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化学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1、植物资源的概念:广义:植物资源是地球上或生物圈内一切植物的统称。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狭义:经过人类生活或生产实践活动,筛选出来的某些植物种类,可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料,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生产价值的再生资源。2、次级代谢产物:3、国内外植物资源化学发展概况:前景很好。4、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1)在思想认识上,要牢固树立资源保护和永久持续利用的意识;(2)在开发利用某种资源植物的同时,采取传统的方法建立生产基地,通过选育、引种驯化或组织培养生产大量苗木。进行大面积人工栽植以促进资源再生;(3)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支持、组织和指导农民栽培其所需资源植物;(4)利用植物细胞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各种次级代谢物质。5、植物资源化学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意义我国为天然药物大国,但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仅占2%左右的份额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6.1%,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植物资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6、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章植物化学成分的预试一、预试方法1、系统预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植物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2、单项预试--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3、它们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然后进行各种定性反应。有时可进一步结合化合物的酸碱性不同,采用酸或者碱处理,使其再为含酸性、含碱性及含中性的化合物部分。各部分的沉淀反应或显色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层析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可能含有那些类型的化学成分。第一节预试目的和对样品的感官观察与判断1、十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碱类、黄酮类、甾体类、糖苷类、苯丙素类、醌类、萜类、鞣质类、脂质类和挥发油类一、预试目的--植物体内存在哪一类或哪几大类成分二、感官观察与判断1、植物材料的产地、生物学特性和分类学鉴定等。2.颜色:断切面-橙黄,棕黄色(羟基蒽醌类)、白色粉屑(淀粉或糖)3.嗅觉:若断面有油点并伴有特殊香气,除可能含油脂外,还可能有芳香油、香豆素、内酯和某些挥发性成分存在。4.味觉味苦--生物碱、糖苷类、苦味物质收敛性涩味--鞣质甜味-糖类、甘草皂苷存在酸味且凉爽--柠檬酸、苹果酸等三、预试溶液的制备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第二节定性鉴别的一般原理一、鉴别注意事项1、根据各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各成分能被提取出来。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3、待检测样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4、提取液较浓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二、显色反应(显色反应是定性鉴别中常用的化学方法,其原理是植物化学成分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溶液中进行或薄板层析或纸层析或在点滴板中进行)1、络合反应:植物化学成分与金属盐类形成络合物显色,如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可呈现出不同颜色。