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陆良县委关于制定陆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各行各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陆良的实际出发,编制《陆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尽量克服面面俱到,力求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与兼顾各方,立足县情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强化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重视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既注重宏观调控目标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发展目标的客观现实性。《纲要》紧扣时代主题,紧密结合陆良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以又快又好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方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机制为动力。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施《纲要》,对于紧紧抓住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顺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第一章陆良县“十五”计划基本情况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县情慨况一、自然概况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东经103.23'—104.02'、北纬25.44'—25.18'之间。东邻师宗、罗平,西靠昆明市宜良县,南接昆明市石林县,北连麒麟、马龙。全县国土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77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平均海拔1840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979.6毫米。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61.2万人。陆良县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云南农牧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七五”至“九五”期间,曾被国家和省列为商品粮、商品猪、蚕桑、烤烟基地县予以扶持建设,形成了烤烟、粮食、种子、畜牧、马铃薯、茧丝绸、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造纸、印刷、建材、生物制药、化工、茧丝绸、皮革、机械、电力等为主体的县域地方特色工业体系。具备年产3.5万吨机制纸、30万箱卷烟商标包装、200万吨水泥、50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8万吨合成氨、7万吨硫酸、16万吨碳铵、10万吨普钙、2万吨黄磷、2万吨重铬酸钠、600吨生丝、20万件民族铜铝金属用品和10万吨畜禽饲料的生产能力,发电装机容量11.5万千瓦,日供天然气60万立方米。初步建立了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陆良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3-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培育支柱产业,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省内先进市县相比差距还较大,按照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陆良县经济社会发展任重而道远,亟待加强和提速。二、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平坝,坝区面积772平方公里,境内土地宽广、交通便捷。县城距昆明122公里,曲靖60公里,开远150公里,贵州兴义200公里。324、326国道横贯境内,南昆铁路穿境而过,曲陆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西桥至石林、召夸至罗平江底一级公路全面开工,县乡公路100%油路化。是连接昆明辐射曲靖、红河、文山乃至贵州、广西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滇东重要的物资集散地。2、资源优势陆良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每年都有上千名学子考入大学,源源不断地为陆良注入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有一批陆良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遍布国内许多部门、地区,关心和支持陆良的建设和发展,为陆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陆良县境内江河纵横、沟渠成网,南盘江穿境而过,水资源总量17.3亿立方米,拥有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6.53万千瓦,中泰合资企业火电厂1个,装机容量5万千瓦,形成了水火并举、大小电力相结合的地方电网。境内无硫天然气储量达145.43亿立方米,有一定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石材资源,初步探明煤炭储量达3000多万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2006年可进入开采使用。陆良是爨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浓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国家AAAA级景区-4-彩色沙林、五峰山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白水塘万亩荷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都为陆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3、产业优势陆良县地方工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造纸、印刷、建材、化工、生物制药、茧丝绸、机械、发电等门类较为齐全、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比较完善的地方工业体系;良好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烤烟、优质稻米、畜产品、蚕桑、无公害蔬菜、马铃薯、林业等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工农结合、优势互补的产业群布局,为陆良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将更加紧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5-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第二节“十五”计划及其执行情况一、“十五”计划目标提前和超额完成“十五”期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重大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奋力开拓,锐意进取,扭转经济增长持续走低的不利局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着力培育特色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总体来看,“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提前一年实现。(1)“十五”期间,陆良县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4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9.8亿元,-6-年均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8.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88亿元,年均增长10.83%,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7亿元,年均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2亿元,年均增长14.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88亿元增长到2005年15.8亿元,年均增长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1.249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5亿元,年均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6.09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9亿元,年均增长2.5%。(2)“十五”期间,陆良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28:28调整为2005年的37:35:28,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值2005年达27.3%;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30.7%。(3)“十五”期间,陆良县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五年累计投入5780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排除中小学危房3.8万平方米。全县现有完小139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8所,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9.95%,初中入学率达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9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达99.98%。素质教育全面推开,人均受教育年限6.5年。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成人教育不断壮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48家,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2床、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医疗救护、危急孕产妇急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得到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广播电视文化-7-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暨“中国书法艺术之乡”,2005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十个文化特色县之一。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97%,有线电视己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05万户;电信、广电宽带网用户大幅度增长,全县用户达4500余户。(4)“十五”期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129元增长到2005年的819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02元增长到2005年的2805元,年均增长6.38%。农民人均住宅面积28.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9平方米。(5)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造林14.3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5%以上。人畜饮水:全县已建人畜饮水水塘350座,小水窖6922个,解决山区、半山区8.92万人、7.63万头牲畜饮用水,年供水量0.015亿立方米。十五期间我县共实施省级温饱村9个,市级温饱村38个,省级重点村委会10个,易地搬迁项目4件,小额信贷880万元,安居工程2130户,新建农村沼气池11554口,受益人口46216人。(6)“十五”期间,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引进国内资金4.7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832万美元,年均递增98%;完成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678万美元,年均递增323%。(7)三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建设“旅游文化大县”目标,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县-8-城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县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宾馆饮食、交通运输、市场建设、金融保险、房地产、广告咨询、中介组织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陆良国际彩色沙雕节。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并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8)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取消面向农民征收的农业税、除烟叶外的农特税、屠宰税、三提五统费及各种摊派集资等,切实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据统计,取消以上各类面向农民收取的税费资金共计8000多万元,人均减少负担149.6元,户均减少负担592.6元。-9-第二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绿色经济强县、旅游文化大县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着力

1 / 1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