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边际学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边际学派1870年的“边际革命”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开端,经济学经由这次思想革命实现了由古典分析范式到现代分析范式的转换。“无论是经济学的结构,还是它的方法,都与古典经济学截然不同”(斯皮格尔,P.435)研究中心:古典经济学强调积累、生产、供给和成本,现代经济学关注消费、需求和效用。研究方法:古典经济学主要采用抽象演绎方法,现代经济学主要推崇建立在心理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抽象演绎法。如借助于边际分析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心理感受),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也就是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去观察经济问题。价值论:古典经济学主张客观价值论,现代经济学主张把人的主观感受作为价值决定的因素之一(主观价值论)物的效用(价值)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主观)评价。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一)边际效用学派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在奥地利、法国和英国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新流派。是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流派的统称。1871年,标志着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边际革命的发端。这一年,奥匈帝国的卡尔·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分别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1873年,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这三本书被后人公认为是边际主义的开山之作,他们三个人则被公认为是边际革命的奠基人。边际效用学派主要分支:奥地利学派: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卡尔·门格尔(1840~1921)、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门格尔女婿)(1851~1926)、欧根·庞巴维克(维塞尔妹夫)(1851~1941)。数理学派(数学方法):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的帕累托,以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而得名。美国学派:以约翰·克拉克为代表。克拉克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源)。资本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竞争加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市场问题集中呈现在消费方面,所以经济学的研究不能不从人们的消费和欲望出发。经济学家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二)边际革命兴起原因门格尔曾经指出:“一切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类的欲望本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动,就没有社会经济和以它为基础的科学。对欲望的研究是经济学的关键”。所以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2、边际理论所隐含的政策主张符合主流社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从需求研究价值问题可以回避劳动价值论和剥削问题)。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隐含的政策主张是一切财产归劳动者,不符合主流社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由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否认价值的根源是劳动,其隐含的政策主张是反对一切财产归劳动者,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它便成为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而得到发展和广泛传播。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分配的不平等频繁的经济危机19世纪50、60年代劳资冲突日益严重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对论证社会和谐无能为力;而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有沦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的倾向。1011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主张通过限制财产权利、进行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对社会不平等进行修正的改良主义。12边际主义者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解决方案。他们的方法:新起炉灶,彻底推翻以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继续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辩护。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3.哲学和科学发展方面的原因(方法)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发展并流行。这种哲学把人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主体。它对经济学的影响,就是使经济学转向了研究个人及其主观愿望、消费行为等。心理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获得了迅速发展,从而使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心理现象成为可能。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经济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三)“边际学派”理论的一般特点1、重视边际概念的运用。它把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原理引申到一切经济理论中去,用边际分析方法解释经济现象。2、重点转向微观分析。它的分析基本上不考虑总体经济,只考虑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3、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在这个学派中,需求变成决定价值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如古典学派那样以生产成本、供给作为决定价值的惟一因素。4、边际主义者所设想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相信经济力量一般总是趋向均衡方向而转化。这实际上是赞同萨伊定律。5、反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原因是这个理论把地租看做不劳而获的收入并企图消灭地租,边际主义者把土地看做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从而把地租看做是利息的一种特殊形式。6、把高等数学,以及个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等引入经济学分析之中。7、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但与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不同,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是其运用心理分析方法的前提。(四)边际学派的理论要点:(1).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是人对物品满足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2).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3).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4).