这是由于Fe3+络合物[Fe(H2O)5Ar]2+所致。2、缩合反应:如糖与α-萘酚-浓硫酸反应产生的缩合物呈紫红色。3、氧化还原反应:氯化三苯四氮唑在加热的碱溶液中,能被还原性糖还原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而生成红色沉淀。4、重氮化-偶合反应:芳伯胺类与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酚类、芳胺等偶合生成有色物质。三、荧光鉴别物质经光照后荧光的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生物碱、蛋白质;第二种是诱发荧光。化合物本身不发荧光,但在与某些金属形成络合物后,就呈现荧光。最常见的是芳环上具有两种可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功能团,如〉C=O、—OH、—N—、—SH、—NH2等。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加Al2O3在紫外光下显强荧光。甾族化合物不发生荧光,但经浓硫酸处理后可呈现荧光。具有芳香环并带有推电子基的化合物及具有共轭不饱和体系的化合物才会发生荧光。极性的和不饱和的基团,如—OH、—OCH3、—ArOH、—C=O等,对物质的荧光有显著影响。第三节预试前对样品的前处理一、重点检测某类成分1、单项预试法--重点检测某类成分,如检测某一植物中是否含有生物碱,可以按浸提生物碱的方法获得粗提物,然后用显色反应进行检测,以初步确定是否含有生物碱类物质。2、系统预试法--常用递增极性的溶剂法,即根据植物成分亲脂性强弱的程度,选用多种极性不同的溶剂,依次提取,使之分为若干部分以便分别检测3、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乙醇、水等溶剂提取,就可以将植物内含物分为四大部分(1).石油醚-亲脂性强的化合物,如油脂、挥发油、甾醇等。(2).乙醚-内酯、黄酮、醌类和弱性生物碱等亲脂性成分。(3).乙醇-糖甙类、生物碱、氨基酸、酚酸、鞣质等亲脂性较弱的成分。(4).水提取-蛋白质、氨基酸第四节各类成分的定性鉴定一、生物碱1.检品溶液的制备:取粉碎的植物样品约2g,加蒸馏水20~30ml,并滴加数滴盐酸,使呈酸性。在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过滤,滤液供作以下试验。2.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生物碱类成分(除有少数例外)均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在酸性溶液(水液或稀醇液)中产生沉淀反应。操作如下:(1)取上备酸水浸液四份(每份1ml左右即可),分别滴加碘-碘化钾﹑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若四者均有或大多有沉淀反应,表明该样品可能含有生物碱,再进行下项试验,进一步识别。(2)取上备其余酸水浸液,加Na2CO3溶液呈碱性,置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约10ml振摇,静置后分出醚层,再用乙醚3ml,如前萃取,合并醚液。将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酸水液10ml振摇,静置分层,分出酸水液,再以酸水液5ml如前提取,合并酸水液,如此酸提液四份,分别作以下沉淀反应。a.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汞钾试剂,产生白色沉淀。b.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桔红色或红棕色沉淀。c.碘-碘化钾试剂(Wagn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碘化钾试剂,产生棕色沉淀。d.硅钨酸试剂:酸水提取液滴加硅钨酸试剂产生淡黄色或灰白色沉淀。此酸水提液与以上四种试剂均(或大多)产生沉淀反应,即预示本样品含有生物碱。(3)备注:以上(1)、(2)沉淀反应结果:沉淀的多少以“+++”,“++”,“+”表示,无沉淀产生则以“—”表示。若(1)项试验全呈负反应,可另选几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可参考有关资料)进行试验,若仍为负反应,则可否定样品中有生物碱的存在,不必再进行(2)项试验。二、糖类(一)沉淀反应1.Tollen’s反应(氨性硝酸银):还原糖和吐伦试剂反应,沸水浴加热,产生银色或褐色沉淀,可在纸上进行,为棕褐斑点。2.Fehlling’s(碱性酒石酸铜)反应:还原糖的水提液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红棕色沉淀。