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及原则作用特点及效果形式方法立论例子写作练习同学举例说明驳论是指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或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原则要求是: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对于思想领域的问题,坚持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也就是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返回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我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来直接驳论点,或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驳论除了具有立论的一些论证特点外,它往往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选择论点,驳斥对方,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一般来说,立论是目的,驳论是为了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例如: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要注意驳论文的语言特点,多用设问或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效果会更好!例如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了驳倒对方的目的。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恰当地运用驳论的方法,可以使评论尖锐泼辣,波澜起伏,富有生气。不懂得运用驳论的方法,文章就难免坐而论道,平铺直叙,读来乏味”。这可说是经验之谈。返回驳论的形式方法: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返回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②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用事实作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用科学道理作为论据,也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如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公式等作为论据,也能有力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③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论据必须足以证明论点,论点必须是从论据中推断出来的必然结论。返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它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有力地论证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盛赞“中国的脊梁”。开头两段交待了本文写作的缘由:有人因为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的事实、不久就只希望着国联的事实和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事实,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这种悲观的论调,鲁迅先生用犀利的眼光看出了其虚弱而毫无逻辑的本质。第三到第五段,作者充满智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论貌似合理其实混账的逻辑:信地、信物、信国联都不是自信,而是他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只能说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并不能说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部分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后,并没有走上相信自己的新生路,而是发展起来自欺力——一味的求神拜佛,麻醉自己。由此,敌论的荒谬便昭然若揭了。六至八段,作者进一步从正面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指出这些从古至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正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正是有自信力的人,正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得以保存和进步。然后,鲁迅用“然而”一转,歌颂了“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当中,既包括历史上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更包括现在那些“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而又“被摧残,被抹杀”的人。这样,鲁迅的思绪就在追溯历史长河的源流之后,又回到了现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是以偏概全,是对这些“有确信,不自欺”的人们的“诬蔑”。最后一段,作者明确而庄严的表示,“要论中国人”,“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充满了对那些散布消极论调的人的鄙视,对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崇敬和对民族的希望。简言之,作者的思路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引——驳——立。写作练习•有人说“机遇出人才”,有人说“逆境出人才”,也有人说“顺境出人才”,你的看法呢?请你针对上述观点写一篇驳论文章。要求:⑴针对其中的一点展开驳论;⑵字数不少于800字。返回•驳:社会道德已经缺失•观点:虽有个别不良现象,但社会道德并未消失•论据(面例):1.感动中国;2.最美村官评选;3.身边的小事举例。(索煜豪)驳:知足者常乐立:不知足者常乐例子:1.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这句话是用来教育人们不要贪婪,可是,在当今社会,之句话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推敲。2.伤仲永,他拥有天赋,但是只安于现状,没有后天的学习,没有体会学习的快乐,最终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于光远,一位91岁的经济学家,86岁开始研究电脑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他不知足于现有的知识,仍在追求更高的目标,在追求中快乐,在学习中快乐。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不知足者才能常乐。3.不知足于探索者,常乐。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法布尔好奇昆虫;莱克兄弟渴望飞翔。他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试验。最终,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法布尔写出了《昆虫记》;莱克兄弟发明了飞机。他们在探索中成功,在成功中收获快乐。4.不知足于进步者,常乐。中国人怀揣着飞天的梦想,随着中国的科技在进步,先是嫦娥奔月的神话,后有万户的献身,最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如今“神九”、“神十”相继飞入太空,我们的航天科技事业正如“竹子开花节节高”。科技的进步使国家强盛,使人民在强盛中快乐。总: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放眼未来,不知足,才能有更好的结果,才能在结果中得到快乐(李博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驳论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举例反驳:1、总统不就是我们社会中“秀于林”的木吗?就算他心觉不公,但不是没有倒下,没有被风吹倒么?反而是那些“缩在林中”,也就是那些社会上的普通人,总是经不住困难的阻挡,放弃了一个个的理想。2、蔡依林在获2006年的金曲奖时,说:“我要感谢那些以前不看好我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更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位置。”这不刚刚好反驳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原意么?有些自强的人会将悲伤化作力量、不惧困难的往上攀。立论点: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举例说明:1、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就不会被猎人打死,还会吃到新鲜的事物,而那些落尾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被进化论淘汰。2、回想一下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的屈辱,回想一下当今世界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指手划脚,回想一下市场经济大潮中破产的企业、下岗的人。这些就是落尾鸟的后果。•得出结论:现在是一个枪打落尾鸟的时代,正如一句名言“贫穷就会受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勇于向前,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张雨欣)快与慢:驳论点:一时多用,“快”才能让获得成功(家长的观点)举例反驳:1.阿帕奇直升飞机强大的功能来显示出“快”的好处,却忽略了“快”建立在“慢”上2.学习、听歌、玩游戏等事情一同进行却事倍功半。立论点:注重“慢”、专一才能获得成功(自己的观点)举例说明:1.科学家们专一研究才能取得成果2.学习要学好、要玩好,才能取得成功3.历史上许多名人的例子如:爱因斯坦等(贾军武)Thankyou...