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第1、2课第3课第4、5课单元解读西方学者将我们中国的某位学者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那这位学者会是谁呢?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年。孔子故里曲阜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祭孔代表参加了盛大的仪式。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一、孔子孔子生平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讲析: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像我读《论语》之仁仁爱人忠恕仁爱人忠恕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以德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爱惜民力,以德教化。我读《论语》之仁仁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读《论语》之仁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1995年10月21日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我读《论语》之礼克已复礼正名思考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仁与礼的关系?“仁”“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内在自觉自律“礼”“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外在约束他律我读《论语》之鬼神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先尽人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读《论语》之教育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仁”和“礼”2.政治观:“为政以德”(民本思想)“仁”——“仁者爱人”“礼”——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孔子像3.天命观:4.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敬鬼神而远之”讨论探究: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孔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游文化圣地孔庙孔府孔林——传承儒家思想孔庙:孔子的住宅被改成孔庙孔府: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孔林: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汉代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世祖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封号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人权与公民宣言》,就引入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1993年,世界宗教哲学大会在芝加哥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大会又将这句话尊为全人类都应照奉的普世原则。•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孔子出国”2004年6月22日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2005年2月18日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孔子拜谒老子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二、老子老子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生于鲁襄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父亲李乾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死于扶风道是万物本原智者的低语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智者的低语辩证法无为而治智者的低语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1、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想一想:现实社会里,从哪些观念中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影响孔子老子儒家道家仁、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敬鬼神而远之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4.孔子曰:“君子〔社会的管理者〕之德风,小人〔社会的被管理者〕之德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观点A.强调因材施教B.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5.(2002年新课程文综题)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C结束语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