆积或者仅仅是提供正确的结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说明或者提供正确而充分的理由表明我们的某些看法是对的或正确的。这就表明,哲学是论证的艺术,学习哲学就要学会论证或推导。第四,与研究自然、社会、人类的某一局部现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精神科学等不一样,哲学是研究万有的或整体的学科,由于思考对象的伟大,所以学习和研究哲学会引导你走出狭隘的局部的束缚,逐渐打开你的眼界,提升你的精神境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下与未来、自然与人类、现象与本质等关系。二,哲学是什么?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这是学习和研究哲学遭遇到的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谁提出这一问题,并进行讨论,谁就在给自找麻烦,给自己挖坑。但今天来到宜宾学院讲授“哲学是什么”,我也就原意给自己找这样的大的麻烦,硬是要来谈谈哲学是什么这一大而复杂的问题,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我写过《哲学是什么?》,但从来没有讲过这本书,北大哲学系要我讲,但我没有答应。今天来到宜宾就要硬着头皮来讲哲学是什么这一难题。其实,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也绝对不是不可以谈论或研究的问题,你去细看世界各国的哲学系,你去读一部世界哲学史,几乎是各国有各国的哲学史,西方有西方的哲学史,如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希腊的,罗马的灯;东方有东方的哲学史。甚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一点明显地不同于科学,科学思想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其实,严格说来,没有什么德国哲学,有的只是黑格尔哲学、康德哲学、谢林哲学、费希特哲学、尼采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孔子哲学、孟子哲学、庄子哲学、老子哲学等。这就是哲学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个性特色。如果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谈谈我们自己对于哲学的看法呢?下面就是我对于哲学的初步的看法。1,哲学与人密切相关,离开了人就绝对不会有哲学。所以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什么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人或人类下一个定义。对于人我们曾经有过这样几个定义:A,人是能够制造并能够运用工具的动物;B,人是两足而没有羽毛的动物;C,人是有理性的动物;D,人是有思想、有语言的动物。还有其他许多关于人的定义。第一个定义确实揭示出了人类的特点。但其缺陷是没有能够说明高等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其此是没有能够揭示出人类为什么能够制造和利用动物,也就是说制造和利用工具只是人类具有的外在的标志。第二个关于人类的定义,只具有调侃的意味,是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对人开的一个玩笑。我比较倾向于第三和第四个关于人的定义。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定义揭示出了人才具有而动物不具有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人具有理性,人有思想的能力,人有思想;而语言则进一步加强了人的思考能力,为思想的成系统性及其思想的传达和讨论成为了可能。除了思想努力和思想之外,人当然还具有情感、意志。情感和意志动物也都具有。但是情感和意志绝对不可能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为动物也具有这两项。(金朝元好问《摸鱼儿·雁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但是动物不具有理性或其理性未能达到人类所达到的高度。动物也不具有语言,所以他们不可能具有系统思考和系统表达的可能性。所以帕斯卡在其《思想录》中这样说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原则。第二,人具有的思想属性驱使人不断地去思考、去追问世界上的种种问题。仅仅具有思想还不能形成哲学,只满足于停留在现象界也决不能形成哲学。思想是在思想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了思想能力必须运用这一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一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的开头便这样说道:“求知是人的本性(toknowisthenatureofmen)”。荀子在其《荀子·解蔽篇》中有这样说道:“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之,物之理也。”可惜,在中国荀子这一看法在历史上没有得到系统的贯彻,所以一讲到人性,我们只知道人性的善与恶。讨论人性善与恶的前提是知或求知。没有这样的前提,我们是不可能知道人性的善与恶的,也没有办法来讨论诸如此类的问题。正因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我们才想知道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我们才来研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节制等问题,逐渐地形成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这样的学科。可以说,哲学也是求知的结晶。不但哲学,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科都是人类漫长的求知的结晶。当然,我们的求知本性并不能够穷尽宇宙。我们面临着这样的三个世界,已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和不可知的世界。一般认为,未知世界和不可知的世界,不是我们人类求知的范围,但事实上,人类的求知的本性却在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和不可知的世界。我们的认知范围在历史上不断地扩大。上帝不应该是我们人类能够认知的,但我们却在历史上不断寻找上帝存在的根据,尽管此类寻找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总之,人类求知本性趋势人向着未知是世界和不可知是世界迈进。第三,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的求知本性系统化,更为重要的是,A使人类求知的结果在历史上得到积累和扩充,B使人类能够进行讨论和争辩,从而推进知识的更大程度的积累和更大范围的传播成为了可能,C语言是抽象的基础和载体,或者说因为有了语言,抽象思维才有了可能。从此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2,现在讨论“哲学”这一概念“哲学”这一概念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上不曾有过,“哲学”一词是日本学者西周在民治维新时期(1868年)出版的《百一新论》的一篇文章中首先运用汉语“哲学”来翻译西洋“philosophia”这一概念的。黄遵宪于1987年率先在其介绍日本国情的《日本国志》中关于东京大学的学科建制时引进了“哲学”一词。西周先后用“希贤学”、“希哲学”和“哲学”三词翻译西洋的“philosophia”概念的,后来定下用“哲学”指称“philosophi”“希贤学”中的“希贤”一词是引用自周敦颐《通书》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希”有仰慕、追求之意。西周是东方率先运用“哲学”一词的第一人,但似乎并不很了解philosophia一词的确切含义。比如他后来曾经这样来解释“哲学”,他说西洋的philosophia就是东方的儒学,这样来理解philosophia是有问题的。因为儒学与philosophia这两者之间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哲学”这一概念还是在日本的学界迅速地流传开来,并为学者们所接受。在中国黄遵宪是率先引进“哲学”一概念。黄遵宪当时是驻日本大使,曾撰写《日本国志》,其中有一章介绍日本东京大学的建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