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精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为了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创建100个精品农村社区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打造精品农村社区活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活动,着力打造精品农村社区,努力完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提升农村社区功能,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二、创建标准精品农村社区要达到以下标准1、硬件设施标准。(1)加强农村社区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整治或新建农村社区道路,缓解农民群众“出行难、难出行”的问题。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等活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2)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建设。每个农村社区建有一所不少于200平方米的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半径一般不超过2—3公里,农村居民从驻地步行不超过20分钟。逐步形成以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2、组织建设标准(1)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指导、部门配合、社区主办、协会协助、群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运行体制。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农村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真正做到依法建制、以制治村。(2)积极组建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性互助活动,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工作队伍。3、服务建设标准。(1)开展社会救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阳光救助,对低保对象中的五保对象、残疾人、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实施分类救助;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完善优抚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困难群体治病难的问题;深入开展困难对象帮扶、“希望工程”、爱心助学结对资助等救助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发展社区卫生、计生。建立农村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标准化的社区卫生室和计生服务站,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逐步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实现微机管理。按照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抓好社区环境卫生,落实包干责任制,切实解决乱丢脏物、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问题。(3)繁荣社区文化教育。按要求完善室内外文娱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图书室援建和社区读书活动,满足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社区腰鼓队等文化队伍,引导群众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赌博、邪教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4)加强平安社区创建。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建立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机制,夯实平安创建基础。充分发挥民兵在创建农村平安社区中的作用,建设一支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素质过硬的治安联防队伍,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治保、帮教、调解、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群众组织,强化农村社区沟通上下、化解矛盾的功能,努力建设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安全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进万家”、“送法下乡”等活动,把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等公共资源,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确保社会稳定。(5)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对接和互动。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动员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联谊结对,以城市社区影响、带动、辐射农村社区,按照“在优势上寻找互补,在举措上落实互动,在效果上追求互赢”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管理经验交流、城乡文体联欢、社区服务与劳务输出、扶贫帮困救助、农副产品交流等活动,达到管理互学、服务需求互补、文化共享的目的,推动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发展。三、方法步骤精品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分前期准备、具体实施、总结验收三个步骤进行。(一)前期准备(2011年5月前)1、成立全县精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全面部署开展创建活动。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入创建规划的村要成立以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组长,民间组织、驻村单位和农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精品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品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方案。2、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宣传,通过走访群众、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家喻户晓、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二)具体实施(2011年6月—2011年9月)1、成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中心功能配置,制定中心活动制度,确定各服务站工作职责、活动内容和工作流程。2、开展服务。结合实际,各服务站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鼓励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3、建立社区服务队伍,包括社区志愿者、保洁服务人员、帮扶救助人员等。配套办公设施,建章立制,健全各项表、簿、册,建立各项档案。(三)总结验收(2011年10月—2011年11月)各乡镇要在认真实施的基础上,完善创建档案,并做好申报验收工作。精品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在创建单位自荐,从下至上逐级推荐的基础上,由省民政厅检查验收确认后进行命名。四、工作要求(一)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开展精品农村社区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市开展创业服务年、优化创业环境活动的具体举措,各乡(镇)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开展精品农村社区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共识,主动关心、积极支持该项活动,基层干部群众热心参与该项活动。(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各乡(镇)在创建活动中要切实尊重农村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满足农村居民需要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支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管理,认真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使精品农村社区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乡(镇)在创建活动中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有效整合资金、资源、资产,避免重复建设;要注重突出区域特色、传统特色,精心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建设模式的农村社区,不搞“一刀切”,切忌形式主义。(四)严格标准,认真实施。各乡(镇)于10月底前将确定的创建精品农村社区名单报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股。各乡(镇)创建工作要扎实有效,确保质量,力争早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