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余杭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共享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行动纲领。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又创造辉煌的五年,是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发展,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五年。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形成符合余杭发展需要的“六大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推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破解发展瓶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至2010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8.8亿元,户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6亿元,综合实力位居省、市前列。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工业总量持续增加,现代都市农业稳步推进,东中西三大产业平台基本成型。区域统筹格局渐趋成熟,临平副城、良渚组团、余杭组团及瓶窑组团的空间范围及发展定位基本明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水、电、信息、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民主促进民生显著提高,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法治余杭和平安余杭建设力度加大,促进文明幸福指数提高。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清洁绿化文明健康活动同步开展,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谱写了历史新篇章。所确立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战略,所取得的物质精神财富及积累的经验,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时期,余杭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区委、区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统筹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区情,制订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举措;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保稳促调”政策举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余杭经济进入健康快速发展期,社会文明进入和谐协调发展期。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指标属性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备注经济发展预期性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00628.8完成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元6000073574完成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40完成4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524.8完成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5076完成约束性6城镇登记失业率%≤4≤4完成社会发展预期性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71.8未完成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50完成约束性9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43.2未完成1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6.530完成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率%5057完成协调发展预期性12城市化水平%60约60完成约束性13新增就业岗位(5年累计)万个58完成可持续发展预期性1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394完成约束性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累计下降)%2020完成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5年累计下降)%1518.25完成二氧化硫(5年累计下降)%2038.33完成人民生活预期性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00028836完成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300015617完成19总人口万人84.686.1完成约束性20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5约2.78完成注: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未完成是因为我区主要是企业的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没有基础研究支出,以及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较快增长抵消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增长;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指标未完成主要是“十一五”期间区一院主体迁建项目因征地拆迁等原因,未能投入使用。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为初步预计数。“十一五”时期,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六大战略”,有效形成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力;二是大力优化组团领导体制,调整“一副三组团”结构,建立健全组团管理机制,形成跨越式发展的凝聚力;三是统筹规划全区城乡空间结构,明确各功能区块发展定位,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有效形成科学定位、空间布局与产业导向的联动力;四是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引导和鼓励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时期,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发展,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水平将发生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发展阶段、机遇挑战仍然不变。从区域看,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全面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渐入佳境,全市区域统筹发展力度加大,市、区一体发展加快推进。从余杭看,“十二五”时期将面临三大挑战,即经济快速增长面临如何培育“内生动力”的挑战,城市化快速推进面临如何化解“社会问题”的挑战,区域资源配置面临如何统筹“总量制约”的挑战。同时,也面临五大机遇,即城市化加速推进,激发现代产业强势发展;省级以上平台建设,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生态环境优势再造,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轨道交通不断建设,加速融入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提升发展。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余杭将进入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城市化的加速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跨越期,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期,民生保障的加强期。(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省“两创”总战略、全市“六大战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重点突出“两调一转”,深入实施“城市化引领、产业强区、人才兴区、文化名区、环境立区、民主民生”六大发展战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共建共享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在全省、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扎实基础。余杭“十二五”发展的重点在于坚持五个发展,突出“两调一转”,实施六大战略。坚持五个发展。坚持转型发展,走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构建田园城市,发展现代产业,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推进城市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区,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统筹发展,从全区一盘棋的角度,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资源配置统筹、内外统筹以及人与自然统筹,做到城乡之间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六个方面一体化统筹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注入绿色和谐发展理念,推进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绿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民本发展,从发展为民的高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破解民生难题,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突出“两调一转”。发展导向重点突出“两个调整、一个转变”,“两个调整”是指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转变”是指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城市结构调整,是要通过城市化载体建设,加快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功能和素质,推进乡村优化重组,从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两个调整”,最终推进全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六大战略。城市化引领,加快推进城市人口集聚,推进农民转移转化,实现城市结构的调整,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发育以及乡村重塑,使人口、产业、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最终建设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新型城市,即一边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区域,一边是山川秀美人居悠闲的农村区域。产业强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次产业的互动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赶超。人才兴区,更加注重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推动余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文化名区,着力加强全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余杭文化,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提升人文环境软实力。环境立区,继续坚持打造“六个最优”环境,着力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服务环境,为建设美丽之洲提供直接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环境配套。民主民生,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着力破解“七难”,着力打造“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的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加快建设法治余杭、平安余杭、文明余杭、幸福余杭,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共建共享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在全省、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扎实基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分别达到220亿元和13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65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2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350亿元。——结构调整再创新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实现三次产业比重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到2015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3.5∶46.5∶50,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格局。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效区、示范区和杭州文创产业综合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成为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柱,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体,特色精品农业为支柱,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形成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城乡统筹再呈新局面。“一副三组团”核心区基本建设成形,临平副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快速推进,组团发展方式得到创新,三大组团与临平副城抱团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临平副城、余杭组团、良渚组团范围内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基本完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山区镇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文素质再现新提升。以民本发展为导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名区建设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文知识不断提升,人文思想不断涌现,人文方法日益普及,人文精神得以宣扬,全区人民的人文素质水平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巩固提高,余杭人文精神得到新的升华,基本确立在区域人文建设中的引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