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衣2011.08.29中国经济发展历程青衣2011.08.29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构成要素——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主导产业等都在不断变化。概述青衣2011.08.29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2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2)3市场经济时期(1992--至今)将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概述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主导产业等都在不断变化。青衣2011.08.29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青衣2011.08.29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特征: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市场主体:公有制经济到1978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77.6%集体经济22.4%其他经济成分零。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资源配置方式:计划手段1950--1978年国家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均值为84.5%地方和企业的投资仅占15.5%(中国统计年鉴1981.6)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生产资料价格基本建设计划经济对资源的集中配置的体现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增长依靠高积累率,通过不断追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1953--1978年,我国的积累率23.1%36.5%,消费率76.9%63.5%。计划经济时期1957—1978资本投入49%劳动力投入31%技术进步20%。中国经济增长粗放型、外延型特征。高积累、低消费青衣2011.08.29产业发展重工业为主,资金主要投向重工业领域“三五”至“五五”时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50%的份额投向了重工业。到1978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高达56.9%,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统计年鉴1990.6)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核心: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弊端: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结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制。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结果:导致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行政性分权改革的重点是中央政府向下属各级政府放权让利。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957年制定了以向各级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1958年开始了体制下放。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体制下放”农村的“人民公社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1958年末生产下降、大批工商企业出现亏损、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经济陷入严重困难。1958~1976多次体制下放无一例外地以造成混乱。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主要成就计划经济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社会重要资源搞经济建设比如“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的实现,既是计划经济体制完成的标志,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建设成就。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存在问题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竞争,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整个经济没有了创造力。计划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2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2)青衣2011.08.29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打破长期以来认为“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独有”的僵化观念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经济转轨时期为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开辟了通道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青衣2011.08.29市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经济总量中,虽然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但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开始上升。经济转轨时期单一公有制青衣2011.08.29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职工工资、发放价格补贴以及压缩基建投资规模、扩大非生产性积累等途径,来调整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最终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为10%,资本积累的平均增速为8.9%,较计划经济时期,最终消费高出512个百分点,资本积累低31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转轨时期过度依赖投资重视消费青衣2011.08.29经济增长情况由于体制性约束被逐渐打破,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充裕的资本,民间资本与外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和轻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在转轨期得到补偿性的政策支持,国家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业得到发展,而对轻工业实行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基本建设、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先的原则,使得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短缺现象得到彻底扭转。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产业发展尽管这一时期加快发展了轻工业,但并未形成显著特征的主导产业。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分配制度收入分配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建立起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以及经济收入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制度。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结构在1978到2001年15年内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一直处于0.15--0.25之间徘徊,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是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增量改革,改革主要在国有部门以外的经济领域中推进,并以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来支持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国有企业的改革陷人困境以后,已经掌握领导权的邓小平把改革的重点从城市的国有经济转向农村的非国有经济。我们把这种改革战略叫做增量改革战略。其中最重大的举措,是解除了对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等的禁令,转持允许和支持的态度。农村经济从此气象一新。实施增量改革战略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民营经济得以从下而上地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增量改革实行增量改革战略,在大体维持国有经济现有体制的条件下,容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和引人部分市场机制,使中国出现了命令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并存的状态。这种经济体制双轨制最集中的表现,是生产资料供应和价格的双轨制。经济转轨时期青衣2011.08.293市场经济时期(1992--至今)青衣2011.08.29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中国经济开始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运行。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1993--2003年,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7%下降到38%,非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则由53%上升至62%。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进一步市场化基本建设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均值)较转轨时期大幅度下降,从38.9%降至9.7%;企业自筹和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则大幅度提高,分别占43.6%和24.9%,已经成为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全国基建投资中央项目与地方项目之比从1993年的39.8:60.2转变为2003年的18.1:81.9。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增长情况市场经济初期,投资再度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93--2003年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1%和42%,与转轨时期二者的贡献率(消费65%、投资28%)相比,消费贡献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投资贡献率则上升了14个百分点。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产业发展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不足。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超过60%,与其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发展情况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机制能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6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分配方式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收入分配实践进行了总结,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结构我国依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整体推进,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进行全面改革。1993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以下问题上获得重要突破第一,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改革战略,不仅在体制外的边缘地带进行,而且要在国有部门打攻坚战,要求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二,为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企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方面的改革提出了目标,拟定了方案。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政府和国有企业仍然是稀缺经济资源的主要支配者,加之政府仍然保持着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诸多干预权力,因此,从资源配置权力分配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关。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世纪之交经济改革的重要突破面对中国经济改革所遇到的旧所有制结构的障碍,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包括三项主要内容:(1)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调整,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国有资本从非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退出;(2)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3)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几年中,中国在所有制经济的调整和完善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经济改革21世纪初改革放缓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但是,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首先,按照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都有了重要的进展。到了21世纪初期,全国中小型国有企业,包括基层政府所属的乡镇企业已经全面改制,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个人独资或公司制企业。但是,当国有经济改革涉及能源、电信、石油、金融等重要行业的国有垄断企业时,改革的步伐就显放缓。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1.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弱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却显示出市场职能弱化、计划职能强化的趋势。2.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对投资有高度的依赖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年份往往是由大规模的投资带动。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关系出现严重失衡。市场经济时期青衣2011.08.29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3.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太大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