3.Molisch反应(α-萘酚):是糖类(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其衍生物、糖甙类等)的反应。在浓H2SO4作用下,糖类先缩合成糠醛或其衍生物,它们能与α-萘酚生成紫色物质。(二)显色反应1.间苯二胺试剂:将样品点在纸上,喷洒该试剂,于105℃加热数分钟,呈黄色荧光,即表明有糖类存在。2.间苯二酚反应:酮糖和间苯二酚在盐酸水溶液中热反应即显红色。三、黄酮①取醇浸液2ml,加浓盐酸2~3滴及镁粉少量,放置(或于水浴中微热),产生红色反应。②取醇浸液1ml,滴加pbAC2溶液数滴,产生黄色沉淀。③纸片法:将醇浸液滴于滤纸上,分别进行以下试验:1.先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然后喷1%AlCl3试剂,再观察荧光是否加强。2.氨熏后出现黄色,棕黄色荧光斑点。与氨接触而显黄色,或者原呈黄色,但与氨接触后黄色加深,滤纸片离开氨蒸气数分钟,黄色或加深后的黄色又消褪。3.喷以3%FeCl3乙醇溶液,出现绿、兰或棕色斑点。④荧光:黄酮类衍生物,都带有显著的荧光。⑤紫外吸收光谱黄酮类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黄酮中的羰基与二芳环形成较强的共轭体系,对紫外光相应产生两个区域的特征吸收区带Ⅰ最大吸收为300nm~500nm,为B环肉桂酰的吸收区带Ⅱ最大吸收为240~280nm,为A环苯甲酰结构所引起。四、鞣质、酚类、有机酸类(一)鞣质的定性反应1.明胶溶液的沉淀反应: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新配制的10%NaCl的0.5%明胶水溶液,若含鞣质则产生白色沉淀。2.生物碱类、胺类沉淀反应:多数鞣质水提液能与(NH4)2CO3、吡啶、喹宁、咖啡因等的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3.金属盐类的沉淀反应:多数的金属离子可与鞣质生成沉淀。如醋酸铅、醋酸铜、重铬酸钾、三氯化铁、氯化亚锡等。(二)酚类的显色反应1.FeCl3反应:酚类成分的水或乙醇提取液与FeCl3试液反应能产生黄、绿、紫或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酚类的反应。2.李伯曼(Liebermann)反应:酚类的衍生物与亚硝酸(或含N的氧化物)在浓硫酸条件下缩合成吲哚酚类衍生物,呈蓝色或绿色,用水稀释后变成红色,碱化后又变成蓝色。3.三氯化铁—氯化钾反应:将样品点在纸上,喷洒新配置的试剂,可立即呈现蓝色斑点,则可能有酚类及还原性化合物存在。(三)有机酸1.pH试纸:有机酸的水溶液使pH试纸显酸性。2.溴酚蓝试验:将有机酸的水溶液滴于纸上,喷洒0.1%的溴酚蓝试剂,立即在蓝色背景上显出黄色斑点。溴酚蓝的变色域pH3.0~4.6,由黄至紫(蓝)五、醌类化合物(1)、苯醌类衍生物的显色反应1.吲哚或吡咯的0.5%乙醇溶液1ml,加试剂(乙醇溶液)2ml后振摇,再加入浓HCl5滴,通常呈紫色。2.样品的石油醚提取液3ml,加1,2-乙二胺3滴,摇振后可呈色(2)、萘醌衍生物的显色反应1.羟基萘醌类加醋酸镍溶液,可呈黄橙色。2.在5,8位含有羟基的1,4-萘醌类,加入甲醇—醋酸铅溶液,可显紫色(3)、蒽醌类衍生物的显色反应1.醋酸镁反应:羟基蒽醌类的乙醇提取液,加醋酸镁试剂而显色。因羟基的数目与位置不同,其颜色亦有别。反应可在滤纸上进行。2.硼氢化钠—二甲基酰胺试剂反应:一些蒽醌和蒽酮类的衍生物,在纸上能与20%硼氢化钠的二甲基酰胺溶液反应,在紫外光下可显强的黄色、绿色或蓝色荧光六、香豆素、内酯类化合物(一)显色反应1.FeCl3反应:香豆素大多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反应呈色。2.Cibbs反应:香豆素类在pH=9.4的缓冲液中,加入2,6-二溴醌氯亚胺的乙醇液而显色(二)荧光----香豆素类--紫外光--荧光,碱性条件下荧光增强七、强心甙和甾体(一)强心甙的显色反应1.Raymond反应:强心甙类与间二硝基苯的碱性试剂反应,多呈紫色,继而转为蓝色。2.Baljet反应:强心甙与苦味酸的碱性试剂反应,显示橙红色(二)甾体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1.间二硝基苯试剂:2%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和+14%NaOH(或KOH)乙醇溶液--滤纸+喷洒上述+干燥约10min,可呈黄褐色或紫色。强心甙亦有此反应。2.醋酐浓硫酸试验:取乙醇提取液将溶剂蒸干,残渣中加入1ml冰醋酸使其溶解,再加入1ml醋酐,最后滴入1滴浓H2SO4,试管颜色逐渐由黄—红—紫—蓝—墨绿等变化,则表示有甾体类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存在。甾体类化合物颜色变化较快,而三萜类则较慢。八、皂甙(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