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f百家争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稷下学宫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百家争鸣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学生分小组完成学派代表人物历史时代主要思想请快速浏览课本并归纳,组员分工,一个人负责记录,另一些同学负责从书上找相关人物及主张,特别关注你抽取的学派的内容。学派代表人物历史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和“礼”;提出“德政”;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战国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战国“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道家老子西周末-春秋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战国顺应自然和民心;自由;独立法家韩非子战国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知识·梳理孔子名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9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请你说说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礼: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依据材料一,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11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文化贡献“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德治)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言论被总结为《论语》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1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有•孟母三迁、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想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苛政猛于虎”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儒家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误区警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一种策略。“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荀子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的名言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注:伪,人为之意)①施政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君民关系:“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恶论”—通过礼法来规范人的行为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也——《史记》三、老庄道家顺应自然对立面转化无为而治老子主张:《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墨子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上面的材料反映了墨家的什么思想?兼爱、非攻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法学学派代表人物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事情改变了那就需要对变化进行准备。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外,不论贵贱,一律受法的约束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今河南省)人[1],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23“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为什么?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的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是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憎,无条件的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柏杨《中国人史纲》史书记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动荡的年代,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孔子“仁”的思想也缺乏施展的舞台。•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对战国封建统治者最有用。•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百家争鸣”的影响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化·拓展29•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