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10分)填空(12分)名词解释(18分)简答(20分)综合材料分析题(40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定义是地表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或: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垂直剖面系统,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二、土地的功能养育(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土地的功能三、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空间位置的固定性④地域差异性(质量差异的普遍性)⑤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①供给的有限性②用途的多样性③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④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四、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概述规划(planning)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二、土地利用规划(重点)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教材)三、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重点)四、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1234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控制和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微观经营机制的限制实现对土地利用过程的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一)主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个侧面,来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它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二)具体任务(重点)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潜力分析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重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一)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①按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分为五级(全国、省、市、县、乡)②是国家对规划地的农业用地及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的宏观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③各级规划均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编制、覆盖区域内全部土地④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为特定目的而制定的部门或跨行政区界线的区域性综合规划或单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兼有微观与宏观规划的性质。是属于微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继续和深入,是各项用地的安排,是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长期土地利用规划:15—30年中期土地利用规划:5年短期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二)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三)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第一节地租地价理论(重点)一、地租地价理论概述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并且土地使用者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就有产生地租的经济基础。地租是购买(出售)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的所付出(收取)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是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可以说地租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间接形式。地价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直接形式。从数量上说地租与地价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示:土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二、地租地价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运用(了解)对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指导土地使用者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进行集约经营,追加投入,改善土地质量;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个产业用地;通过规划改变土地经济区位状况;第二节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一般空间法则。农业经济时代: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826年完成《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工业经济时代早期: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完成《工业区位论》)工业经济时代中期:廖什的市场区位论。(1940年完成《经济空间秩序》)工业经济时代后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933年完成《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二、区位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依据区位理论,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第三节可持续利用理论一、可持续发展战略遵从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全世界发展的共同目标,必须共同采取行动。二、可持续利用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可持续利用理论作为指导。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了解)一、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四、逐级控制原则五、动态平衡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重点)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作用(一)定义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二)作用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整体性: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2.长期性: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4.控制性: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供给情况、土地人口承载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规划目标不应该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了解)规范监督宏观调控合理组织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防止盲目开发它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它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及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明确土地利用潜力摸清家底,规划基础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规划的方向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实施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重点)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主要目的有:(1)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4)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内容(1)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2)土地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分析(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三、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既要有绝对量也要有相对量三、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重点)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静态分析方法(每年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动态分析方法(多年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变化情况)区位商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布局与布局上的差异)第二节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一、土地适宜性评价1、概念(掌握)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其适宜程度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背景、还要顾及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具有不固定性,随着投入水平、利润、产值、技术水平等改变而改变。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重点)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评价的方法有:1、经验公式法(迈阿密模型、桑斯维特纪念模型)2、理论计算法(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瓦赫宁根法、农业生态区法、气候生产潜力)三、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了解)1.概念: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土地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评价方法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评价农业生态区位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三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一、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开发系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狭义土地开发仅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广义土地开发系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利用和对已利用土地追加投资和劳动,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包含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二、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毁损、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三、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可分为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第一节土地需求概念一、土地需求是指人们利用土地从事各种生产与消费的活动,以维持其生存。二、决定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