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 …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方智范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云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关于一首诗的对话○方老师,我是在线学员,我对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不甚理解,想请教你一下,可以吗?●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为什么“千峰近”?还有开窗放入大江怎么理解?●这诗写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所见景象。“千峰”“万壑”是从波涛声引起的幻觉,不是写实,因为就在窗下,故说“近”。末句纯出于想象,不说我打开窗户看到大江,却说我把大江放进来,思路很别致,故是佳句。○从高处看远远的低处,怎么能看到冲天巨浪?为什么说“放入”?●你没有到过北固山甘露寺吧?山不高,但很险,寺舍就凌空悬驾于江面之上,离下面的波涛确实近,故声音听得真切,在夜深人静时就容易产生幻觉。“放入”我已回答你,是主观设想,见出诗人的胸襟气魄。○也许我太笨,一直理解不了。●读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太理性化。东坡说“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就是此意。○我一直觉得,如果山高,那是写云,不是写水;如果山低,不是写云,那么水就不具备拍天浪的气势。●这不是写实。○即使是想象,也得有现实的基础吧?●现实基础就是诗人当时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诗歌是高度主观化的,主要不是反映现实的。○好的,谢谢方老师的回复。两大思想误区•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两分•内容与形式两分比喻一:文学作品像一座大冰山(海明威)文学作品五层面——•声音层面(语音节奏)•意义层面(词、句的意思,意象)•世界层面(人物、背景、事物等)•观点层面(思想、观念、感情)•形而上层面(崇高、悲剧、神圣、母题等)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比喻二:随音乐摇曳的身体啊,灼亮的眼神我们怎能区分舞蹈与跳舞人?——叶芝《在学童中间》形式——完成了的内容一、意象与意境1、意象词语与意象词语——指称意义意象——表现意义“赤”字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义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夏丏尊《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授语感于学生》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过都城南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2、原型意象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再读《诗经》四十二首清·许瑶光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日夕——当归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它就像心理深层中一道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在漫无边际而浮浅的溪流中向前流淌。(容格《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集体无意识——心理遗传基因3、意境——物我交融与主客合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苏轼: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惠洪《冷斋夜话》引)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园田。(张戒《岁寒堂诗话》)《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司马彪:“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苏轼: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晁补之: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题陶渊明诗后》)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王士禛《古学千金谱》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意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一日,独坐停云(堂),水声山色,竞来相娱,以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辛弃疾《贺新郎》惟信禅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境多于意--再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余于境--表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意与境浑--体现二、母题与意蕴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单一要素,如情景、主旨、事件、人物、意象,可以作为扩展叙事、形成新的文学作品的基础,称为母题。母题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黑格尔《美学》1、采桑女母题历史演变七月《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秋胡戏妻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调戏)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汉·刘歆《西京杂记》卷六)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晋·崔豹《古今注》)•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周寿昌《汉书注校补》)•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仓庚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如齐观社,实为观女人。齐之社如宋之桑林,所以聚男女而游观者也。(杨伯峻注《左传》引俞樾语)2、“在水一方”母题的中外联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企慕情境此岸——彼岸生存困境——精神佳境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箜篌引(古乐府)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白首狂夫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携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溺死。于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梁启超——这四句十六字,经了他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系辞》现实在此岸,理想在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神曲意大利·但丁在我的面前发现一条小溪,溪水向左流着,把生长在它两岸的草推倒在水面上。……我的脚步被溪水所阻,但我的眼光却看在水的那边,尽情地鉴赏那广大而多变化的丰草和佳木。当时我忽然看见一幅奇景,使我改变了思想的路线:原来是一个孤单的女子,她一方面唱着,一方面采着花,在那锦绣一般的路上。……那少妇从对岸向我微笑,手中不断地理着花朵,都是此地无种而生的植物。她和我之间的距离不过三步光景,然而薛西斯(波斯王)渡过,至今犹为人类骄傲的约束的赫勒斯滂之见恨于莱安德,因为赛斯托斯和阿比多斯(海峡两岸相对之地)之间波涛汹涌,也并不超于此小溪的见恨于我,因为那时尚未可以交通。老人与海海明威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