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胡建华(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预习方案1、阅读《中考指导》,研究去年中考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2复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3、找出与《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㈡、研究2010年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㈠、文学常识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本文作者是代,选自《》2、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还学过哪些“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㈡、回顾课文内容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2书主要情节)㈢、基础闯关1、背书关:⑴指名背诵⑵男女生背诵接力2、字词积累关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⑴通假字:便要还家⑵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无论魏晋⑤、不足为外人道也⑶一词多义:①、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②、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③、寻寻向所志寻病终⑷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3、渔人甚异之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通假字要勤整理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词类活用记心中重点词语别放过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世外桃源3、译句关学生翻译下列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3、要调整语序;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㈣理解默写1.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2.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3中相对应的原话。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五)议一议:1.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的简略,中间写的详细?明确:文章的详略都是由文章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的简单。(六)、拓展延伸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四、中考演练场【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4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黄发垂髫()诣太守()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芳草鲜美()⑷外户()不闭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文:(3)上与群臣论止盗。译文:(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3.【乙】文唐太宗认为治理社会风气应采用什么样的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文各描绘了怎样的社会风气。(3分)(3.杜绝奢侈,节省浪费;减轻徭役赋税;选用廉洁官吏;使百姓衣食无忧。4.【甲】: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社会安定。【乙】:天下太平,社会安定。)送你一把金钥匙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四、结束语: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