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5).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并由能使供求达于均衡的边际评价来决定;(6).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1.德国经济学家冯·屠能提出的“要素最后生产力论”是“边际生产力论”的最初形式,它由“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和“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构成。(1)“自然工资理论”认为,劳动产品是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应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劳动产品扣除归资本的利润(利息)之后的余额便是工资。(2)“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等于在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3)“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认为:资本的收益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利润(利息)决定于最后投入的资本的生产力。二、边际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先驱“屠能圈”理论假设:假定有一个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孤立之国,全国土地都是肥沃的地力均一的平原,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全国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品的唯一市场,运输条件则只限于陆路,运输工具是马车。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屠能就进一步研究由于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对农业经营会带来的影响和农业经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冯·屠能的“孤立国”中,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发展起来一系列的同心圆圈,每个圆圈都被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农业用途。圆圈离城市越远,生产越不密集,产品越不容易腐烂,产品承受运输成本的能力也就越强。屠能圈I.市场化菜蔬园艺作物II.森林III.谷物种植带:作物轮作、牧场、休耕地IV.备耕地:狩猎区2.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用数理模型说明和推导出经济学观点。古诺最早提出了需求函数这一概念。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解最优化问题奠定了基础。古诺提出,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把价格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而获得利润最大化。古诺的双寡头垄断理论,分析市场中仅有两个企业进行竞争的情形,是对经济学首次正式分析在一个垄断市场结构中卖者行为的尝试。供给曲线需求曲线S数量价格O横轴为数量、纵轴为价格的传统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拉乌(1792-1870)开创的。23古诺模型在得出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之后,古诺进一步扩展,加入第二个厂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著名的“反应曲线”。随着厂商的增多,古诺最终得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结果:价格等于平均成本。m1m2n1n2厂商2的销售量厂商1的销售量S模型古诺双寡头模型(法国经济学家古诺1838年引入的简单双寡头模型)主要假定1、A和B两个寡头;2、生产同质产品,因而两个厂商的产品只能卖相同的价格;3、有相同的边际成本,即MCa=MCb=0;且AC=04、寡头市场的需求曲线为P=120-Qa-Qb;5、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6、采取竞争策略,即每个厂商都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主要结论1、厂商产量Qa=Qb=40;2、市场产量Q=Qa+Qb=80;3、厂商或者市场价格p=40;4、每个厂商利润=40*40=1600古诺模型的假设与结论3.杜普伊特1844—1853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和价格歧视的论文,其中心思想是在“边际上”作出决策。研究了三方面问题:(1)边际效用与需求;(2)消费者剩余;(3)垄断价格歧视。消费曲线价格:边际效用数量(水的单位)1056100cbeadf4.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戈森第一定律”(享乐递减规律)在对同一种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享乐的量会逐渐减低直到饱和为止。“戈森第二定律”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基础上,在多种物品的消费进行选择时,达到最大享受总量的途径和方式。认为,一个人的欲望无穷,但其财力有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消费一定量的物品,如果他要取得最大享乐,就必须把物品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每一种用途上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著名的个人消费者均衡原则,后人称为之“戈森第二定律”。三、奥地利学派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和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1)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2)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由古典最大利润生产变为最大满足的追求)的孤立个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一)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和奥地利经济学界,发生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激烈论战,论战的主角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门格尔和新历史学派的领袖施穆勒,论战的主要内容是在经济学研究中,究竟应该采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门格尔认为理论的任务是提供走出直接经验以上的认识,建立永久的、一般的、普遍的原理。所以经济学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而只能用“严密的方法”即抽象演绎法。古典抽象演绎法:把经济学的各种复杂现象还原为单纯又实在的各种简单要素,再从这些要素中演绎出一系列理性法则和经济学体系。奥地利学派抽象演绎法: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把个人抽象出来,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立足点,认为个人经济规律是社会的缩影。奥地利学派的抽象,具有以下特点:(1)把“人类经济”抽象为两个基本要素:人的欲望无限与资源的稀缺。由此产生了如何经济地使用物品的问题,即经济问题。(2)把“国民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个体经济”。认为社会经济是个体经济简单机械的综合。因此,孤立个体经济被当作分析的立足点。(3)把人类经济的出发点和目标归结为从人的个人欲望出发(不是最求最大利润),对所支配的有限的物品的评价,以及以此为依据所作出的合理选择。这样,经济学就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关系,而其分析的起点就是人们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二)边际效用价值论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由门格尔奠定,维塞尔最早提出“边际效用”术语,庞巴维克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1)边际效用价值论庞巴维克批评以往的经济学家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且只研究交换价值而忽视使用价值。他将价值区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