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青岛市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十三五”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畜禽种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批复》等五个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文件(鲁政字〔2016〕19-2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2号)和《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青发〔2016〕4号)《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青政字〔2016〕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市畜牧业把握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三保一促”目标,加快转调创步伐,初步构筑起具有青岛优势特色的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一、规模化养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2-户建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两区一场”快速发展,近200个村退出传统庭院养殖,养殖总户数减少了50%,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稳步增长,2015年达108.4万吨,人均占有120公斤,全市畜产品自给有余;四个县级市和黄岛区均保持全国畜牧业大县地位;畜牧业总产值162.5亿元,比2010年增长31.3%,占农牧业总产值的35.6%。二、产业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8家,8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2个;畜产品年出口额4.5亿美元,约占全省的1/3,肉鸡、肉兔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0和3/5,是全国最重要的肉鸡肉兔出口加工基地之一;畜牧业连接二产三产“接二连三”产业优势凸显,养殖、屠宰加工、兽药饲料、生物制品、装备制造等本土企业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近700亿元。三、生态化发展势头强劲。主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大中小循环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场112处;推动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和生态化改造,85%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5%以上,提高15个百分点;我市以精准管理和粪污综合利用等为核心的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推广。大力发展秸秆养畜和“粮改饲”,每年青贮玉米秸秆约150万-3-吨,约占秸秆产出总量的1/4,综合效益明显。五年来,市本级先后投入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畜牧业转调创。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落实《青岛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规定》,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原、移动控制、检疫监督等措施,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治,全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建成新的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检测中心、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疫病防控物资储备中心;山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通过国家评估;健全了动物疫病预防体系、监测体系、屏障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四个县级市和黄岛区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并完成全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市)建设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县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健全。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和完善了市、县、镇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广养殖档案管理“一本通”,建立了风险评估、经纪人登记管理、检疫检验同步、有奖举报等10项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了检打联动、部门联动、案件移交工作机制,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强化监督监测的技术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检测兽药饲料和畜产品54万批次,开展飞行抽检5000多批次,发挥了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坚持打防并举,开-4-展覆盖养殖、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各类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共查处各类畜牧兽医违法案件1000余起。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六、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改革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设置,胶州、黄岛、城阳、崂山四区市建立了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按照“顶层设计、统一开发、分级负责、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发建设了具备“即时上传、实时监管、风险评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证”五大功能的青岛市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有效扩大了监管覆盖面、提高了监管效率。全面建立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推动监管压力传导、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在全市划定责任网格,将所有养殖场户、奶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屠宰企业、畜禽贩运经纪人纳入网格,监管责任全部明晰到人。第二章“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是我市建设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有利因素(一)宏观环境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走产出高效、产-5-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立了“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农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现代畜牧业在大农业整体格局中的引领地位,对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做出了具体部署;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渔业、牧业是我市优势,潜力很大,增长应更好更快些”。这些都为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政策支持不断强化。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宏观调控手段更加灵活。各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扶持措施,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0〕11号)《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意见》(青政办字〔2013〕95号)《转发市畜牧局关于调整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意见的通知》(青政办字〔2015〕128号)等8个文件部署畜牧兽医工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发展空间继续拓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农村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的优势,积极参与-6-中西部经济发展,为我市肉鸡、肉兔等畜牧业优势产能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左右,比“十二五”末增长10%,畜产品刚性需求旺盛。我市年产生畜禽粪便约670万吨,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总量为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总量的28.2%,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产业功能不断拓展,逐步由“一产独进”转向“接二连三”,畜产品加工储运、饲料、装备制造、兽药生物制品及动物诊疗等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利益纽带不断拉紧,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千亿级畜牧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四)发展基础优势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方式正在成为主要模式;现代化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投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通过国家验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全面建成,在全国率先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域覆盖;我市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及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的肉蛋奶实现自给,是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优势,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面临挑战(一)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畜牧业“接二连三”功能还有很-7-大发挥空间,缺少业内领先的龙头企业,万福集团年加工生猪30万吨,仅是双汇集团的十分之一。龙头企业养加销一体化程度不高,畜产品深加工率不足50%,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龙头企业+农户的契约化生产模式亟待完善,合同养殖占比65%以上,养殖源头质量控制难以保障,全市20%多的养殖户没有纳入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畜牧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组织近千个,但真正发挥组织带头作用的不足十分之一。继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难度较大,现有散养户10万余户,庭院散养短期内难以全面退出,畜禽养殖面广、量大、点散的局面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二)稳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部分产能阶段性过剩,对本土生猪、家禽、奶业、肉牛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2016年上半年猪肉进口76.2万吨,同比增1.4倍,已接近上年全年进口数量;2015年我国乳制品进口161.1万吨,折算原料奶1003万吨,约占全国奶类产量的27%,是造成全行业奶价低、卖奶难困境的主要原因,50%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十二五”期间主要畜禽及其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周期缩短,生猪生产经历两次波峰波谷,全省活猪价格最低9.4元/公斤,最高21.4元/公斤,仔猪价格最低14.4元/公斤,最高37.2元/公斤;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畜禽养殖跟不上市场变化,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稳定发展。养殖从业人员紧缺、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谁来养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饲-8-料原料资源不足,饲用豆粕、苜蓿等对外依赖度达80%以上,饲用玉米比国外玉米价格高约50%;养殖成本不断抬升,“十二五”期间,畜禽养殖成本增加将近40%。畜牧生产水平较低,我市一头母猪平均每年提供商品猪17头,远低于欧美国家24头的水平;每只蛋鸡年产蛋量13公斤,比加拿大低23%,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资源要素约束加大。我市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可用土地紧缺,用地成本不断上升。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2017年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所需土地近10万亩,均无着落。莱西市2016年养殖用地需求5300余亩,仅能落实500亩,缺口在90%以上,土地紧缺严重限制了潜在的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养殖业融资困难,我市有2600多家养殖企业有扩大生产贷款需求,所需资金约8.2亿元,由于畜牧业的金融信贷政策少,畜禽活物抵押的方式金融机构难以接受,养殖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负担重。(四)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年产生畜禽粪便约670万吨,其中猪粪便排放量最高,为320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7.8%;全市耕地面积786.3万亩(52.4万公顷)、经济林地及苗圃162.6万亩(10.8万公顷),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为10.6吨/公顷,未达到1公顷耕地负荷30-45吨畜禽粪便的常用数值下限,但局部养-9-殖较为密集的地区,已经造成环境压力。全市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整体压力不大,但仍有约10%的畜禽粪便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个别专业村、散养户的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我市大部分养殖场设施设备档次较低,实现“两分三防”(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防渗、防雨、防溢)的规模养殖场占比60%,配套处理设施不完善、运行处理成本高,遇到极端天气,易造成外溢污染。禁养区内仍有养殖场1000多家,约占畜牧业生产能力的1/10,落实国家、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养殖场搬迁拆除压力大。(五)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国际上,动物疫情十分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新城疫等疫情呈高发期;国内动物疫情不容乐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疫情时有发生,多省份从农贸市场检出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样品和H7N9病原学样品。我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对外交流频繁,国内外疫情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不够严格,有的区市畜禽养殖场免疫畜禽存在不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